我的吸烟史大概有十年了,真的吸进肺里,是从初二开始的。那一年我13岁,不爱学习,成天跟着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混子屁股后面,东奔西走。那时学校有三种人,第一种就是努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种是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怎么好的学生,还有一种就是基本不学习没有成绩的学生。起初的时候我算第二种,后来发现其实做第二种人非常无趣。学习好的人不爱搭理你,老师也不注意你;学习很坏的人也不爱和你玩,还总欺负你。所以名正言顺的,我就成了第三种人。混迹在一群不学习的人中间,上课的时候时不时的有老师点名关照一下。
区分第三种人有一个很大的界限,就看他吸不吸烟。为了和他们搞好关系,我从每个星期不多的零花钱里抠出一包9块的红金龙来。那些真正玩的开的人,是不屑于抽这种劣质烟的,他们的烟要么是十八的黄鹤楼,要么是20的芙蓉王。当然每包烟都有其价值,我的这包烟的价值在于,他们都无烟可抽的时候。那个时候只要谁拿出一包烟来,管他是几块钱的,都是一个巨大惊喜。
那时我们抽烟一般去厕所,男生厕所有两间,一间是专供老师使用的,一间是学生用的。学校的老师大多数不会和学生抢在同一时间去上厕所,而一些好学生也不会去老师的厕所里上,所以我们就可以大胆的在老师的厕所里吞云吐雾了。厕所并不大,十个坑位,往往一下课,二十几个学生就挤进了厕所。在厕所吸烟有个坏处,太臭!但也有好处,抽烟的人多了可以把臭味盖住。到现在我也依旧保持了这一作风,每逢厕所,必点一根香烟。抽的不是臭味,也不是烟味,是臭味和烟味混合的味。
起初和他们混在一起的时候,我其实是装作会抽烟,一吸一吐,不进肺。后来有一天突然被一个讨厌的家伙发现,他指着我的鼻子说我,不会抽烟,浪费烟。我反驳他,无奈他有证据。过了肺的烟,比没过肺的烟要淡很多。为了证明他的证据是错的,我一气之下往肺里大吸一口烟,呛得眼眶里闪烁着泪水,随后脑袋晕晕乎乎,走路飘飘然然的。
自从我学会把烟吸进肺里之后,我和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他们更愿意给我派烟了。无形之中,我竟真正的融入了这个圈子。那时候有个二班的同学也爱和我们混在一起,那个人我不记得名字了,只记得他经常说一句话,初吻给了烟。每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抽烟就等于在和女孩子亲嘴一样,越抽越爱抽。
除了下课之后抽烟,我们也养成了,饭后一支烟的习惯。不知道是哪位同学在社会上听到了这句话,饭后一支烟,快活是神仙。让我们听到后奉为真理,纷纷学习,效仿,希望能体会到抽烟的真谛。再后来,学校流进了新品种,槟榔,随之而来的又是一句真理,槟榔加烟法力无边。为了达到所谓的法力无边的境界,我们克服障碍,频频尝试,终于学会了吃槟榔。
抽烟新手和老手有两个明显的区别,第一新手抽烟往往结伴而行,一个人不抽;而老手则是走到哪抽到哪,如今我已然成为了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手了。还有一个区别在于,新手拇指和中指并没有泛黄的颜色;而老手不仅指甲盖一片黄,去闻一下全是烟熏味。
抽烟并不是一个骤然加快的过程,这是一个无比漫长的习惯养成和兴趣培养过程。在抽烟的过程中,我们会从一天一根到一天三根,一个星期一包到一个星期两包,最后一天一包,并且在吸烟的过程中与各种生活场景发生关联性。例如前面提到的,上厕所吸烟,吃槟榔吸烟,还会与幻想发生关联,比如抽烟就像和女孩子亲嘴等。就目前而言,我实在不能缺少烟,我和烟的关联性实在太复杂了。饭后,零食,喝茶,聊天,打游戏,喝酒;高兴,悲伤,痛苦,失恋,升职,加薪,等等等等,只要是有让我心情难以平静的事情发生,我都少不了烟。我抽烟有两大魔鬼,一个是写作,一个是游戏,只要涉及这两个项目,常常不知不觉烟盒就空了。
十多年的烟龄,让我尝试了很多种烟,每一种烟味道都相差不多,真正有特点的,我喜欢的,有黄鹤楼,好日子,苏烟,其次是黄山,黄金叶,芙蓉王,牡丹。我爱抽黄鹤楼是因为这是湖北烟,有味道,且有淡淡的雅香;好日子则是我天天都抽的烟,味道浓厚,韵味十足;苏烟和黄鹤楼一样味道细腻,淡雅,但是苏烟的淡雅和黄鹤楼不同,苏烟抽起来给人的感觉清清爽爽;黄山的烟叶比较老,抽起来会比较呛,容易口干;芙蓉王,牡丹,中华,其实味道都差不多,抽起来的口感相似,香味太浓,牡丹的过滤嘴还有股核仁的味道。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爆珠,不把珠子捏破和正常烟一样,捏破了就成了薄荷烟,这种烟不太纯粹实在叫人难以喜欢,可能新学抽烟的人会比较中意;最近也出来了一种新烟,烟特细,抽起来是陈皮味的,说实话比薄荷味更舒服;电子烟近几年也比较普及,一个烟杆可以换多种烟油,榴莲味,芒果味,菠萝味,烤烟味什么都有,抽起来图个新奇,没什么好抽的。戒烟的人可以尝试用这种烟进行长期的替代疗法,慢慢的减少真烟的量。
抽烟有时候对于爱抽烟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享受,可是这种享受不抽烟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这造成了一种现象,抽烟的人爱之如命,不抽烟的人恨之如命。说句公道话,抽烟的确对身体有害,但抽烟的人有几个不知道的呢。政府在这方面也开始多管闲事了,明令静止公共场所不得抽烟,抓到就要罚款。这对老烟枪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不过好在公共场所一般都设有抽烟区,只是难找而已。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了出了一个视频,在上海虹桥火车站,有一个带着孙子的阿姨,和一个小伙子吵起来了。阿姨的观点的,公共场所不得抽烟,并不断出言讽刺小伙子道德败坏,而小伙子则宣称自己抽的是电子烟,是水蒸气,无害的,可谓是抽的名正言顺,还说,林则徐来了也不能禁他的烟。说实话我不太赞成公共场所吸烟,哪怕是电子烟,但有时候,就是爱抽,没办法。所以只能忍忍了,抽烟啊,偷偷的抽吧!
除了公共场所不能抽烟这个讲究之外,抽烟还有很多讲究。这些讲究对应到人际关系,职场,社会就是一种隐形的文化。例如,新进入一家公司,人生地不熟,为了快速的融入进这个集体,可以先给那些抽烟的人派一圈。一根烟抽完,保证他们对你多多关照,因为这表示我们是同一种人。派烟的时候也有讲究,一般从职位高的开始派,这样会显得你尊重领导,但职位低的也不能不派,如果不派就会显得你这个人势利眼,很没品。如果不知道职位,可以先从最近的那个人开始派起,这样表示对他们每个人都很尊重。派烟的时候,得先估算一下大概多少人,一把手全部抽出来,方便别人拿。对于关系不好人的,一定不要随手往桌上一丢,得亲手递过去,不然容易心生怨结。给别人点烟的时候要一只手拿火机,另一只手用来挡风,别人给你点烟的时候,千万不要直接把烟叼在嘴里往火上凑,为了表示友好得用双手挡住火苗,以表示自己对点烟的人尊重,点燃后,用手轻轻的碰两下点烟人的手,以传达点燃或感谢。
最后一点,一般抽烟的人第一根和最后一根不能给别人抽,也不能抽别人的。相传烟的第一根是不能抽的,得用来敬老爷,打开一包烟,第一根烟抽出倒立放入烟盒中,留到最后。当然也有人说,之所以最后一根烟和第一根烟不能给别人抽是因为表示续上了的意思。不管怎样,还是不要抽别人的最后一根烟了,讲究嘛,仪式感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