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抱着好奇心听解读曾国藩的,今日听完第二课,而且听了两遍。萌发记录的冲动,那还纠结啥,加深印象,及时复述一遍。
本课程内容是,曾国藩宫内官场的故事。
曾国藩于1840年进京入职,时年三十,三十七岁已是部长极大官。42岁回老家建湘军,在这12年间,曾国藩打破大清历史上的好几项纪录。
一个穷让僻壤出来的孩子,不算聪明,考了七次中了进士。偶尔还犯懒,没有背景,是怎么做到碾压高官子弟,学林硕儒,爬到那么高?
李源老师博览群书,曾国藩家书、奏折、日记,一层层排查,得出的结论是,曾国藩的火箭式晋升是靠情商,靠人脉。
2.
曾国藩是一个很细腻的人,从曾国藩的日记中发现,他是个相当细腻的人,一点都不大条。家书里面最常出现的,是他各种托朋友给爷爷、父亲带阿胶、高丽参回家等。
估计托朋友带的东西,几天到达某城市,多少天到达某县,大约几天到家。曾国藩都在心里算计着,若逾期收不到家里回信,他会三日两天去信询问。
小到家长里短,邻居收入情况等情况曾国藩都了如指掌。其弟弟曾国荃去别人家讨债,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拉着其他债主一起去。不能给人留仗势欺人的印象,如果没有其他债主一起,建议也别去。
喜欢搜集家常里短信息,曾国藩对老家的事情面面俱到,小到乡邻婚假,讨债,田宅购置等事宜。他甚至还让曾国荃经常去各家走走,了解一下各家的情况,随时汇报给他。
会共情,喜欢琢磨人,且乐在其中。曾国藩对于把握人的需求,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他很会体察别人的感受,他知道谁最急需什么。
会共情的一个很重要效果,就是能投其所好,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自己如果有能力,尽可能满足他们,这样就可以让别人认可自己。
这是曾国藩发小,刘蓉对他的评价。曾国藩本人评价自己在京当官的那几年,全力社交。
3.
李源老师总结出高情商有三种境界
①能让你想喜欢的人喜欢你,曾国藩基本做到。
②能让朋友喜欢你,连敌人也能喜欢你,曾国藩也做到了。
③连敌人都不知道你把他当敌人了,这就特别厉害,曾国藩都做到了。
4.
曾国藩顶级人脉攻略的秘密
满天撒花结识倭仁、唐鉴入京城文人圈
曾国藩刚到京城那几年,比较闲,每天见朋友,会同乡。曾国藩有个本事,不管自己原来是什么人,他总能装点下,迅速融入这个圈子。就像原来是匹野马,画上条纹就能钻进斑马群里去。
最初曾国藩是以社交达人身份进入小圈子的。但因为人心细,经常主动帮别人解决事情,渐渐在圈子里成了“能托付事情”的实在人印象。
有一次,某个官宦人家想辞退家乡来的老妈子,托曾国藩帮忙。像这种事一般人推脱都来不及,而曾国藩却揽了下来,找开封知府带老妈子回乡。
圈子里人很快就接受了曾国藩作为圈子成员的一份子。
有前辈指点修习日课,曾国藩不仅写文章上大有精进,再加上圈子消息灵通,很快荣升至五品。
凭借湖南同乡会“围点打援”,积累好人缘口碑
曾国藩既细心,又喜欢琢磨人,能从中获得快乐。后来他做了礼部侍郎,下属官员人人夸他口碑好。曾国藩办湘军人人愿意帮他,也是这个时候积累的口碑。
站对道光最信任的穆彰阿中堂
穆彰阿是当时的军机大臣,道光最信任的人,他还是咸丰的老师。曾国藩刚做底层京官时也经常拜会穆中堂,但苦于无正事可聊。
后来升迁后开始频繁接触皇帝和高级大员,尤其有过去各地主持考试的经历后,与穆彰阿有了共同话题,开始频繁出入穆中堂的府上。
不仅如此还很巧妙的给穆中堂留下了细心能办事的印象。
穆彰阿常在道光皇帝面前举荐曾国藩。道光43年,宫内零时举行官员会考,会考决定能否荣升,非常关键。考完试,曾国藩后悔某题不对,穆彰阿当即让他老老实实重抄一遍,有替换考卷的嫌疑。
结果,曾国藩得了二等第一名。从此,他常在皇帝面前出入,给皇帝讲书,讲列祖列宗的丰功伟绩。
那段时间,曾国藩得了皮肤病,久治不好,老掉皮,所以有曾国藩蟒蛇精转世的传说。按理,那一天皇帝看你不顺眼,一脚踢开也有可能,不曾想曾国藩还连升了四级。
这次仍是穆彰阿提携,某日,皇帝召见曾国藩,直到下午不见皇帝,太监说皇帝累了不见。曾国藩说与穆彰阿,中堂问他看见大厅写的对联没有,曾国藩说没看见。穆彰阿连夜送太监银子,太监告知何字。第二天曾国藩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果然,曾国藩是个细致能干人才。
连升四级道光皇帝还是犹豫,毕竟曾国藩不足四十,在大清史上从没先例。穆彰阿劝说道,曾国藩家六亲俱全,即曾国藩父母亲、妻儿都健在。当时,道光皇帝已六十余岁,想讨一个好兆头,占一点六亲俱全的光,就应允了穆彰阿的提议。
曾国藩最关键的两次升迁,内阁学士以及连升四级,从内阁学士晋升到礼部右侍郎那两次,就是多亏了穆彰阿的帮忙。
5.
最后总结一下经营朋友圈的三个心法。
第一,漫天撒花,看哪一个先开
第二,围城打援,占据一个容易接触人的位置。
第三,用一件靠谱的事快速投资一些行业大佬,让他记住你,并且帮助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