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52141/473ddfad74fd120f.jpg)
1521年5月27日,一个名叫朱厚熜的人登上了北京城的皇位。从这一天起,明代历史上最为聪明、心眼最多的嘉靖皇帝开始了他长达45年的统治。
嘉靖皇帝没当几天,就出了问题。问题出在他既不是前任皇帝明武宗的儿子,也不是前前任皇帝明孝宗的直系子孙。因此,关于嘉靖的爹是谁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大臣们有不同的看法。为了把事情说明白,作个区分:
本来呢,嘉靖生物意义上的爹,是兴献王朱祐杬;但嘉靖手下的大臣们认为,嘉靖既然继承了皇位,那么他宗法意义上的爹,就应该是他生物意义上的大伯、明孝宗朱祐樘,而应该管他生物意义上的爹朱祐杬叫叔叔。
亲爹一夜之间变成了叔叔,而大伯一夜之间变成了亲爹。这搁谁身上,也难以接受。
你看看,嘉靖也不容易,当个皇帝连爹都当没了。不能认自己的爹,我爹是谁还得你们给我指定一个?这种事还能强行摊派?嘉靖实在接受不了,怒吼了:
“父母都能这样改来改去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2141/427d36a2848637db.jpg)
双方就这样杠上了,而且一直杠了二十几年。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到1538年(嘉靖十七年)间的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朝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生父称号问题引起的。
大礼议中,嘉靖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问题发生了争议和斗争。大礼议“始而争考、争帝、争皇,继而争庙及路,终而争庙谒及乐舞”。斗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杬的尊号。
斗争的高潮出现在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这一天,朱厚熜诏谕礼部,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
正逢早朝刚结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倡导众人道:“宪宗时,百官在文华门前哭请,争慈懿皇太后下葬礼节,宪宗听从了,这是本朝的旧事。”杨廷和之子、状元杨慎亦称:“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
随后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在金水桥南拦阻挽留群臣,何孟春、金献民、徐文华等又号召群臣。随后两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请嘉靖改变圣意。
嘉靖在文华殿听闻门外哭声震天,命太监传谕大臣们退朝,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世宗屈服。杨慎等人撼门大哭,“声震阙庭”。
朱厚熜震怒,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八人,下诏狱。此举令其他人更为激动,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朱厚熜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
七月十六日,朱厚熜为母亲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七月二十日,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逮捕的大臣,朱厚熜下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左顺门廷杖后,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缄口。
至此,嘉靖赢了第一局。
此后,又围绕祭祀典礼及将兴献皇帝按昭穆序列祭入太庙,加庙号为睿宗等问题又进行了近十年的争论,在礼部尚书夏言和严嵩的主持下,嘉靖终于如愿以偿。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2141/3e1d11e619851680.jpg)
朱祐杬生前虽未身为天子,但因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做了皇帝,他本人作为一位死去的天子来尊崇的一切尊号、徽号、典礼皆已齐备。
嘉靖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把精力投入到大礼议上,绝不仅仅为其父母争夺皇考及皇太后的空虚名位,其真正目的在于加强皇权、冲破内阁制约,就其实质而言,嘉靖大礼之争实为皇权与阁权的争斗。
嘉靖则借大礼议风波加强了帝位,实现了他对明朝长达45年的昏庸统治。
然而,1521年,已经是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菲律宾的年代了。在全世界忙着地理大发现、科技大进步的年代,嘉靖居然率领全国上下,集中所有的精英人士,耗尽大量财务物力,不去考虑国计民生,而是围绕着“我的爹是谁”这样的无聊问题,一整就是二十几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2141/6b0a858e0b6f9d34.jpg)
明朝这个朝代,甚至中国这个国家,没有直接亡在他的手里,算嘉靖那小子运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