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信仰与影评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今日看点
《沉默》: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沉默》: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作者: 舍予的树洞 | 来源:发表于2017-01-31 22:48 被阅读0次
    《沉默》

    对于马丁·斯科塞斯刚刚上映的电影《沉默》,有着两方面的解读。一方面是来自于普通影迷对于电影制作和表达的主题的评论,另一方面来自于基督教内部对于电影中关于信仰问题的看法。坦白说在这种有关宗教题材的影视作品评论里我比较倾向于基督徒对此类作品的探讨观点。关于信仰关于神学在某种意义上对于评论者所应有的知识层面和属灵层面是有所要求的,就算打着神学家宗教学者旗号的高知与真正的普通信徒之间看待某一信仰话题都是有区别的。有些宗教学者是站在研究、参考、属世的层面上去看待信仰神学,有些信徒却是站在属灵的角度去亲身体验信仰的意义,这两者之间有时是天差之别,更不要提无神论者或大众影迷用自己的理性去定义电影或小说中宗教信徒的生命意义了。

    这样说来并非故意抬高宗教题材作品的评论门槛,而是确实术业有专攻。如同某些星际幻想题材类影视作品,天文学或物理学专业的影迷朋友去分析作品内某些细节的真实性或科学地可实现性所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要比大众影迷更加高深严谨的多,对于自己不能够完全理解的事物应该尽量少下定义和标准,而是多多参考对此更加了解的朋友们的讨论和介绍。

    在豆瓣《沉默》短评置顶最高的一个帖子或多或少的跟我表达了一样的观点。

    截图于2017.01.29日

    《沉默》这部电影改编自1966年出版的日本天主教徒作家远藤周作的同名小说,小说曾经获得第二届谷崎润一郎奖。

    远藤周作~《沉默》

    那踩踏圣像的脚,也会疼痛。——远藤周作


    《沉默》讲述的是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禁教时期的故事。故事中的费雷拉神父历史上确有其人。而男主角加菲饰演的罗德里格兹神父现实生活中是意大利人,作者将其改为葡萄牙人,这样他与费雷拉神父就有了相同的国籍和更加深刻的矛盾冲突。

    在观看电影之前大体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对理解主人公是有所帮助的。

    片尾致敬

    1543年8月5日,一艘驶往宁波的商船因风暴漂流到了日本小岛,这是葡萄牙人第一次在日本领域登陆。随后便是耶稣会士的进入。1547年12月,耶稣会成员方济各·沙勿略认识了日本人弥次郎,2年后他在写给罗马教会的信中表达了要前往日本传教的意图:“所有去过日本的葡萄牙人都告诉我,如果我能够去日本,我将为主做出巨大的贡献……据弥次郎说,他们是一支受理性控制的民族”。

    1549年8月15日,沙勿略一行抵达萨摩藩拉开传教的序幕……

    1589年6月19日丰臣秀吉颁布《拌天连追放令》五条禁令宣布驱逐传教士。

    1597年丰臣秀吉下令把日本信徒及方济各会修道士总计26人在长崎钉死在十字架上。

    1613年迫害基督徒的浪潮席卷日本。

    1614年1月颁布新令驱逐所有传教士,其中包括89名耶稣会士、4名方济各会修道士、2名多明我会修道士、2名奥古斯丁会修道士。

    1614年至1635年出现了京都大殉教、元和大殉教、江户大殉教、平户大殉教、东北大殉教等事件,更是出现了电影中所描写的“云仙地狱”与“踏绘”等刑法,死亡信徒28万人。

    1644年,日本最后一个耶稣会士殉教,无神甫时代开启……


    各类刑法

    上图即为当年日本驱逐传教士禁教令下对付异己的酷刑。水中十字架刑法为“水磔”酷刑,将人绑在十架放入水中任由水浪击打而死。下图右一为“穴吊”酷刑,将人倒立放入地窖,在耳后开孔任鲜血流干而死。

    二战后驻守日本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是一位基督徒,有资料说在1945年至1951年间美国共派遣2500名牧师运送一千万本《圣经》抵达日本传扬福音,收效甚微。今日的日本据统计有近一半人口信仰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有近百分之四十五信仰佛教,基督徒大约只占百分之一的份额。

    也许真如电影中费雷拉牧师所言:日本是一个信仰的沼泽地……


    传教士

    电影《沉默》的开篇是一段旁白,费雷拉牧师的信件。画面中是信徒遭受“云间地狱”酷刑。

    “1633年,周五。主的平安,基督的荣光。尽管对我们而言,这片土地上的安宁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从不觉得日本是一个光明的国度,但是我从未见过它像现在这样昏暗……代官们要信徒们弃教,抛弃神圣的主和主的爱的福音。但是他们仍坚守着信仰,他们无惧严刑拷问。皮肉之苦只是更让他们证实了信仰的无穷之力,以及主与他们同在。主的爱只让我们更强大!”——费雷拉

    写完这封信之后,费雷拉神父就失去了消息。

    在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费雷拉神父对遭受酷刑折磨的信徒的信心和支持,以及抱有的对上帝大能的期望。另外也能感受到对于在日本传扬福音之路的思虑,按照历史的记载这个年份正是信仰遭受大逼迫的时候。费雷拉神父不再有书信来往,身在国内年轻气盛的两位神父甚是挂念,又为了信仰的缘故决定启程前往日本。

    “1640年3月25日,主的平安,基督的荣光。主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即便是这样的角落,我们的主也不会忽视吧。我准备遵从他的话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他的容貌。他的神情就像当初他对彼得说,喂养我的羊,喂养我的羊!那样坚强有力,那张脸一直深深吸引着我,我从那张脸上感受到了伟大的爱,天主教徒的哀号撒在每片日本的黑土。”——神父

    前往日本的旅程是满怀希望的,为主做工的喜悦远远大过于时代所加成的恐怖气息。信仰,确实是一个能够改变人的东西。很多人会讥讽那些有信仰的人,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信仰呢?

    有人有宗教信仰,有人有共产主义信仰,还有人做科学的门徒,更多人成为金钱的奴隶。什么叫做信仰?是不是你为之终生奋斗的事物呢?无神论和有神论似乎是一种天然的对立,在这种情形下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互相鄙夷的状态,其实想想并非如此。大部分有神论往往是从无神论而来,如同宗教信仰的门徒往往是直接或间接领受了某种信仰的启示转而步入信仰的国度成为有神论。所以许多有神论者都能够理解无神论者所提出的批判、怀疑或者是嘲讽,而无神论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却没有办法去了解有神论者这种思想的转变。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圣经~希伯来书》

    “信”在我们的人生中无处不在,有时它并不是以理性的面孔出现。如果你能够结合《希伯来书》里对“信”的定义,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不以科学实验为认知前提的真理存在了。

    神父的信仰使他满怀激情和信心踏上传福音之路,即使明知可能会有生命肉体的消亡,但心中所向往的天国甘美早已令他将现实生活的恐怖置之度外。


    天主教信徒

    当神父来到这个渴望基督信仰的村落,看到他们因着神父的到来能够告解而激动不已的模样不禁赞美:“基督教带来了爱,第一次做为人而不是动物被上帝宠爱。上帝承诺,他们的苦楚不会终于虚无,而是终于救赎”。

    在天主教的教义里,信徒与上帝之间的对话需要经过神父做为连接。信徒将自己内心的罪恶、痛苦告诉神父,神父带着上帝赦免的权柄为其赦免和祷告。而在马丁路德改教运动后的基督新教中提出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沟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在那时天主教传入日本之后信徒急需神父的原因。

    当神父看到虔诚的信徒还要遭受政府的迫害通缉之时感慨:由于常年的隐藏自我,他们的脸就像一张张假面。为什么,他们要如此饱受煎熬?又为什么上帝要挑选他们承受如此?

    这是神父的第一次追问。在没有宗教压迫的国度,信仰并不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好像人们什么都没有付出,每个人都成了上帝最忠心的孩子。但信仰如果遇到压力呢?究竟怎样去面对信仰?


    殉道

    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原谅我,上帝。宽恕我的罪过,让我觉得我感到了生命的价值,我在这个国家真正被人民需要,直至世界末日。——神父

    用脚踏上耶稣基督的雕像、用口水喷向面前的十字架、宣布自己是一个弃教者,这就是官方所想要达到的目的。这些矮小柔弱的村民信徒拒绝了。其实在基督教的十诫中第二条诫命中是不允许有任何偶像崇拜的,所以基督雕像、十字架在基督教看来都是被造之物的形状而已,并不代表任何寓意和异能。村民的拒绝执行更多的还是内心深处的拒绝。

    当遭受水磔酷刑四天才死的茂吉高声唱歌呼喊上帝的时候,神父的内心遭遇了极大的挣扎。对于这些被夺去生命的村民信徒神父内心追问自己:在当时聚集在沙滩上的人群中,他的歌声是唯一的声响。上帝毫无疑问听到了死者的祈祷,听到了他们的惨叫。他们承受了这么多磨难之后,我要如何解释主对受难者的沉默?我需要我全身的力气去理解这些事。

    我梦想我能找到答案,他在这里发出的荣光究竟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我又为基督做了什么?我现在在为基督做些什么?我能为基督做些什么?我等待主的回答,但却只有沉默。我祈祷,但我得不到回音,我到底在像什么祈祷呢?——神父

    沉默,上帝的沉默。

    殉教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

    神父此时的心中可曾想起当年耶稣的门徒?


    最后的晚餐

    公元64年10月13日,彼得被倒钉十字架。他留下来两句话:“我不配和我主耶稣基督以同样的方式殉道。我要仰望天国的荣耀!”

    公元44年,雅各布殉道。刽子手被他无所畏惧的信仰所感染,当即宣布自己是基督徒,自愿与他一起处死。临死前刽子手请求雅各布代替耶稣基督赦免他的罪,两人一起被斩首。

    安德烈,被钉X形十字架。

    腓力,倒钉十字架。

    巴多罗买,被棍击、剥皮,钉十字架被刀砍死。

    多马,被长矛刺死。

    公元72年,达太被钉十字架。

    公元74年,西门被钉十字架。

    小雅各,被锯刑。

    马太,被刀砍死。

    ……


    许多人并不理解什么叫做信仰。有些人认为信仰是一种交易,我相信你所以我要得到什么。有些人认为所有的信仰只是一种善行,只要我行善信仰什么根本无所谓。那些为信仰而殉道的信徒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群傻瓜。

    而真正的信仰是什么,信仰的意义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

    神父所经历的属灵困境每个信徒都会遇到,当怀着殷切的盼望换来沉默的回应之时(是的,沉默也是一种回应),许多人开始彷徨、开始怀疑、开始离弃。电影中神父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果真是没有答案吗?


    辩论

    我以为殉教将是我的拯救,我主是我的帮助者,我将信赖托付于祂。我们不朽之主所流的无价之血,注定是世界的救赎。——神父

    对于一名信徒来说,殉教是一种荣耀。可是日本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他们需要神父的精神背叛,他们需要神父的引领,一个神父的叛教影响远远大于杀戮几个信徒的人头。

    神父与井上大人展开真理的辩论,还有那位言辞严谨的翻译官看似入情入理的旁敲侧击:只有天主教徒才会把佛和凡人等量齐观。我们的佛是凡人也能成为的存在。是比他自己更伟大的存在,但你们却依靠着幻象,并把他们称之为信仰。

    而井上大人更是镇定自若的辩称天主教义只适合在葡萄牙成为真理,在日本没有生存的土壤。神父回答到:真理是普世的,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普遍的,因此才能称之为真理。如果一种教义在葡萄牙是正确的,而在日本却不是,那我们就不会称之为真理里。

    井上大人与翻译官随即用南橘北枳这个成语来回答神父。但是这种南橘北枳的说词与神父所提的普世真理能否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呢?如果环境能够改变信仰,那究竟是环境的错误还是信仰的问题?在这里翻译官将后果论归根于信仰是否真理的方向明显是有误的。日本是信仰的沼泽地,这是传教士们被驱逐之后对环境的定义。如果用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说明,1+1=2就是放诸四海皆真理的明证,根本不会出现南橘北枳的强词夺理。

    您是为他们而来,但是他们却都厌恶你。——日本翻译官

    被抓获的神父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游行,众人投掷的杂物和咒骂似乎像极了当日耶稣被钉十字架时犹太人的欢呼。天主的信仰究竟给日本这片土地带来了什么?神父此刻的内心想必无比煎熬。


    两代神父对谈

    费雷拉神父终于出现在眼前,看着曾经的良师益友身着日本和服眼神游移的在对面侃侃而谈,年轻神父罗德里格兹痛苦万分。流言貌似成为了事实,上帝的小羊成为弃教的逃兵。年轻的神父怀念禁教令之前福音传播的果效,而费雷拉似乎不屑一顾。

    “日本人相信的是他们扭曲后的神,这个国家是一片沼泽,知道当年沙勿略神父传扬耶稣之名时日本人怎么称呼吗?他们叫他太阳神的儿子!”费雷拉神父对罗德里格兹说道。

    当传教士带着一腔热血来到信仰贫瘠的土地,看到开满福音的鲜花都是喜乐无比的。但在这里费雷拉神父的一席话与日本翻译官的南橘北枳仿佛有了呼应。时至今日谁敢肯定这些所谓的信徒信仰的上帝就是传教士所传扬的上帝呢?当罗德里格兹为年幼的婴儿洗礼的时候,婴儿母亲欣喜的认为她们已在天堂。而这样福音、教义基本的信息和要点是否真实的传达到了每一个信徒的心里呢?找到一个能够真正领受真理的信徒远比十个懵懂无知的“信徒”重要的多。可是这些义无反顾为他们所了解的信仰殉道而死的时候,上帝在哪里?

    费雷拉神父最近写的一本书叫做《显伪录》,而这本书的主题就是指正天主教教义的错误之处。曾经靠着《圣经》为一切生命准则的神父如今却需要依靠批判《圣经》作为生命延续的代价,这其间的转变、痛苦、磨难谁能领受?


    耶稣的祷告

    耳边传来五位信徒忍受“穴吊”酷刑的哀嚎,神父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自己愿受这酷刑之苦却不能得偿所愿。唯一能够拯救这些人的唯有自己的弃教宣言。是违心公开弃教还是为信仰坚持到底,人性的锋刃如刀割此心。

    神父如同当日客西马尼园中的耶稣基督,向上帝祷告。耶稣遵从上帝的旨意奔赴十字架,而今时今日的神父,所盼望的上帝的话语在哪里?

    在《约翰福音》中记载了一个瞎子的故事。有人问耶稣,瞎眼是因为他的罪吗?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今日这些人所承受的痛苦可否以这段经文作为回答?

    当人性中的善与爱占据着神父的心房的时候,他颤抖着的脚对准地上的雕像。就在此时耳边想起了一个声音:“过来吧,没事的。踩到我身上吧!我明白你的痛苦。我身背的这个十字架就是为了你的痛苦。踩吧……”神父的脚踏在了雕像上!十字架的意义终于在他的内心阐释出真正的含义!耶稣的十字架背负的是全人类的罪恶和痛苦,神父的踏绘也背负着五位信徒的苦难生命,在这一刻,十字架的意义得以完成。

    日本翻译官说过:这只是一个形式。一切外在的都无法与内心相比,这样一个外在的形式却仍然有太多人不愿因着自己的生命屈膝,这究竟是为什么?

    “弃教的保罗!弃教的保罗!”街上顽童肆意的讥笑着神父,当初雄心壮志效法保罗传播福音的结局成了敌人的笑柄。冈田三右卫门——神父余生的日本名字。像一块无法治愈的伤疤嵌在神父的心里。

    当两位弃教的神父从事着被国人鄙视的宗教审查工作时,看着因为自己的检举而被抓的西方人罗德里格兹百口莫辩百感交集,费雷拉貌似无意的低声说道:“主教导我们去爱那些鄙视我们的人,只有我们的主能判断你的内心”。罗德里格兹吃了一惊,“我们的主”?费雷拉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我们没有离弃神,神也没有离弃我们。


    吉次郎

    耶稣有一个卖主求荣的门徒名为犹大,自杀而亡。

    吉次郎仿佛是神父身边的犹大,人性的软弱在他身上如影随形无法脱离。为了生命几次叛教却又几次忏悔。年轻的神父无法做到耶稣的教诲原谅他七十个七次,从自己内心厌恶吉次郎的他甚至追问上帝啊您怎会爱如此卑鄙之人呢?

    《圣经》中有一个著名的浪子回头的故事。浪子的父亲欢欢喜喜的接纳了他……

    吉次郎的告解

    当宣布弃教的罗德里格兹接受吉次郎作为仆役终日在平静的忧愁中度日的时候,吉次郎的告解仿佛抚慰了两颗无助的心。恐怖的禁令之下,吉次郎对真理的追寻却从未停止。那颗忏悔的心仍然寻求上帝的赦免。“你是神父”吉次郎对着弃教的罗德里格兹说道。

    吉次郎:我背叛了您,背叛了家庭,请您听我的告解吧。

    神父:主啊,我反抗了你的沉默,我和你一起受苦,我从未沉默。但即使主沉默着,到今天为止,在沉默中,我听到了你的声音……

    神父离世

    他是日本的最后一名神父,从未承认过天主教的神,无论是文字还是图案。他从未提起过主,也从不祈祷,直至死亡。他的信仰永久的结束了。——电影《沉默》


    这部电影的结尾是火中神父手里的十字架,在烈火的燃烧中仿佛是对上帝沉默的回应。当我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马丁·斯科塞斯的时候,我其实是不抱希望的。虽然我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电影导演,但在《基督最后的诱惑》这部电影面前,我很难将他再与《沉默》联想起来。

    也许人是会改变的。

    导演与教皇

    在《沉默》上映之前,400名罗马的基督教牧师在2016年11月底之前提前观影,派拉蒙专门举行特别放映场,以此答谢拍摄期间出任宗教顾问的牧师詹姆斯·J马丁。但电影上映半月票房极为惨淡,美国本土票房174万美金,对于这部电影的预算5千万美金来说可谓损失惨重。

    我并没有读过《沉默》原著小说,不过在电影中对于上帝的沉默并没有给出立场鲜明的答案。


    神的作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太多的问题,我没有马上回答。现在我希望用《圣经》中的话语为《沉默》做出一个符合上帝心意的答案。

    哥林多后书: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希伯来书: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诗篇:神啊,求你不要静默;神啊,求你不要闭口,也不要不作声。

    马太福音: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马太福音: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

    出埃及记: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

    马太福音: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

    马太福音: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

    罗马书: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

    马太福音: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jh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