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国家领导人多次谈到“战略思维”的重要性,认为“战略思维”不仅是领导者的能力,更是责任。
其实,“战略思维”是放到国家层面的叫法,在职场里就是“策略思维”,“策略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应用非常广泛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甚至就连艺术创作中都需要用“策略思维”。
比如,拍一张照片,就必须思考“被摄主体”是什么?与周边景物、人物的关系是什么,想要表现的“被摄主体”的特性是什么,为了表现这种特性,需要借助什么样的明暗、视角、景深,以及需要在拍摄环境中,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元素?
把这些大、小关系都思考清楚了,拍出来的一定是一幅非常专业的作品,这种思考就是“策略思考”。
真正的艺术创意背后的思维,就是“策略思维”,所以,有的设计老师,把设计又称为“纸上政治”。从某种角度看,设计师就是一个“纸上政治家”,在设计图纸上,处理各种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哪些是需要取舍的,哪些个是主次、强弱的,如何去强化、衬托……
所以,“策略思维”是职场人员的基本专业能力。
不少大公司都很注重对员工的“策略思维”要求以及训练,但是,即使是高层员工都不善于运用“策略思维”,一直是企业内部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来不仅是企业里一直存在的问题,在国家管理层面,在很多地方领导干部中,也存在着这个问题。都知道“策略思维”或者“战略思维”是怎么回事,但是,一旦遇到具体的问题,往往就不会运用。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了把这里面的原因说明白,我们需要借助下面这张图:
我们“完整的人”由三层人体、三层意识以及两套心智系统组成。
没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训练的人,一般只会使用以“上图左边第一层意识”为主的,第一层意识与“上图中间的第二层意识”。
具有大智慧的第三层意识,人是不懂得自主使用的,只有一些特别有天赋的人,在其年轻的时候,在特定的天赋范围内,会不自觉地用一下,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天才,显现天赋的时候,往往年纪都很轻,上了年纪也就平庸了。
第一层意识主要负责人的日常“心理—行为”反应,在第一层意识为主导的思维中,主要是以快速反应为主,而且伴随着很强烈的情绪体验,所以,这样的思维非常表面、肤浅、快速,而且无法克制的情绪化。
说到底,第一层意识只适合进行日常事物性的反应,而不适合进行有深度的“理性思维”,而“策略思维”就属于“理性思维”。
而第二层意识负责人的“理性思维”,“策略思维”或者“战略思维”的思维执行者是第二层意识。
第二层意识能够深入“与事物相关联”的各种关系中,去认识、分析、判断问题的所在,以及发现最适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就是说,要运用“策略思维”让第二层意识去思维就行了。
但是,没有经过一定的意识训练,绝大多数人的意识状态,是由第一层意识掌控着。第一层意识掌控整个意识状态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就是在由第二层意识思维发挥作用的时候,第一层意识并没有让出主导权,依然控制着意识状态,于是,第二层意识要么没法发挥作用,要么直接停止工作,由第一层意识工作。
这种意识的内情景,在职场的高压状态下,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对于职场人的“策略思维”训练,仅从“思维方法”入手,在实战中的效果是比较差的,因为在压力的状态下,只要第二层意识不发挥作用,任何“思维方法”都不会起作用,“思维方法”只有让第二层意识去运用,才会发挥作用。
所以,要训练职场人运用“策略思维”或者“战略思维”,必须要训练TA们弱化第一层意识,强化第二层意识,让第二层意识主导整个“意识状态”。
那么,如何让第二层意识主导整个“意识状态”呢?
方法就是《老子真经》中的“把冲出去的意识往回收”。
在《老子真经》中,“把冲出去的意识往回收”的练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第一层意识收回到第二层意识。
第二个阶段是:从第二层意识收回到第三层意识。
对于职场中的人们来说,练习第一个阶段就非常有效。
让第二层意识主导整个“意识状态”以后,很多“理性思维”的方法都能有效运用。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们在发现《老子真经》中提到的五种“理性思维”方法,分享给大家。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电子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已经出版,上架书名:老子真经。
有兴趣的网友可在当当云阅读、kindle、掌阅、百度阅读、京东读书中搜“老子真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