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与你
这个世界上无数人或所有人,都会借着“我有一个正确目标”的名义,去和你构建“我与它”的关系。
昨天回家,把自行车停路边,离斑马线几米距离。
一个中年人:停另外的地方,这里让学生出来。
我:斑马线就在那里,我停的是对的,正常停车地方,没有挡住学生的路。

我每次骑车在家门口这里都会停在这里,从来不停斑马线这边挡路。现在不停斑马线反而错了?
还有他想让我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我感觉到有些不爽,凭什么要听你的。再说如果我不停这里让孩子们经过,孩子们经过这里一定会乱穿马路。
我的不爽(烦,生气,对抗)来自于,我觉得我做的是对的,我在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想按照别人的意思来。我的对抗是自恋维度的我与它的关系,来自于我的自我没有被看见。
想到小时候写字,爸爸觉得我写得不好,硬是让我重写,和这个情绪很像。明白了孩子越是被控制,越是要对抗。要去证明自己是对的,才会被父母接纳和爱。
从自恋到自信的过程,是每一次体验到情绪就好好的觉察的过程,加油自己,加油伙伴们!
2,我与它
教练说的这个情况我深有体会。昨天我就经历了这样一个不爽对抗甚至对峙的内心的纠结。
到现在为止,我内在还是余怒未消。
就是昨天晚上,我带了一个小朋友去到我老人家那边,那个小朋友只穿短袖,因为孩子刚刚一起玩耍,比较热,不想穿长袖,而我自己已经穿的长袖的夹克。
一进门的时候,就被老人家黑着脸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自己穿的那么厚的衣服,让小孩子穿短袖。
一点不顾旁边还有客人在那边看着我们。
这时候我的心里就很不舒服了。然而,这个时候她又补了一刀。
她对着旁边的客人说——面对我——说这个人就是这样子,不管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他都不会去关照他。他都是这样子的。。。
她的脸上带着那种深恶痛绝的表情,似乎我就像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这个时候我的内心非常的不爽,但是,我又不能说她是错的,因为她说的这件事情确实是我做的不对——我没有关注孩子的穿衣。
那么我的不爽情绪从何而来呢?其实我的情绪是因为她指责我的那种态度和那种深恶痛绝的表情,似乎因为这件事就认定了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而且是很确定的那种。
这伤了我的自恋和自尊。

这个时候假如我去分辨的话,我的丈母娘肯定会立马更加大声的来纠正我的分辨。
所以我当时的选择是表面微笑沉默,内在却是极度不快,但是我极力的抑制我的不满情绪
这种抑制情绪十分的不舒服,这种不舒服让我的头都有点胀痛了起来。
因为这种愤怒又不能发泄出来——毕竟如果发泄出来的话——是不是有点借题发挥的样子。
她说的是提醒孩子穿衣这个事情是存在,但是我不接受的是她批评我的那种情绪。
这种情绪就是,一看到你做的不和自己的标准,就要否定你。
可是这种情绪我又没有办法非常好的指出来,导致我自己郁闷在心里。
今天我想了一下,其实老人家确实经常用爱之名实情控制,甚至是剥削。
比如说,她似乎是在说我没有照顾好孩子这个事,其实他是通过这个事来否定我,指责我,批评我。
她用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价值,显示自己的存在,这因为这就是她一以贯之的处事的模式。
她对待绝大部分的人和事都是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好似一个善于找茬的家长。
似乎她从来不会去表扬任何一个人,永远都是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去对待周围的人。
并且她有高度的自恋,不允许别人否定她的指责,否则她会加倍的力量去对抗你的否定。
并且,她说的事实是存在,但是他的这种联想,或者说他的这种因为这个事实而否定别人的这种方式又是隐形的,很难去识破。
所以这个模式她已经玩得得心应手,如火纯青的。甚至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了。
这个时候她建立的自恋就是:我觉得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你所做的这些事情证明,我对你的看法是正确的。
她对这个正确的想法的自恋实际上控制了他,他不想看到别人的好。
因为她只是活在自己的自恋中,在自己的自恋里面他是绝对的正确,并且因为他的这个绝对的正确,他可以肆意的去否定批评指责他人,而且是以爱之名。
这就是家人之间的那种隐形的控制,表面上是关心关怀,实际上是控制剥削,本质是它的自恋。
自恋的本质其实最终是他的自我太匮乏太脆弱,她的内在缺乏爱。
她只能通过批评指责别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并且一旦确立着自己的存在感之后,她就不允许别人挑战她的权威,要严厉的去维护自己的自恋。
这个时候她建立的是我和它,也就是我的观念是正确的,你们都不允许挑战我的观念。
为什么呢?
因为内在没有爱的人,只能通过自己是对的这个信念,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她建立的是自己和观念之间的那种关系,而不是她和别人的关系。
当我想明白了这一层之后,我突然间心平气和,原来,这不是我不够好,这是她自己的问题。
虽然我在照顾孩子穿衣的这件事情上做得不够好,但并不代表我就是不好的。当然更不能说我自己就是一个不会照顾孩子的人。
我想起的我曾经写过的那些文章,我曾经教育过的那些孩子。
对啊,我的价值并不在于她人的随意的批评和指责,更不是因为自己一点小小的问题而全盘否定自己的价值。
想到这个时候,我豁然开朗。我看穿了她的批评背后的本质,是一个缺爱的人的呼救。
我怜悯她的匮乏,接纳她的坏脾气,不戳穿她的自恋,心平气和的看见她的内在。
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我们却可以看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
这就是神奇的关系。
保持对关系的敬畏,尊重彼此的关系。
我是南星教育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二年第580篇
2020.10.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