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教会我的道理

作者: 卿本佳人l | 来源:发表于2022-10-10 11:14 被阅读0次

    之前都是不太看老剧的,经同事推荐本着剧荒的无聊点开天道,然后没忍住一口气看完了,顺带看了《黑冰》,首先表达一下听王志文说台词的享受和对他本人的尊敬,再开始正文吧。

    看完《天道》已经很久,里面具体的一些有哲理的话和细节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影响到我的思想的有三件事。

    第一个是丁元英在开启格律诗计划之前与韩楚风上五台山求教智玄大师的对话。对话的层次对我来说太高,我不能完全理解,我仅能理解到的是丁元英对追求真理的观念,他说求道在觉在物,在于自己遵从客观规律追求真理,才能理解真理,由自己的思想自然而然产生约束自己的规律,这样才能长久,如果是直接引用套用别人的真理,虽然短时间内也可达到相同目的效果,但毕竟思想不能完全理解认同,因此无法长久约束。因此思想不能懒惰。

    此外对于智玄大师对丁元英所说他进一步可得道退一步入凡尘,丁元英看的更清楚,他说他与佛的缘分仅在门槛一望,他也无意于此。在这里我想到身份认知这个概念,丁元英对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价值有充分正确的认知,他知道自己的道在哪里,在何种层次,他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做到极致,但再高一层,则超越他能理解和做到的范畴,他是聪慧之人,不会像《地下室手记》中的“我”一样在不属于自己的道中折磨自己。人最难做到的是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无法找到自己的道,终于经历一番苦难找到一点门道便如获至宝,以为获得永生的真理,开始要求自我要求别人,最厉害的是要求别人。说到底我们都是凡体肉胎,求真理,如何求,求到什么程度,求到怎样?不求到怎样?都当记得想自己应想的,做自己该做的,追求自己的道,做自己事,绝不以伤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

    第二个是丁元英的妹妹问他如果只差一万块就可以救父母性命他会不会救,丁元英说不会,起初我以为他的意思是生死应当顺其自然,突然有天理解到他的意思,他是说救与不救其实决定权在被救之人,生与死应当由人自己决定,应该视情况而论,剧中丁元英的父亲是个宁肯站着死也不躺着生的硬汉子,丁元英理解他,所以遵从他的意愿。如果说窄一点,晚辈的孝道应当是基于长辈真实的喜欢和快乐之上,而不是大众化的理解,宽一点说,我们自以为对他人的好和善意也应当是建立在他人允许和想要的基础上,否则只是成全了自己,而不是他人。

    第三个是芮小丹的“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这句话容易理解,但不容易做到。毫无疑问,芮小丹是聪慧的女子,父亲希望他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大导演,有父亲铺路,她的前途可以说一片光明。但她清楚她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如果按父亲所做她会永远活在父亲的影子下,而且这不是她所热爱的,她怎么肯呢?所以她选择了自己钟爱的刑警行业,她更清楚女性从事刑警工作少之又少,且只能从事几年,但她义无反顾。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我更愿意理解为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尽己所能,全力以赴,毫不犹豫,毫无保留。芮小丹的心太纯粹了,用丁元英的话来说他是停留在思想层次,而芮小丹是真正践行的人。关于她敢于在对丁元英表白时全身赤裸,当然丁元英的做法也更尊重她更正人君子,她说她只有这样做才不会后悔。虽然他们相爱在一起,但她知道丁元英这样的人物绝不会只随她在市井之中,她知道她留不住他,所以有了格律诗,希望自己有念想,希望他能记她长久一点。

    芮小丹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太遵循自己的法则,她知道丁元英完全理解她,所以最后一通电话她打给丁元英告别。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不愿仅理解为爱情,那是比爱情更丰富的情感。在思想上,丁元英启迪芮小丹,同时他也敬佩芮小丹的践行之真,也深知自己做不到同芮小丹一样,灵魂上,他们可以说是彼此契合,相互成全。

    以上仅仅是笼统的道理,具体到我们的工作、家庭及其他社会关系中的具体事具体人,就比较难了。

    首先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到哪,尽我最大努力我能达到最好层次的水准在哪,也清楚其他人在我之上之下同等,我不自卑,不自满,不过度仰视,不鄙弃他人。当然,是尽量约束自己。想不断地学习看书,寻找自己的价值,为自己为别人做事,为社会贡献我微乎其微的力量。

    家庭之中不乏像芮小丹父亲和丁元英妹妹这样的角色,每个人一生中总有遗憾和不能成就之事,所以总寄希望于别人,而这个别人,只有自己的子女最合适,最让他们觉得理所当然。长辈往往举着为晚辈好的旗帜为我们做这做那,要求这要求那,这希望那规矩的。我曾深受其苦,以后我若为人父母,一定支持我的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和思想,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价值观。所有的路,不是自己走过的,不会印象深刻,不会吸取教训,就像追求真理的道路注定荆棘丛生。

    对于家人,尤其父母,我想趁现在多陪他们,从前总是不理解他们的做法,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加在他们身上,现在想通了,这样做和他们曾经对我是一样的,结果只是双方都不快乐而已。

    一个人的思想层次越高,所追求的东西越纯粹,寻找灵魂契合之人的难度也会相应越高。层次越高越不容易感觉到思想上的孤独,往往像我这种低层次的不上不下的更感孤独。

    附丁元英在五台山求见智玄大师的开门诗: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悠悠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道》教会我的道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qo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