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教育书籍-《正面管教》,一句话特别感触:如果你总是在孩子面前指责他们的一个缺点,那最终孩子也会朝着相应的方向发展。
是的,也许我们正在用一些自以为是的办法来帮助孩子去解决我们自以为是的错误。然而往往适得其反。对于这一点,我有着深深的体会。
前段时间,女儿总是喜欢摘我的眼镜,那种速度和准确度,真的是讨厌至极,作为妈妈,我一定需要去制止!所以第一次当她摘我眼镜的时候,我就会去提醒:“宝宝,不要摘妈妈眼镜,妈妈会看不到的。”然后,她会把眼镜给我。两分钟不到,她肯定又精准的摘掉我的眼镜,我还会很有耐心:“不要再摘了,妈妈疼!”第三次、第四次……她好像都在挑战我的耐心,我也会直接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情绪。“眼睛最脆弱了,一定不能碰妈妈的眼镜,听妈妈话。”“不要摘我眼镜!”“怎么就是不听呢,不能摘”“再摘的话,妈妈就打你了!”“手拿开!!!”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打了她的手,她消停了一下,过了一会她依旧会把手伸过来把眼镜摘掉,竟然还会朝着我笑。
结果可想而知,作为妈妈的我又不想总是打她,所以,我只能置之不理,当她摘掉眼镜的时候我就装作若无其事的,重新把眼镜拿过来戴上,如果她还是继续我就索性把眼镜丢在一边!这样几次,她好像也没有了新鲜感,摘眼镜的次数也少了。应该是她对这件事情失去了新鲜感,觉得没有需要重复的价值了吧。
直到最近看到这句话:“如果你总是在孩子面前指责他们的一个缺点,那最终孩子也会朝着相应的方向发展。”我才认真反思了一下,应该是我刻意的去提醒,反倒引起了她的注意。本想着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发现我会那么的在意,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去重复,也许在她的眼里正在看我的“情绪表演”吧。原来是我的指责让她更加记忆犹新,增加了她犯错的几率。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过不止一次,例如:不能在墙上乱画;不能乱扔东西;不能光着脚丫;不能爬飘窗;不能太近看电视;不能……太多的条条框框都要求着宝宝,每次好像都会适得其反,她总会朝着我们指责的方向发展,而且更是其乐融融,会用一种非常得意的眼神看着你,去做你不喜欢她做的事情。
也许,我们不该这么总是指责孩子的缺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我们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也不希望别人总是指责,如果一味的指责,我想我们应该也是会那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情去把事情搞的更糟糕吧,真的是有点得不偿失!明明一件不小心做的一件事,却总被别人提醒,那该是多么的痛苦!难道真的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孩子总会在他们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去探索这个世界,让我们和她们一起重新去探索生活的乐趣吧,即使错了,只需要提醒一下,千万不要去过分的指责,有时候适当的若无其事的态度,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孩子开心,只要没有做太离谱的事情,做父母的还是需要允许孩子犯些错误,毕竟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37083/a74a4cac0143472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