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Face 4 第二章(4)

作者: 霖酱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18:14 被阅读10次

定性研究的其他类型

之前文章主要阐述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方法有助于后面构建令人信服的用户模型。

而我们重点介绍的“目标导向设计”能够以相对较少的精力与财力投入,解答产品从全局到功能细节的设计问题,而其他研究技术还并不能做到。

下面讨论几种比较突出的研究方法以及使用情境。

焦点小组

模式:设计师将目标市场人群确定的代表性用户聚集在一间屋子里,询问用户一组问题,并提供可选项供用户选择。

记录方式:视频或音频

适用场景:传统产品营销

优点:有助于收集用户愿意购买的产品信息

缺点:1、很难收集到用户使用产品的具体行为;2、焦点小组属于团队活动,倾向于意见达成一致,这样使得设计师无法采集到用户的多样化行为,无法了解产品所有的被使用模式。

可用性测试

模式:让用户在较为完善的和连贯的设计成品上进行操作。

适用场景:设计周期的后期评估产品可用性

优点:容易在重设计之初和设计周期后期发现待改进问题

卡片分类

模式:要求用户对一沓写着产品功能/信息进行分类

难点:结果分析

适用场景:信息架构建立之前

优点:有助于理解用户组织信息和概念的方式,理解用户心理模型。

缺点:对用户要求较高,用户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并能将抽象主题分类与期望的产品使用之间联系起来。

优化:1、让用户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卡片进行排序;2、用户分类完成后与用户进行交流,理解用户分类原则。

任务分析

模式:使用问卷调查或开放式访谈来理解人们目前如何执行具体的任务

适用场景:设计周期后期

研究内容:

— 任务背后的目标

— 任务执行频率和重要程度

— 推动任务执行的因素

— 执行任务要素及必备条件

— 相关人员职责与角色(这个不是很明白)

— 执行的具体动作

— 做出的决定

— 支持决策的信息

— 失误和意外

— 如何纠正这些失误和意外

优点:有助于优化流程,并传递人与产品交互的信息。

缺点:对明确用户目标帮助不大


至此第二章就结束了。第二章主要讲的是如何做好用户研究。

在产品早期,访谈能够帮助设计师真正理解用户与其需求,动机。有助于后期无论是设计还是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bout Face 4 第二章(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gz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