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否认”,简单的概念背后还存在着心理活动,否认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当我们遭遇让我们感到焦虑或痛苦的情境时,我们内心想将确实存在的不愉快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减少心灵上的痛苦。比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等等。
虽然这样的行为看起来就像自欺欺人,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但是否认不等于说谎,它帮助我们降低了焦虑,就像给心灵穿上了铠甲,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在生活中,你发现你的心灵穿上铠甲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7461299/84cbb2b9fc9187dd.png)
小孩经常会使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比如当孩子做错事会撒谎,因为他知道说真话时,也许会让父母不高兴,所以选择说大家都喜欢听的话。但是否认是一种不太成熟的防御机制,如果过度使用就会变成掩耳盗铃。
所以我们如果想让孩子诚实,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需要接纳孩子的担忧,理解孩子害怕承认错误的心理原因,真实地表达我们看到的事实,让孩子知道没有撒谎的必要。如果妈妈已经知道了事实,我们需要守住自己的情绪,说教与试探容易激起孩子的情绪,更可能激发孩子用谎言来防御不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7461299/2f8de81c98dcbc0a.png)
我们直接给孩子说:“我知道XX这件事是你做错了,我知道你也希望能做好,我们想想怎样做更好,我相信你下次能做得更好。”妈妈没有否定和责怪孩子,孩子可能就会因为妈妈的态度,获得另一种体验:妈妈可以理解我,我以后会做好。
否认虽然是保护,但是对旁观者来说,也会带来一些难以理解的行为,就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如,虽然已经分手了,但是有的人还是不愿承认已经失去了对方,于是产生了“他还会回来找我”“他不可能这样对我”等等一意孤行等待对方回来的念头。或者有的人十分爱好喝酒,想让他戒酒,他却说自己一般不会多喝,有的人抽烟觉得抽烟有害健康并不是很绝对。
![](https://img.haomeiwen.com/i7461299/091d2b0e72194b82.png)
当我们承认这些事实时,就会不得不去面对这些事实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于是我们用否认免除烦恼,但也阻碍了我们认清事实本身所带来的长期性问题。长时间形成了逃避的思维习惯,于是很容易在逃避和面对的矛盾中纠结。要想减少这样的纠结,我们可以做在心里做一个假设,如果我们想象的可怕结果真的发生了会怎样呢?会比现在这样纠结更糟糕吗?坦然面对之后会更放松,我们的过度否认模式被理性的思维代替,这样就不会再杞人忧天了。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从心开始,观察下自己或他人有没有用到否认这个防御机制呢,也可以和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来探讨这类问题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