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养蚕最早的国家,桑在古代的地位很高,西周已经出现了专门种植桑树的桑田,因为种桑养蚕是古代重要的经济来源。在《诗经》中,桑树也成为男女欢歌约会的地方,也成为采桑女子故事爱情发生的场所。桑树的浓密代表了女子与男子爱情的浓密。桑叶则暗喻女子容颜和情感的变迁。采桑诗带着一股浓烈而野性的美,随时代的变迁,社会风俗的变化,桑树也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
这是一个浪漫又缠绵的爱情故事。淇水岸边,春意阑珊,野外的桑林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年轻的采桑女玉手纤纤,身姿婀娜,她静静的坐在桑树下,等待着那心上的人的到来。她抬头望着天空,天空湛蓝,白云自由自在的随风飘动,白鹭在天空展翅飞翔。她望着这美好的一切,想象着心上的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心中的甜蜜滋润着她的容颜。这时从远处的山坡上,走来一位春风满面的男子,他刚刚接到了心爱的女子约会的信息,想象着与她的再次相聚,心中的欢欣快乐之情溢于言表。热恋中的人儿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喜悦。他恨不得把自己心中的喜悦与幸福与天下所有的人分享,于是,他不觉高声地唱起歌来,他边唱边走,自问自答: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这是一首热情活泼的爱情诗。这是一位坠入爱河的男子,一遍遍地回味着与心上人在一起时的脉脉深情,品味着爱情的甜蜜,两情依依,心中陶然,于是唱歌三遍以达心意。全诗三章,每章七句,共二十一句。
全诗三章,均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在《诗经》中所列全部木本和草本植物中,以出现篇数而论,桑居第一位。采桑养蚕是女性主要的生产活动,那么《桑中》必是和女子有关。
首章诗人以女萝起兴,告诉我们诗人要去的地方,要见的人,去干什么。“爰采唐矣?沫之乡矣。”诗人问到那里去采女萝,就在卫国沐邑乡。“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我思念的人又是谁?最美丽动人的孟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相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二三章只是换了两三个字,采集对象换了,地点变换了,女子的姓氏换了,而后半段全然相同。无论是等待、幽会还是送别分手的地方,都没有变换。主人公完全沉浸于自己和心上人约会的美好回忆之中。
本诗的一个最大特色,是自问自答,反复咏唱,每章的前半段只换了两三个字,是每章分别提到了三个不同的人名:孟姜、孟弋、孟庸。笔者认为古人的名字,有姓、氏、名、字等许多称呼,有时还按照地域来称呼一个人。所以,诗中看似不同的人,也许其实是一人!此篇音韵谐和,读来优美流转,琅琅上口。作为一首热烈活泼的情歌来看,也无不可。诗歌是敏感于心的情愫所产生的,而爱情则是人类最纯真心灵的找到契合的自然感情的流露。
爱情虽然是自私的,热恋中的人儿更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喜悦。但当他处于热恋之中时,也许更愿意将自己的快乐抒发出来,与别人分享。也许更是炫耀。
愿天下所有的人儿都与自己一样,成为最最幸福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