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艺海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周二去逛博物馆(一)实证:甘肃百年考古展

周二去逛博物馆(一)实证:甘肃百年考古展

作者: 丹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3-09 11:39 被阅读0次

甘肃省博物馆约四五层楼高,我平时蛰伏在对面的二十八楼。但每一次看到楼下博物馆的时候,我总觉得是在仰视。曾经的所在的公司有幸承建了博物馆的装修,个人一直认为对躯壳的美化不能代表对其灵魂的了解。

一直想抽时间,拒绝走马观花、浮皮潦草的走近,而是深进的走进这座博物馆里去了解她所揭示的前世今生。3月的女神节的清晨,往日念念不忘、一再搁浅的豪言终于变成行动。新区有疫情,好在没有影响到博物馆的开放。免费扫码进入大厅后我一脸的茫然,我为以前来过时的心不在焉感到愧疚,好在这里欢迎故交也不欺新友。进门往左看两个大字:实证。(甘肃考古百年展)。就这里吧,我知道这种专题展是有寿命的,过了这个时期这组文物组合而形成的生命就结束了。

专题展突出两字:实证。其组展的初心来源于2021年10月17日习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展览序言中说:甘肃历史绵长,文化类型多样,人文底蕴深厚。人类演化可在此溯源,黄河文明、周秦文化在这片黄土地发生、发展、壮大,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交融,中西方文化与民族融合在此汇聚,由是甘肃成为中国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至今已逾百年。这百余年丰硕的考古成果是黄河上游古人类演化、史前文明发展的实证;是中华文明诞生与发展的实证;是中华大一统国家形成与繁荣的实证;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动的实证;是多民族大迁徙、多元文化大融合的实证。

展览简洁明了的分三个单元:人类起源、文明肇始、交流互鉴。看完之后也是简简单单的三点感受:

1.陪葬品是各类文物留存的主要形式,对墓葬的挖掘是考古工作的主要方式。西北地区干燥的的砂土条件非常适宜地下文物的保存,百年考古工作主要是百年来保护性或抢救性的挖掘。看着图片上四处星罗棋布的挖坑,我突然间有了一个疑问:这些文物到底是放在博物馆里还是埋在地里才是得以永恒?不得不承认,挖掘本身就是一种破坏。但没有办法,绝大部分的历史埋在地下。而人类的未来,应该是指向浩渺的苍穹。或许,埋着的永远,展览的永恒。看着那些头盖骨和乱骨坟,思考人类远古时、历史上和现在正发生的那些战争,随吟"一将功成万骨枯”,感叹“将相王侯终为土”。

2.工器具材质的不断演变,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非凡演化。从远古石期时代甘肃泾川牛角沟头盖骨到夏河甘加白石崖,到彩陶飞舞的仰韶(马家窑)文化,再到贯穿中原九省、青铜流光的齐家文化,还有各类器具兼收并蓄、相得益彰的山丹四坝文化、沙井文化,再到雷台汉墓的铜车马、木俑、古玉、汉简至汉代悬泉置麻纸,最后到如今的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云宇宙。当今社会所有的信息都存于云端,后世对今世的研究应该不是挖掘找寻,而是去伪存真。

顺便说一句,没看这个展览前,我去过夏河的麦加秘境景区,看了麦加的八角城,钻了白石崖的大溶洞,却不知道那个地方在远古的地位那么牛;更为惭愧的是,身为山丹人,名为丹山人,却不知道以山丹四坝命名的四坝文化也是那样牛。博物馆这个地方,不是让你知道了什么,而是让你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还有,展览中说肃北马鬓山有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矿。我和弟兄们在那一带为了修路开过石料,或许眼拙的我们把N多上好的远古高玉轧成了石子铺成了路。转而想来墨玉长龙蜿蜒盘旋于漠漠戈壁,比起把玩于手掌之上的玲珑剔透,应该更加妥实些。

3、石窟里的佛是那个时代人心里的神,也是这个时代我们认为的那个时代的人。把自己假设成一个长安人,从长安的法门寺出发,经天水麦积山,路过临夏炳灵寺,途经石窟鼻祖武威天梯山,再西行至肃南金塔寺(马蹄寺)、文殊山,最后过瓜洲榆林窟到达莫高窟。我觉得这一路的佛都非常的亲切,就如同你现在驾车走一遭所有的人都非常和善一样。人们把自己最美好的生活供在了佛前,画进了佛窟、塑进了佛龛。

佛有万象,但佛窟的那些飞天更是包罗万象。各个时代的飞天有时在同一个洞窟的不同时代的画皮下飞舞和对话,想来都是盛况空前的难以形容。博物馆里对佛窟专门有一个章节,我拭目以待。

三月底《实证》就撤展了,时间会证实其消失。看了《实证》展证实了我艳遇过的一句话:相约不如偶遇。这个展览坚定了我这一段时期内每周二早上逛博物馆的信心:相对于黄河边的溜湾,这里来来回回的观看,去而又返的揣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修炼心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二去逛博物馆(一)实证:甘肃百年考古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lw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