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般弱,作为誉王的第一谋士,相伴数十载,在梅长苏未入金陵前,可谓能够左右誉王夺嫡大事的第一智囊,可见其心思和谋略都绝非一般,连梅长苏初见十三先生时都特意叮嘱他,“秦般弱聪明伶俐,心思细密,只因我在暗处,她在明处,我才能在局势上压制住她······”可见在梅长苏眼里,秦般弱都是个不可小觑的敌方人物。
那么,秦般弱与梅长苏的这场较量中,她这个“蛇蝎美人”并非一开始就不堪一击,但看结局,又不得不心生疑窦:她借助誉王复国的目标究竟有几分胜算? 又为什么最终一败涂地,落得个逃跑被夏江视为麻烦,后被蔺晨擒获,在刑场斩首示众的悲惨下场?
1.国仇家恨,心智坚定
原著中交代她的来历是滑族末代摄政王之长女,滑族被大梁灭国后,家道中落,立志复仇,拜璇玑公主为师,后承继璇玑公主衣钵,凭借红袖招通过控制大梁朝臣内帷,继续掌控朝政情报网,行复兴滑族报复赤焰军之事,数十年来,心智坚定不改当初。
愤而起身辩驳红袖招情报网几乎被十三先生“连锅端”的危急时刻,秦般弱求助于四姐隽娘时,面对隽娘的心灰意冷,她的反驳劝说之语,就足以见她复国之心的矢志不渝:
隽娘说,师傅不在了,姐妹们也该过自己的日子了;
秦般弱秀美的双眸中闪过一丝厉芒,但随即微笑,语调仍控制得极稳,“四姐说哪里话,我滑族复国大业未成,亡国之辱未洗,怎可轻易懈怠?”可见复国在秦般弱心中早已不是目标,而是她肩负的一种使命了。
隽娘又劝她,滑族已无立国土地根本,滑族人被梁人同化,连璇玑公主都未成事,更何况是当前;
秦般若银牙轻咬,冷冷道:“四姐说到底,还是信不过我,若师傅在世,凭她精绝奇才,诡谲神算,四姐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灰心吧?”
隽娘再劝她师傅就是过慧易夭,就算她秦般弱苦心经营这么多年,也难有当年璇玑公主的半分盛世,大局已定,何必执拗;
般若愤而起身,语气如冰地反驳:“那照四姐的意思,因为师傅不在了,我们当年宗庙被毁的血仇,就不报了吗?”
这种身负国仇家恨的使命感,已经达到了“执拗”的程度,可见秦般弱的心智之坚定。
执拗2.机敏权谋,心比天高
誉王评价秦般弱说她,“心思细腻,慧眼善察,纤丝微尘”这固然是女性特有的敏感探查,但秦般弱无疑将这份细腻发挥到了极致,是一个极为聪明机敏、能够洞察众多人心的精明谋士。
智谋梅长苏几次表面为誉王谋划断掉太子的爪牙并借机卖誉王人情,誉王不能肯定梅长苏是否已算收为己用,是秦般弱在一旁替誉王分析,梅长苏应有此意,但还没有到收归麾下的地步,因为“殿下送去的宅子,梅长苏终究没收啊~”这不正是梅长苏的行为所要传达给誉王的么?
誉王想进一步拉拢梅长苏,送给苏宅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通通被拒之门外,只有秦般弱能够变其道而行之,借投飞流所好来讨好梅长苏,可谓是首次替誉王叩开苏宅之门;
进苏宅借机探查时,发现密室就立即翻看,并从林林总总的书信中分析出梅长苏入京筹谋已久的重要结论,若誉王此时能够听秦般弱继续深入分析,一开始就留个心眼,或许就会早早发现梅长苏辅佐靖王也未可知······
也难怪在誉王府中的众多谋士中,唯独秦般弱能让誉王面对朝堂六部的大小事宜时,都每每要听听她与众不同的见解。
聪明红袖招线报几乎被摧毁,秦般弱能根据线人失踪叛变的“蛛丝马迹”分析出童路为梅长苏传递消息的关键线索,并能够想到凭借隽娘的无双媚术打开苏宅的情报网;
誉王看清梅长苏扶持靖王,也是秦般弱借助先师与夏江的关系达成卫峥一案的合作,并助誉王离间靖王和梅长苏的关系,若不是夏江急功近利临时转移关押卫峥的地点,或许梅长苏和靖王都要因为卫峥遭受重大打击······
这些都反复证明了秦般弱的机敏和谋略,她这份从众多消息中归类总结,提取出关键信息的聪明,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小也在义务教育中浸染十几年的我们,是否能有她这般从璇玑公主已有的资源和机构中,不但学习到精粹传承先师衣钵,而且能够根据新情势,发挥自己所长并发展到极致,一直朝着自己的梦想(复国)努力经营十几年不灰心的能力和毅力?
多少人出了学校,就算真的也成为老师,又能够跟随多少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离当年的壮志梦想更进一步?
我们和秦般弱的差距,又何止是聪明天赋的差别?
暧昧示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秦般弱的高傲自尊:
誉王曾在书房中开心地拍着秦般弱的肩,让秦般弱委身于他的意思昭然若揭,但秦般弱并不为所动,尽管誉王皱眉不悦地问,“你还是不愿意么?”可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她还是淡淡地回答:“般若虽游历风尘,但也曾对师父立誓,此生绝不为妾,请殿下见谅。”“般若虽是女流,但素来向往君臣风云际会的传奇,无奈生来是女儿身,才识有限,此生不能出阁入相。如今蒙殿下恩信,有机会为将来的圣主效力,于愿足矣,不敢望赏。”
可见她的心气之高。
在一个自己一心扶持也能够助自己完成梦想的男人面前,十几年抵挡他的暧昧诱惑,这份心气之高,也不是一般人可比了吧!
3.诡谲薄情,境界狭隘
然而,秦般弱作为谋士,尤其是想要完成复国大业,甚至是辅佐誉王夺嫡的弱点,尤其是对比梅长苏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秦般弱的所有聪明都放在了阴谋算计上,可谓诡谲薄情的代表。
失信对一起从师谋事的四姐,都能一味利用,发现四姐真心对童路,就要一直拿童路威胁逼迫四姐为自己和誉王卖命;对红袖招里的姐妹,一旦有叛逃之意,就立刻命人追杀堵截;见誉王灰心丧气,就算揭穿誉王的身世也要怂恿誉王弑父夺位······
梅长苏对靖王说,谋大事者,真心和手段都不可或缺,只有真诚没有手腕,最容易被身边信任的朋友背叛;但像秦般弱这样丝毫不顾人情冷暖,甚至连自己的承诺都可以转头就不认,一味耍阴谋手段来算计控制身边所有的人心,又怎能有人能够真心帮她?怎能不让隽娘(四姐)这些对她付出真心的人叛离?
自古心中无道义的人,就算再聪明诡谲,也总要失败,“失道寡助”绝对是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应该牢牢谨记的底线。
一语中的其次,誉王曾暧昧地轻点秦般弱的鼻尖说,“你若能将格局再放开些,我就真的没什么能够指点你的了。”这句可谓一语中的。
若说秦般弱失败的原因,她虽然聪明机敏却始终囿于眼前事件的机谋算计,没有完成目标的长远考虑,就像棋盘对弈中,只知道抢占先机步步为赢,却没有全盘规划的整体观念,就难免顾此失彼,因为一时得逞而坏了长久谋划的偏失。
这也正是为什么她一看到蒙挚被梁帝斥责,就立刻建议誉王抓住机会拉拢蒙挚而进宫为蒙挚求情,却忽略了更重要的——多疑的梁帝,不会愿意看到任何一个皇子有拉拢禁军统领的念头;
而为了让户部尚书何敬忠在年底能够正常帮誉王走动关系,秦般弱提出换囚的计谋,对当时誉王的窘迫境地而言,也不失为解决当务之急的良策;但她却只是换囚,没有仔细筹谋后招,更没有为换囚的计谋安排好后续的事情,让何敬中过早暴露病愈的行迹,这才让沈追和梅长苏察觉出异常,放消息给谢玉,最终才失掉全局,让誉王一次失掉吏部和刑部两个最得力的办事机构。
谋事有计而顾此失彼,疏忽后续全盘。对比梅长苏,她秦般弱最大的弱点便在于此了:
面对救卫峥的必做之事,事先就安排好夏冬接应、让纪王偶遇卫峥作为证人、交代好靖王进宫坚决否认与卫峥一案有任何关联、连苏宅的人都提前撤离,一开始就要和药王谷的人反复全盘推演、将各个环节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事先安排交代周全,事事都力求万无一失,才最终完美成事,并给敌人出其不意的迎头痛击。
身处目前这个越来越崇尚个性的时代,我们都想自己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标榜成为“最好的自己”;但以秦般弱为鉴,我们现在做事是否也能够走一步看五步?多多顾及身边人的感受,在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不以牺牲身边人的生活或者快乐为代价?
注定失败如果高远的抱负志向、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努力、先天或后天练就的心思机敏细腻这些都是成就大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像秦般弱这样,因为追求成功而失掉基本的道义善心,就相当于已经失去了根本,无论是谁,一旦失掉了正义大道的底线,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败局。
前面几篇一直提到的本心本性,秦般弱恰恰就是那个失掉了心中大道之人,与梅长苏的较量,她一开始就输了根本,胜算几何,就只是每位看官的视角不同了,不是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