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德福教育婚姻育儿亲子教育
揭开蒙特梭利和华德福的面纱

揭开蒙特梭利和华德福的面纱

作者: 木容惠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15:51 被阅读303次

           如果家里有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那么家长对蒙特梭利以及华德福就不会陌生,如今的幼儿园,如果不抬出蒙氏教育、华德福的灵性培养,好像很难抓住家长的心。作为孩子的家长可能一会对“万物皆有时、放飞想象力”的自由教育(华德福)深信不疑,一会又会对“充满热情的书写、开心算算术”(蒙特梭利)抓住孩子敏感期的教育赞叹不已,到底如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首先,先让我们揭开两种教育模式的面纱吧。

    一.血统出身

           蒙氏教育就是以创始人玛利亚蒙特梭利命名的,这位出生于意大利的老奶奶,从最开始学习数学,后来对生物学感兴趣,最后又转而攻读医学,成为了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起初作为临床医生助理,对低能儿童进行研究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由她辅导治疗的低能孩子,经过几年的学习,几乎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掌握类似的生活技能以及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后来玛利亚又建立了为正常儿童设立的“儿童之家”,探索科学教育儿童的方法,在蒙台梭利教育的顶峰,100多个国家引进了其教育方法,美国、欧洲还曾掀起了蒙特梭利运动。

           华德福教育起源于德国,其兴起的时间和蒙氏差不多,也是在十八世纪初期,其创始人鲁道夫 施泰纳出生于奥地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开始独立自修探索新知,他的专业是数学和自然科学,他不仅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而且也是人智学的创始人。

    一句话总结:蒙特梭利出身贵族,立足医学;华德福则是平民出身,人智为本。

    二.学术背景

            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的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人的第一意识不是后天给予的,而是先天存在的”,她把这叫做“精神胚胎”。

            华德福是以人智学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智学是一种充满灵智的世界观,用人的本性、心灵感觉和独立于感官的纯思维与理论解释生活,亦是新神秘主义在上个世纪交替时的统一概念。鲁道夫施泰纳认为人类的许多生活领域就是在这概念的基础上得来并因此得以发展的,像是教育学(华德福教育)、艺术(优律思美、人智学建筑)、医学(人智学医学)和农业(生机互动农业)。

    三.关键词

    蒙氏:儿童主导、独立、选择、文化学习

           在蒙氏教育中,强调教育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成人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是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不再是教育的主宰者,而是一个辅助者,在蒙氏的幻境中,孩子自主的选择教具进行“工作”而老师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支持,靠孩子独立的摸索来进行学习。在这种可以对活动充分选择的自由的推动下,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

           蒙氏教育提倡感官训练,认为其可以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算术、书写、言语,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可以说蒙氏是不排斥文化学习的,只是获得文化学习的方式与传统教育不同。

    华德福:原始、生命、灵性、精神、和谐

           华德福的教育以自然、大地的节奏和生命的循环为核心。提倡尊重童年,给孩子成为自己的机会,通过节奏和重复循序渐进,在这种固有的节奏和不断的重复所带来的连续的进展中,给孩子安全感。

            在华德福的场所里,会很少看到加工痕迹很重的教具或者玩具,有可能是些天然的树枝、海边的贝壳、石头,给孩子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随着四季的变化,春天耕种、秋天收获,甚至会避免过早的接触文字,以让孩子们有更多直接的体验和想象的机会。

            如果用绘画流派来形容一下两种体系,蒙氏更像是细致入微的写实派,而华德福则是追随内心的抽象派。

            无论蒙特梭利教育体系还是华德福,都是有了上百年的积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至于中国幼儿适合哪种教育体系,更是取决于教育机构是否能引进各种教育理念的同时,不忘教育的初心,着力带给孩子一个可以快乐成长的童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开蒙特梭利和华德福的面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ly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