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式创新

作者: 赵博思 | 来源:发表于2015-03-16 11:48 被阅读1228次

    Apple Watch还在很多地方刷屏。

    从务实的角度来说,这个“偶尔一瞥”的创新是否值得我们斥“巨资”购买,理性的人似乎觉得不值。但对于更多的玩家来说,几千块钱买来娱乐自己一整年,也未必不划算。

    需要说明的是,手表本来就不是理性人的选择。如果你是理性的,而且不知道让自己娱乐有什么价值,其实不必选择苹果的产品。

    苹果产品从来不满足于完成任务。苹果是要让人有愉快的体验,然后让人更有创造力的去完成工作或者学会享受生活。如果你不在乎这些,小米、魅族或者联想的手机足以完成打电话上微信等基本任务,当然,手表更是早就失去实际使用价值。

    当然,也有一些理性的人,出于表现自己而选择手表(这也算半种理性?),因为拗逼格的同时,手表也可以保值(虽然注定不会出去卖掉了)。那么对于他们来说,问题有两个:Apple Watch是否更显逼格?然后就是能否保值(虽然没有意义)。

    我觉得对于不是苹果目标用户的人来讲,这种选择尤其痛苦。自然也无法愉悦他们。因此,本文的目标用户,不是针对热爱成功学的小伙伴,只是针对热爱苹果的人来讲讲,为什么我认为苹果式的创新才是未来更好的选择。

    1、苹果的创新是收敛的。

    正如我之前所分析的(详见乔布斯创新遗产系列)那样:苹果的创新是“以终为始”。

    所谓“以终为始”,就是先考虑到产品未来的形态以及适用的“情境模式”,然后再根据“未来的形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

    比如做iPhone时,先确定了“触摸”操作,然后去寻找适配的玻璃技术、操作技术专利等等;确定了随时随地获取手机的位置和感应手机的状态(横屏竖屏、接听电话等),再去寻找或创造相应的传感器;确定了手机的基本大小和形状,再想办法解决相关的各种问题。

    由此你会发现,苹果的创新是收敛、而非发散的。最终苹果针对iPhone所有的软件、硬件、配件……都是要让iPhone实现之前设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首先是由高层做出来的,而且是倾苹果的全部力量来完成。

    微软有几个很大的研究院,比如中国研究院。早年以研究著称的贝尔实验室更是成果多多。再加上苹果获取灵感的施乐PARC研究中心。你会发现,它们研究成果非常多,但大多都进入了专利储备池,真正成为大型商业应用的并不多,而且即便有,也没有得到公司系统级力量的支撑。

    这是因为这些研究是基于现在的,它们的目的是探索未来的种种可能性,具有充分的发散性,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将这些研究最终收敛,得出关于未来的结论,最终形成未来级的产品。然后集公司之力完成它。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创新如同顶尖画家勾勒的草图,还没完成就草草收工。

    2、苹果的研发是有序的。

    让我们假设未来有6种支付可能。这6种都有可能成功。它们分别是:虹膜、声音、刷脸、指纹、心跳和密码。

    假如这是一家非苹果科技巨头,它们的研发方向就是分六个方向,同步推进,让用户来选择哪个是可行的。

    如果是苹果,可能会进入到未来的情境模式中,仔细琢磨哪一个可能会是赢家(或者自己可以让哪一个成为赢家)。因为乔布斯相信:发现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即便你告诉苹果六个方向都是未来,苹果也会琢磨、并明确进化的顺序——到底哪个才是未来或者到底应该怎样的顺序迭代。

    正是这样的顺序,你会看到,苹果往往会对很多外面的动向“视而不见”,而固执的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简单的就是“复制/粘贴”和大屏手机的推进时间表。

    3、这样的创新对于管理层而言确实是一种冒险。

    过去,创新的责任在下属部门。对于创新是否有价值,有一系列的类似KPI的考评标准,各种专家去评议。然后如果出错了,责任不在老板,不在员工,Everybody Happy。

    但苹果的创新体系中,老板是第一责任人。董事会和管理层要确定方向,而且是第一责任人。更重要的是,由于每款产品都是倾公司之力打造,这也就让公司的成败系于一款产品之上。这确实是一种冒险。

    但也只有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才可能做出最好的产品。从此冒险也就变成了最没有风险。因为冒险之下的全力而出,才有可能迫使每个人都尽自己全部努力,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远胜于其他不肯冒险的产品,最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反而远远大于其他竞争者。

    也就是说,选择“冒险”以后,你就会知道成功的概率实际上是增加的。

    小贴士:如果管理层不是企业家,而只是没有品位的商人,这一举动只会让企业速死。

    4、针对性的创新事半功倍。

    其实,我们应该还有一个发现,就是苹果并没有总部层面的研究中心,也就是说,承载研究职能的是公司的每一个团队。这样,避免了按照KPI考核、拿着员工手册干指定工作就了事的状况出现。

    再加上苹果的创新是解决指定问题(或克服特定困难),这样一来,创新的成本就会很低,而效率却非常高。

    苹果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是不及其他科技巨头的,但取得的成绩却有目共睹。

    5、传统的创新研究院模式应该停止了。

    传统的发撒式的创新,取得了它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大多却没能得到应该有的商业地位。正如我的一个朋友提及的那样,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以符合公司愿景,并能投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否则浅尝辄止或者无法列入公司战略的矩阵式研究,没有太大价值。

    未来,公司就应该专注“以终为始”的研究。对于过去的传统研究模式,窃以为,应该建立风投模式,公司投入的资源作为天使投资,以研究者的个人兴趣为驱动,以最终成果的变现为目标,采取更灵活的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你也许会理解,为什么苹果的创新给人的感觉更不一样。而且,由于它的解决方案更好的考虑到了情境模式和未来的演进,因此,即便大家没有想过这是未来,它也会使之成为未来。

    这样,你也就可以理解,为何苹果一旦参与到某个领域的创新,该领域产品的再创新就变得很难(想想iPod、iPhone、Mac Book Air以及iPad等等),但是跟进就会变得容易。当然,如果你能在产品以外有其他创新,也会为你的跟进加分。

    时代在变。

    惟有创造它的人,才能更好的驾驭它。

    指尖儿(zhijianer.me)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5ab134b6bac8:所谓的以终为始,如果终本来就没有达到我的期待,我是不是要抛弃心里的原先的期待告诉自己苹果给我立的这个终就是最好的→_→,不满足于只有实用才选苹果,如果苹果也是这样做“安全的堆砌”,对着上苹果车的旅客说外面的小土堆就是世上数一数二的高峰,我们采用了何种牛逼的手段带大家来这里,你们都应该感到荣幸巴拉巴拉→_→。。。你说的以终为始,归根是一种“安全的创新”,苹果可以成功,但不伟大了
      • a032a3ed9443:好看了一段就看不下去了,一个果粉说不定还是个手机小白。写出这样的文章没什么意外的。
      • 放wo出去:十分赞同,不喜欢谷歌式的到处挖洞,选定一个方向,就要全力以赴。苹果用三年研究的Apple Watch,跟谷歌用半年研究的Android Wear,谁会赢?
      • f893356ca7d9:特斯拉在哭泣,现代电力系统是以特斯拉的交流电为主体的,只不过被社会所需要而被推广了而已。。。实际上如果没有交流电出现,爱迪生的直流电推广的再厉害也不会有现在辉煌的电子文明,毕竟发电厂到处造的话太过扯淡了。。。

      本文标题:苹果式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ji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