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犯鬼神,言行须谨慎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忌,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译文】有时候一个不良念头就可能触犯鬼神的忌讳,有一句话说得不对就可能破坏人世间的和气,有一件事做得不恰当就可能为子孙后代惹来祸事。这些都要深深引以为戒。
【理解】
一个人立身处世,在言行方面必须小心谨慎,不但不可以有违反善良风俗的言行,而且要多为自己的儿孙积阴德,否则如果为目的不择手段,尽做些伤天害理的事,赚不仁不义的钱,就等于给子孙酿下后患,到那时真是悔不当初噬脐莫及了。
【故事】
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敬畏之心。孔子曾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唐代韩愈也曾在《贺太阳不亏状》中道:“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而人一旦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只能吞下自酿的苦果。
自畏,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敬畏之心。
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常怀敬畏之心,说话有分寸,做事有底线,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不知自畏之人,为人处世没有原则和底线,做事不知轻重,容易招灾惹祸。
长此以往,原本属于我们的福气和亲人,都会离我们远去。
我们的每一次不负责任,最终折损的都是自己身上的福报。
不自畏,难立足。
王阳明曾说:“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有所恐惧忧患之谓也,乃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
而自畏的最高境界不是恐惧,而是慎独。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临终之时告诫儿子的第一句话便是:“慎独则心安。”
做事必须让自己问心无愧,他人的口舌才是其次的。
没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的人,容易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迷路,更容易行差踏错,误入歧途。
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就连慈悲的佛祖都有一个恶毒的影子。
不自量力,不知敬畏的人,更容易被自己的狂妄和邪念吞噬,毁掉自己身上的福气。
本文收录于《菜根谭》学习专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