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想法哲思
《在细雨中呼喊》:变幻莫测的人生谢幕

《在细雨中呼喊》:变幻莫测的人生谢幕

作者: sherry_2020 | 来源:发表于2019-06-02 14:41 被阅读39次

以前看过余华的《活着》和《兄弟》,他笔下刻画的人物过于真实,让我看时总有喘不过气的沉重感,便也不想再看。

近日无意间看了一篇关于余华的文章,重新萌发了看余华的念头,于是《在细雨中呼喊》以最高优先级排在了书单之首。

果不其然,本书文风看似波澜不惊,却在字里行间写尽了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反复无常。主人公孙光林以自己的视觉,描写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经历诸多世事时的一系列心路历程。

余华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很多栩栩如生的男女老少,并让他们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谢幕,无论是谁,读到那些刻画与描写,总感觉就在身边。而余华要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人世间吗?

不仅这些,那些青春期的悸动,少年的自尊自信,父母老师的漠视责难,朋友同伴的出卖背叛等,在每个人的成长期,不也都或多或少出现过吗?

任何一本书,都有诸多个能触动人的点,这本书,要写的角度很多,就从情感方面,就可以引申出好多种。但这次,我想从生命谢幕的角度写点自己的感想。

先摘录些书中对死亡的描写,顺便感受下余华的笔力。

弟弟孙光明:

死没有直接来到孙光明身上,它是通过那个八岁的孩子找到我弟弟的。当孙光明沿着河边摸螺蛳时,八岁的孩子无法摆脱对水的迷恋,往深处开始了无知的移动,接着便是一瞬间踩空淹没在河水里。孩子在水中挣扎发出了呼喊声,呼喊声断送了我的弟弟。 孙光明是为了救那个孩子才淹死的。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作为天使来到人世间,即便是原生家庭不够温暖有爱,但纯真与逞强,不正是孩子最原始的品质吗?

或许在他意气风发地走向死亡之路前,眼前浮现的却是父母的夸赞与众人的簇拥。

母亲:

母亲是这年春节来临前死去的,那个冬天的晚上她吐血不止。起初母亲感到自己有一口血已经涌到了口腔里,她没有往地上吐去,怕弄脏了房屋,免得孙光平花力气打扫。已经卧床不起的母亲,在那个晚上竟然能够下床在黑暗中找到一只脸盆放在床前。 第二天清晨,哥哥来到母亲房中时,看到母亲的头吊在床沿下,脸盆里积了一层暗红的血,却没有弄脏床单。

在苦难中要说最不被重视的,往往是母亲这个角色,她们忙里忙外,生儿育女,伺候公婆,服侍丈夫,抚养孩子。熬最大的苦,吃最少的饭,忍最深的痛。

她们把一生奉献给家庭,即便面对死亡,也时刻想着不能给儿女添麻烦。

爷爷孙有元:

孙有元是第二天早晨死去的。我父亲走到他床边时,他睁开眼睛定定地看着孙广才。祖父当初的眼神一定十分怕人,否则我父亲不会吓得魂飞魄散。他后来告诉我们,祖父那时的眼神仿佛要把他顺便捎上,一起去死。但我父亲没有逃跑,应该说是没法逃跑。孙广才的手已被他临终的父亲紧紧捏住。我祖父的眼角滚出了两滴细小的泪水后,便将眼睛永远闭上了。

这世上有一种老人,起居饮食毫不顾忌,年龄高达九十一百,但除了老年人活动不便,或者时而糊里糊涂大小便失禁,没有任何严重疾病。时间久了,儿女厌烦了,自己也活得没意思了,逢人就说:唉,为什么阎王爷还不叫我去呢?净给娃娃添负担。

遇到普通人家,这些老人已经没有任何尊严可言,一旦死去,恰恰是一种解脱。无论对谁。

养父王立强:

他对着自己的手腕苦笑了一下,然后拉响了手榴弹。他身后的木头电线杆也被炸断了,灯光明亮的医院,顿时一片黑暗。

生命就如同抛物线,没有任何人可以避免人生低估。在最低点处,大概也有很多人曾时多时少萌发过结束生命的念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勇气。

人都向往太阳,一个人选择了阴暗,除了一念之差,剩下的怕只有迫不得已了吧。

如果你不曾在他那个点,没有经历过他的经历,那么就在哀叹之余尊重他的选择吧。

伙伴苏宇:

一贯早起的苏宇,在那个上午因为脑血管破裂陷入了昏迷,残留的神志使他微微睁开眼睛,以极其软弱的目光向这个世界发出最后的求救。 我的朋友用他生命最后的光亮,注视着他居住多年的房间,世界最后向他呈现的面貌是那么狭窄。他依稀感受到苏杭在床上沉睡的模样,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封住了他的出口。

父母是伟大的,家是很多人的避风港,多少人因为亲情重振旗鼓,自信满满。但其实也有不少人,生来就不幸福,父不疼,母不爱,手足淡如水。他们所关心的只是他能为他们带来多少价值,至于他的疼痛、劳累,谁在乎?

老太太:

我十二岁那年春天的时候,这个老太太终于获得了一劳永逸的长眠。她死在了路上。她是和国庆去街上买了酱油往回走时,突然感到自己的脚有点迈不动了。她说要找一个地方歇一下,说着走向了一个墙角,在阳光里懒洋洋地坐了下来,双手抱着酱油瓶。我的同学一直站在她的身旁,她闭上眼睛后,国庆以为她睡着了。我的同学无聊地站在那里东张西望,那是阳春时节,他看到墙边的青草已经生长了出来,阳光使他眯缝起了眼睛。老太太中间曾睁开过眼睛,轻声细气地问他那条狗还在不在?国庆朝那条狗看看,狗正趴在胡同中央昂着头注视着他们。他说在那里呢。老太太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又闭上了眼睛。国庆仍然站在她身旁,有一会他心情愉快地看着阳光怎样在她脸上的皱纹里波动。 国庆后来告诉我们,她是迷了路以后冻死的。她去阴间的时候太匆忙了,都忘了穿棉衣和拿油灯。

迷信的临死之人,在灯枯油尽之时,往往会表现出人类最初的本性,他们惧怕死亡,惧怕灵魂无处安放。他们想要的只是在另一个世界,重新生活,这一世没来得及做的,有心无力做不到的,只有留到来世了。

父亲孙广才:

孙广才是由他无限热爱的酒带入坟墓的。那天他改变了长期以来路上喝酒的习惯,而在城里一家小酒店里度过了他心醉神迷的时刻。当他醉醺醺回家时,在月光下步入了村口的粪坑。他掉下去时并没有发出惊恐的喊叫,只是嘟哝了一声: “别推我。” 翌日清晨被人发现时,他俯身漂浮在粪水之上,身上爬满了白色的小虫。他葬身于最为肮脏的地方,可他死去时并不知道这些,他就完全有理由在寿终正寝时显得心安理得。

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管身陷多深的苦难,他们都默默无言,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一家人的生活。生命中的磨难磨破了他们的肩膀,却磨不破他们向往明天的信念。家庭的重担压弯了他们的脊背,却压不弯他们摆脱苦难的决心。他们,生来就是硬汉,只因为他们有一个称号叫父亲。

而文中的父亲,恰恰相反,优点看不到,缺点数不尽,这样的人如果死得其所,真是天理不容。

还有死后被当做武器的曾祖父,睡着后被野狗吃了的曾祖母,无辜被炸死的兄弟俩…

诸多死亡的描写,无不揭示着生命的反复无常。

细雨绵绵,亲吻大地。看看充满苦难的人世间,还有多少人上演着悲欢离合。

我想呼喊,倾尽肺腑之力,替这些饱尝了人生延绵不绝的祸福、悲喜,生命走向尽头的人。感谢你们,带给我如此多的回忆与体验。

相关文章

  • 《在细雨中呼喊》:变幻莫测的人生谢幕

    以前看过余华的《活着》和《兄弟》,他笔下刻画的人物过于真实,让我看时总有喘不过气的沉重感,便也不想再看。 近日无意...

  • 老公为我赋诗一首之十八

    在细雨中呼喊, 旧世悲催, 岁月悲戚。 在细雨中呼喊, 人性百态, 生活百变。 在细雨中呼喊, 情随时移, 爱因时...

  • 在细雨中呼喊

    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 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 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

  • 在细雨中呼喊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 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 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

  • 《在细雨中呼喊》

    书中以第一人称“我”,从孙光林的角度阐述了他从六岁到二十岁的感受和记忆,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六岁左右的记忆是模糊的...

  • 在细雨中呼喊

    003-2018年4月第1本书《在细雨中呼喊》 读这本书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很多感受。成长过程中的无知、孤单、虚荣、恐...

  • 在细雨中呼喊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 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 -余华 也许冷雨悲伤逆流成河的故事 终被时代曲折冲洗过 成为...

  • 在细雨中呼喊

    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的结构来源于对时间的感受,也是本书作者与书中人物的约会。在这本书中我找不到人性的善,也许只...

  • 在大雨中呼喊

    我确定,我不再喜欢下雨天。 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让这个世界变得压抑,无时无刻不在消磨我的意志,最后连叹气都变得慵懒...

  • 在细雨中呼喊

    我同绝大多数人似的走到了青年时代,头脑与精神似山野般青葱繁茂的一段,老者对我们羡慕,幼童又满心期望,然而这些描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细雨中呼喊》:变幻莫测的人生谢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ex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