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前,因为受到一位学员的启发,他已经就论语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章,所以我也决定开始认真读《论语》。200天的时间,我把《论语》反复读了两遍,并且做了每天做读书笔记。
200天的阅读之后,让我越来越不敢轻易说我读过《论语》,虽然《论语》通篇只有15000多字,而且是逻辑不严谨的对话体,然而《论语》所传递的智慧,经过2000多年的时间之后,依然熠熠生辉。
靳大成在《得到》APP上的解读是我学习的主要参考,靳大成退休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做文艺理论研究。
靳大成在“论语通读”这门课中给予了要一句一句学习论语的五个理由:
第一, 《论语》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基础代码。
它既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后来2500年在中国流行最广的的基础教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传统读书人,从小进私塾,《论语》要倒背如流。所以,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传统,当然要回到《论语》这张文化的原始基因图谱。
第二, 《论语》飞针走线,穿起了超大规模的中国社会。
中国空间上疆域庞大,时间上绵延几千年,这个国家是怎么维系起来的?用《论语》来解释,最核心的秘密是仁。什么是仁?仁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论语》说仁者爱人,仁的发端是血缘关系,是入孝出悌,也就是从一个人怎么对待父母、对待兄长出发,用同一套逻辑推演了怎么对待朋友,怎么对待上司,怎么对待君主和国家。
这套家国同构的政治追求,维系了中国古代庞大的体系始终不散摊子,让我们的民族具备了惊人的生命力。无论历史上曾经跌到什么样的低谷,都可以再次反弹、崛起。中国这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今天越来越大,那我们的强大从哪里来,你不能不清楚。
第三, 《论语》塑造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
君子之风“温良恭俭让”,这是传统中国人格理想的模板。直到今天,如果你夸一个人是君子,他还是会很高兴,你要说一个人是小人,他就会很生气。
这个社会共识从哪里来?就是从《论语》里来的。书里提“君子”提了100多回,怎么做君子,方方面面说得清清楚楚。在中国,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论语》提供的答案既清楚,又完备。
第四, 《论语》的微言大义,已经深深嵌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一般人说起《论语》,都只记得只言片语,所以难免断章取义。比如听到“父母在,不远游”,你可能很反感,这不是把孩子拴在家里不给出门吗?但要是通读《论语》,你就会知道还有后面半句:“游必有方”。你出远门,得让父母知道你去哪儿,是不是走正道,重点在后半句。
再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多少女性听到这个话对孔子有意见,但同样后半句才是重点:“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走得近了不够尊重,走得远了又落埋怨。你仔细体会这后半句的人情通透,真是佩服老夫子啊!
只有完整地读《论语》,你才能真正获得在中国社会进退自如的大智慧。
第五, 《论语》创造了中国人基本价值观的高频词汇。
这么一本薄薄的书,总共不到16000字,但给汉语贡献了三四百个成语:温故知新、不亦乐乎、过犹不及、既往不咎、见贤思齐、安贫乐道、适可而止、言而有信、察言观色、讷言敏行、见义勇为、乐山乐水……
这些成语,抬头不见低头见,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也就是说大字不识的村夫农妇,你都不敢说他没用过《论语》。在某种意义上,不是你在说《论语》,而是《论语》在说你。
所以说,《论语》是一部薄薄的密码本,大到理解中国的来龙去脉,小到理解习俗的前因后果,都可以回到《论语》里面,一字一句对密码。
在我阅读《论语》200天后,我明白了靳大成苦口婆心的劝诫一定要读《论语》,因为阅读《论语》让我为自己很困惑的一些问题找到了答案:
分享一些我特别有收获的话: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让我开始明白,少点表达自己,多点理解他人,多倾听别人的故事。我过去就是说得太多,听得太少。
杨老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过去总是有知识焦虑,生怕自己错过了一些新的理念,现在开始让自己耐心去重读经典,而且是反复阅读。
不再比拼阅读的数量,而是开始思考阅读的质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要想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那就得从现在开始明白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并且贯彻到底。
每天总结一条属于自己的原则。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坦诚承认自己的无知,清晰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
无论是对学员,还是对孩子,我们都要承认自己的某方面的确“不知”。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我儿子因为读《三国演义》太入迷,他在学校里据说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有个成员过几天说要退出,说是妈妈讲这是“拉帮结派”,我儿子很郁闷,然后我就给他讲了这句话含义,让他明白团结好朋友和拉帮结派的区别。
《论语》中提到“君子”有100多回,我这几天也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把关于君子的说法都写下来,这是对自己的警醒,这也是我期待能够传递给我儿子的。
我希望他是一名君子。
文化人类学认为,一切重大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余秋雨进而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其中。了解君子之道,是在追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人格世界的底蕴。
所以,余秋雨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君子之道》 大家有时间可以阅读一下,用余秋雨自己的话讲,是他最耗费心血的总结性论著。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应用,这是对于平时不愿意思考人的警醒,尤其是对于培训师而言,要确保资料的准确度,而不能人云亦云。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我们通常见到比自己强的会嫉妒,见到让自己不爽的人会腹诽,这对于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不抱怨是最难的事情,尤其是现实环境有点恶劣的时候,要好好修炼。
《论语》中有太多太多让我醍醐灌顶而又让我汗颜的话值得未来岁月中继续阅读。
200天的阅读《论语》结束了,但这是未来持续阅读《论语》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