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 || 一刻钟安静我的香港记忆 | 征文活动精选园园资料
我的香港记忆|一个元朗,两种香港——北女南嫁14年

我的香港记忆|一个元朗,两种香港——北女南嫁14年

作者: 艾玛_沈 | 来源:发表于2017-07-09 01:47 被阅读6381次

    * 如果你懒得读全文,这里是总概括:

    -- 艾玛在香港混得顺风顺水,一直以为香港是个非常美好的地方,直到二娃出生,才看到了香港的另外一面。

    -- 在距离艾玛的小别墅14分钟车程处,有一个被大众称之为“悲情城市”的地方,那里一大批如艾玛一样的大陆新娘正经受着命运的摧残。

    --这批南嫁的北女将成为历史,被世人遗忘。她们的孩子们将继续延续她们的故事,在底层煎熬。

    -- 艾玛认为香港是一个更大的围城:边境线环住了年轻人的视野和脚步。

    1. 香港是艾玛的福地

    (1)第一份收入、第一间房、老公

    2003年,艾玛收到香港大学的录取书,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有了人生第一份收入:每月1.3万港币的奖学金。那时,香港刚被沙士病毒席卷,人心惶惶,楼市暴跌。2005年初,父母给了我26万港币做首期,加上我存的奖学金,申请贷款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公寓:在因沙士病毒而一疫成名的淘大花园,40平米的小两房,总价107万。2005年底,我硕士毕业,与一位公屋(政府廉租房)长大的土生土长香港人结婚,从此在香港落地生根,开启了我北女南嫁的14年。

    北女”是香港人对大陆女孩的称呼,带些贬义,有些歧视。更常听到的是“北姑”,形容穿着乡土,带严重口音的大陆女孩。这词汇,在我结婚的时候,我是未曾听过的。

    我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老师同学们都谦和有礼,没觉得有一丁点的歧视。一毕业就嫁给了香港人,老公的亲友也是如此,跟我聊天时,眼睛闪闪地注视着你,充满了温柔的善意。那时候,部分沿海城市刚刚开启了来港自由行,香港人看到突然增加了那么多购买力,一开始是比较欣喜的。

    同一时间段,在香港西北部的元朗,有个地方,名叫“天水围”。

    2004年4月,一宗震惊全港的灭门惨案在天水围发生。案中,45岁的丈夫杀死了他31岁的大陆妻子以及两个6岁女儿,之后丈夫也自杀身亡。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天水围。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它在哪里。案发时,我正用我的奖学金在埃及旅行。回来后,听说此事,只是感叹了一下,没有太深刻的印象。

    2004年全年,在天水围,有记载的虐儿案有133宗,虐待配偶案有581宗,连续三年,为各区之冠。

    《天水围的夜与雾》剧照,此剧就是由2004年的灭门案改编而成

    婚后头两年,夫妻俩因价值观、生活习惯和柴米油盐也常有些摩擦。老公家之前住公屋,算是赤贫一族。我家经济好一些,算小康。加之我工作上也都顺风顺水,所以,在家里身板儿要硬一些,公婆也较尊重。

    之后,两人存了钱就买房。因为香港利息低,我们都往最高额去贷,利用杠杆又陆陆续续在香港、深圳、英国买了几套公寓出租,资产顺着那些年房地产的东风一路上涨,生活满意度就更高了。又过了几年,我们俩就只是偶有龃龉了,再没有大吵过。

    2006年,在天水围,三名中年妇女共赴“死亡约会”,集体自杀身亡。

    2007年,在天水围,一名领取政府综合援助金的新移民家庭,患精神病的妻子将一对12岁及9岁的子女,用绳索捆绑从24楼掷下,自己随后亦跳楼,3人当场死亡。

    2008年全年,虐待配偶个案高达787宗,之后九年,每一年该数字都居全港18区之首。

    天水围被冠上“悲情城市”之名。

    (2)搬入元朗,岁月静好

    2014年,我们在香港元朗买了一套依山傍水的小别墅,两层小楼,还附带90平米的花园。小区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坪,有泳池、健身房、壁球馆、桌球馆、乒乓球馆、高尔夫练习室、好几个网球场、好几个儿童游乐场。菜场超市银行邮局诊所一应俱全,连教堂、消防局、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学校都有。家家户户至少有两辆私家车。小区还有前往中环、尖沙咀、荃湾、元朗、上水等直达巴士。偶尔去会所餐厅吃饭,还能遇到住在这里的几个著名影星。

    当时我不知道,这里离“悲情城市”只有14分钟车程

    我依旧每天过着甜蜜的小日子。坐小区专用直达巴士,30分钟到达繁华的中环上班。中午,在置地广场和各大奢侈品店闲逛,时不时跟同事们试吃一下米其林餐。下午,再坐小区巴士回到元朗的家。一路看夕阳照在青马大桥上,慢慢落入海平面;看一艘艘游艇安静地停泊在海湾上;看周围从石头森林逐渐变得郁郁葱葱——岁月万般静好。

    在小区里,我也结识了几位像我一样嫁来香港的大陆姐妹。一个四十多岁的姐姐,生了3个孩子,和香港丈夫一起做儿童读物出版生意,三天两头去海外出差参展。夫妻和睦。去年生日,老公送了一辆火红色的捷豹。另外一位姐姐,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认识了香港长大的先生,就一起跟了过来,和老公各有各忙,生活也很精彩。身边留在香港工作生活的南嫁北女们,虽然各家有各家的烦恼,但总体来说,都是正常乐观的生活着。

    我也从新闻里听说一些陆港婚姻的负面新闻,但听过就算了,实在没往心里去。我看到的都是来自香港人的善意。一如,读书时候问路,路人因为语言不通怕我不明白,带着我连走了几个路口;工作时候,陪女友下楼抽烟,路人专门停车下来劝女友戒烟;就算在facebook上不停咒骂大陆人的老公的发小,见到我也是矜持守礼。

    于是,我一直觉得,香港就是如此美好,一如王家卫电影和亦舒小说里描绘的一样精致华美,目光之所及是一栋栋高耸的摩天大楼,是日夜川流不息的车潮,是觥筹交错的霓裳鬓影。

    图片来自《痞客邦》

    直到2015年,我第二个孩子出世。因为菲佣未婚,不会带小孩,我又通过中介请了一位月嫂(香港叫“陪月”)。这月嫂叫芳姐,是湖南妹子,8年前嫁来香港,住在天水围,丈夫比她大18岁,曾是建筑工人,有两个孩子。背景很像2004年灭门案的主角。事实上,很多天水围人就是如此。

    产假无聊,儿子也乖,吃了就睡。于是,常与芳姐聊天。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车程14分钟以外的那个地方。


    2. 十四分钟车程外的那个地方

    (1)住宿

    天水围,处于香港新界西部的元朗区,原本是一大片红树林池塘。1987年,政府开始池塘填土建设新市镇。如今,天水围占地约430公顷,除了三个私人屋苑以外,共有11个公屋楼盘(政府廉租房)和6个居屋屋苑(相当于经济适用房)。居住人口约为30万。其中85%的居民生活在公屋和居屋里

    整个天水围分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不仅有地铁直达红磡,还有李嘉诚旗下的私人楼宇。区内大多数康文设施如置富嘉湖商城、天水围公园、天柏路公园、天水围运动场等都设立在此。而北部的人口密度是南部的三倍,集中了天水围80%的公屋居民。

    香港公屋是政府为租不起私人楼宇的家庭提供的廉租房。2016年全港公屋租金中位数为1500元。申请公屋,无论人数、收入,还是居港年限都有严格的限制。比如两人家庭的月收入不能超过港币17350元,家庭总资产不能超过333,000元。公屋的面积只有17-50多平米。购买居屋单位,对收入也有限制,但售卖价格相对便宜,通常是私人楼宇的1/3或1/2。

    芳姐住的就是天水围北部的公屋。他们一家四口,每月1200的租金,住在约30平方米的公屋中。厕所不足1平方米,淋浴就在马桶上面。厨房也必须侧身进入,容不下第二个人。

    电影《一念无明》围绕了两个天水围家庭展开。下面这张剧照真实地反应了公屋的居住状况。那些公屋密密麻麻的小窗格里,住着香港最贫穷的一批人,其中很多和我一样,是从大陆嫁过来的北女。

    图片来自《一念无明》剧照,故事围绕了两个天水围家庭展开

    (2)就业

    天水围属于居住型的卫星城,私人楼宇比例太低,穷人聚居,只有少数餐饮、服务业可吸纳就业。不像其他区域,公屋走几步就是私人楼宇,里面居住着大量的中产阶层,至少可以做他们的家务助理。所属的元朗区人口稠密,提供的工作机会也有限,绝大部分天水围人都要出区工作。

    2003年以后,天水围的交通状况稍有好转,不仅有巴士,还开通了轻铁和西铁。但是外出工作,还是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如前往港岛,往返接近100,去尖沙咀往返要30多,就算去葵青也要20左右。很多南嫁的北女,来香港十多年,却从来没去过尖沙咀、中环,更没上过太平山顶看夜景,没去过张爱玲笔下的浅水湾。她们只能算是“天水围人”,而不是“香港人”。

    就算他们外出工作,也只能找到保安,商场销售,餐厅侍应、洗碗工和清洁类的职位,每天工作时间长,收入也不会超过8-9千,甚至更少。而且这个月还有工作,下个月可能就没有了。但与其他区相比,他们往返工作场所的时间要多两个多小时。

    因此,很多人都选择留在天水围不工作,靠领政府综合援助金生活。其中,陆港婚姻家庭数量众多,以致给本地人以错觉,北女南嫁就是冲着钱,冲着政府补助而来。激进分子把大陆人称为“蝗虫”,这也是原因之一。

    芳姐的老公比她大18岁,如今已五十多,早年做建筑工人,身体劳损过大,干不了重活儿,天天在外跟一帮差不多情况的朋友赌马。家里只有芳姐一个劳力,却要养活四个人。做月嫂的时候,比较幸福,每个月有1.5万的收入。可惜她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不能做24小时工,有经验的24小时月嫂可以要价到3万。但月嫂的供应很多,天水围的师奶们很多都考了月嫂牌照。幸运的也就几个月接到一单,通常都是熟客介绍。其余时候,她去元朗给人做家务,因是散工,收入不定,最高峰时,她同时做了八份家庭助理的工作。每个月最多也没超过六七千。吃饭和交通已经占了收入的一半。所以如果在元朗工作,她都会骑自行车上下班,可以省一些交通费。

    图片来自《壹周刊》

    天水围的陆港婚姻,大多如她这般——老夫少妻。步入中老年的低技术男人饱受失业之苦,身处壮年的女人则一肩挑起生活大梁,终日马不停蹄工作,即使是时薪30多的临时工,也得咬牙苦撑。

    芳姐有个女友,川妹子。在天水围一家餐厅工作,有些客人不怀好意,经常假装蹭到她的胸部或屁股。她只能哑忍着。因为如果她得罪了客人,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

    她们有些在大陆虽然谈不上知识分子,至少受过教育,可来了香港,由于广东话不标准、又不懂英文,而受到歧视。有一位在大陆曾是小学教师的女子在香港竟然沦为了倒垃圾的工人。

    (3)婚姻

    但芳姐说,她这样的情况在天水围还算好的:“至少老公不会打我。我出来工作的时候,他还会帮忙看一下孩子。有些姐妹没办法,老公跑了,或者根本不管家里的事儿,只好把孩子独留家中,自己出来干活养家。”

    芳姐说,香港本地人老骂她们懒,过来香港领综援。却不知是作为香港本地人的男人,先抛弃了整个家。

    他们来大陆找媳妇时,夸大自身的条件。就像她老公,当年说自己日薪一千元,她和她的家人都以为他一个月能赚三万,每年就能有三四十万。那是多么滋润的日子。结果,嫁过来才知道,他说的没错,但是是散工。一年也没开工几天,只能拿综援。房子又小得可怜。甚至还有人嫁过来发现要与公婆同住窄小的公屋,还有的要住在用木板隔出来的房间。

    因为现实与预期落差太大,夫妻经常争吵,男的自尊心受损,就会动手打人。

    图片来自网络

    2004年灭门惨案之后,这13年间,政府和各非营利机构在天水围开设了24间家庭及儿童服务中心,15间青少年服务中心,13间社会保障及就业援助机构。

    可在回归20年间,除了头十年,虐待配偶个案数量偶尔还能排第二以外,其他时候都是全港18区第一。2008年一年更高达787宗虐待配偶个案。最近连续九年,虐待配偶个案数量占全港18区之首。这些仅仅是接受援助的家庭数据,不知道暗地里还有多少人在默默忍耐煎熬。

    根据天水围“明爱家庭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内地妻子受虐待占其现时接受服务的一半,其中有一些受虐多年。她们也想离婚。可是离了婚,她们无处可去。他们中心有个案子,一个嫁来香港的女子,因为丈夫经常在餐桌前扇她耳光,如今她很难进食,一想到吃东西就想呕吐。

    芳姐的邻居也是个湖南妹子,她前夫经常喝酒,一喝醉就打她和孩子。现在她屁股上还有一条三寸多的疤痕,是她前夫斩伤的。后来,警察颁发了禁止令,不允许她前夫踏足天水围。现在就剩她一个人养着两个孩子。

    (4)子女

    这些天,我们被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的阶层固化论刷屏。如果大陆的年轻人在焦虑着阶层固化,那天水围的人们只能在绝望中接受跨代贫穷的现实。

    天水围北部的贫穷家庭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女性离婚后,又要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子女,难以兼顾,对子女教育难免疏忽。那些没有离婚的家庭,很多父亲形同虚设,甚至对妻子孩子经常使用暴力,孩子在如此环境下成长,价值观受到扭曲也是常事。就算正常的家庭,由于父母自身学历较低,无法调用社会资源和服务,也很难帮助子女成长。

    大量研究证实,在贫穷家庭长大的青少年较高机率会出现身体及精神情况的问题。在天水围,一个突出的表现在于“童党”的盛行。

    图片来自《太阳报》,描绘天水围童党打劫外卖车

    2007年9月,天水围8个男女学生欺凌14岁女童,蒙头围殴,又强迫其脱衣服自慰,并拍摄视频,对其进行勒索。法官判词称“残忍程度令人震惊”。其中发号施令者是位18岁女子,辍学后一直赋闲在家,周旋在多名黑社会男友之间,受街头帮派文化影响,法律意识淡薄,且判刑时已有3个月身孕。其中最年轻的施暴者还不到14岁。

    2011年6月,再有七八名女生围殴一名十三四岁的少女,并拍摄放于网上。由于其中有人穿了校服,被称疑似源自天水围。

    2013年8月,两批13至17岁的黑帮童党械斗,被警方反黑组拘捕。

    2014年8月,9名少年在天水围一商场集结,正包围一18岁青年,被警员逮捕。

    这些孩子很多在家里也被父亲虐待、殴打或蹂躏。上一代人的苦难和父权的坍塌,成为了天水围童党猖獗的直接诱因。生活在压抑无助中的年轻人,长期缺乏监管和教导,白天在学校里无心向学,扰乱课堂,捉弄老师。放学后,在墙壁上涂鸦,宣泄内心的感受。更严重的偷窃、吸毒、打架斗殴,无所不为。他们并不关心是否触犯法律,只有对主流社会的强烈反抗。


    3. 后记:

    很多嫁过来香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北女,离家那么多年也没有回大陆老家。因为她们不敢回去。家乡人以为她们嫁去香港做少奶奶享福,却不知,她们处于人间炼狱。她们抱着梦想而来,却在这个陌生的孤岛,遭受贫穷、家暴、子女成长不良等苦难。因此,她们在这里受了委屈,也无法寻求原生家庭的支援。

    天水围与深圳南山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那些嫁过来的姐妹,不知她们每天看到窗外日新月异的大陆,心中该是如何的百感交集。她们唯有咬紧牙关,用尽一切努力生存下去。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这种大龄香港男士带着彩电冰箱去内地农村找媳妇儿的经济交易型婚姻将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回归20年来,随着中港两地交往越发频繁,很多内地人来港读书或工作,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也去大陆出差淘金,正常交往型的陆港婚姻逐渐增多,将慢慢成为陆港婚姻的主流。这批南嫁的北女也将成为历史,被人逐渐遗忘。她们的孩子们作为第二代香港人,将继续延续她们的故事,在贫穷的底层煎熬。

    她们的悲剧是时代的错误,是政府资源的错配,是命运使然,更是个人选择的失败。这一群北女,她们的背景相似、自我价值感都很低。她们选择了用青春去换取利益,就需要承担随之而来尊严的沦丧。她们来到新的社区却较少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面对困难时自我封闭,不积极求助,把一切归咎于命运。

    就算我们对她们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却无法真正感受到她们身处其中的无奈与压迫。我们能做的是放下对她们的偏见。失婚也好,失业也罢,多一句关心和理解,感恩现在拥有的一切,用微薄的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天水围的悲情,与香港的繁荣形成强烈的对比。随着制造业的全线迁移至大陆或东南亚,香港产业极其发展不均衡。除了高高在上的金融业和国际贸易以外,中层职位极其稀少。大学毕业生像韭菜一样每年一匝匝冒出来,市场上却没有这么多工作。香港何尝不是更大的一个围城:边境线环住了年轻人的视野和脚步,陆港两地的彼此不熟悉,造成太多的误解。年轻人一日不跨出边境线,外出寻求机会和资源,一日就只能困守在这璀璨的东方明珠,渐渐往更低的阶层划去。


    最后,让我们以香港歌手李克勤的《天水围城》结束这一段伤感的故事:

    “围住了的血汗,围住了的跌宕,围住了当初的厚望。/ 围住了的骇浪,围住了的症状,围住了,才易碰撞。/ 他的一对父母,来又往。/ 跨乡过岸才住这么一角。“

    ”越来越恶。/ 围住了冰雹,围住了刻薄,围住了争吵的配乐。/ 围住了升学,围住了收获,围住了,便了解何谓罪恶。”

    “自成一国,但见他,找寻快乐。/ 然后却,越来越渴。越来越觉,没能力去闯出沙漠。”

    ...... 曲未完,泪已满面。

    愿所有南嫁北女自强自惜,自尊自爱,在这熟悉的他乡,一路走下去。

    图片来自《每日头条》

    《联合征文:我的香港记忆-写出你心中那个独特的香港》

    其他人气文章:

    一个屋檐,两位母亲——香港的菲人生活概况

    真实故事| 这三年,我遇到了人生的最善与最恶

    减少开支的两个诀窍

    一人理财已是不易,婚后两人怎么办?

    技术革新下,你还能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天堂鸟0603:哇,原来艾玛姐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另从评论的回复中能感受到你的胸怀和气度,佩服。
        艾玛_沈:@天堂鸟0603 财务自由了好几年了,心却一直没得自由。顾虑太多,父母、儿女,梦想那么近那么远。:blush:
      • 左郁丶:每个城市都有光与暗,对于没去过那里的我们来说,更多的是憧憬着香港的光,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她暗的那面。
      • Suwan素晚:喜欢看你的文章,字里行间透着冷静与成熟,同时也能反映出社会中的百态生活,果断粉。
        艾玛_沈:@我是素晚 谢谢支持!
      • sheetazuo:看得好心酸
      • 阿锦在行动:造业哟!🙏🙏🙏
      • 胡忠伟:深度好文
        艾玛_沈:@胡忠伟 谢谢鼓励!:blush:
      • Miss木一:写的真好,来港两年,慢慢体会更多香港和香港人的故事。
        Miss木一:@艾玛_沈 :relaxed: :relaxed:
        艾玛_沈:@木一小姐 欢迎加入港漂一族。
      • 3ff9e7cd410d:08年去香港旅游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香港的服务态度远超大陆几个社区
        艾玛_沈:@浮生可可 香港的牙医服务才叫一个好呢,从来最怕看牙科,但在香港看牙医只觉得舒畅。当然,费用也要贵几倍。
      • 清荷灵池:感谢作者这篇文章,让我又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对香港的认识,说实话没有憧憬过香港,主动寻找关于香港的故事,只是感觉香港作为中国一国两制的一个特殊存在,而且国人那么爱去香港买买买的,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就好比原来我总以为欧美那边是个很美好的乐土般的存在,但近期读了不少旅游类的文章,才发觉国外也不是那么美好,同样存在着小偷骗子遍地的情况,也有贫民窟和繁华地带的鲜明对比,只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包容性更强。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同文化如何交融,只愿每个人都更加宽容一点,更多一点善意。
      • 公众号月读时分:好厉害
        艾玛_沈:@残页伤 谢谢鼓励。
      • Bruce徐:故事很生动,繁华大都市背后的凄惨人群~
        艾玛_沈:@Bruce徐 是的。成败论英雄,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精英阶层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来主导言论。
        Bruce徐: @艾瑪_沈 阶级固化 每天都在上演 而且大部分时间 主角都固定为那一小群精英阶级
        艾玛_沈:@Bruce徐 越是大都市,贫富差距越大。纽约也是如此,很多无家可归的露宿者。
      • 兰若lr:一直以来,香港在我心中就是繁荣、发达、富裕的,先后带孩子去了两次香港,亦感受到香港的快节奏和人们的和蔼,也去了太平山顶、维港、迪士尼,当看到许多本地人却因交通费高昂却一直没有去过,很是震惊,亦颇感自己的幸福。在龙应台的笔下,我才初识香港如此大的贫富差距,而今我更认识到好多无奈和辛酸。
        艾玛_沈:@幽幽雪芽香 谢谢你分享自己的感受!其实,哪一个城市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写这篇文章,只是希望让跟多人了解并重视弱势社群。以及意识到政府资源的错配,可能导致的后续影响,可以引以为戒。
      • 傅青岩:我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社会现实,震惊,跟她们一比,自己真是住在象牙塔里了,偶尔遇到些小挫折罢了!
        傅青岩: @艾瑪_沈 🍀🍀🌷🌷
        艾玛_沈:@傅青岩 说明我们都是幸福的人。:yum:
      • 讣告的符号:没去过香港,每个人的言论也许都是他过去人生的感触。没必要去做愤青。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同时心怀祖国!努力为我们的国贡献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人的文化教育也会更上一层楼!深处绝境不放弃生存的希望,身处高处也不忘记初心!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还会低迷不堪么
        艾玛_沈:@断尾壁虎Andrew 深处绝境不放弃生存的希望,身处高处也不忘记初心!说得太好了!
        艾玛_沈:@断尾壁虎Andrew 非常认同你的观点。当年日本人的素质也被欧美国家嘲笑和歧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 bfa9412a8822:香港人部分封建思想至今仍根深蒂固,很多大陆人的思想都比香港人先进!骄傲自大,让我看到了曾经的清代王朝,总会有人在你固步自封的时候超越你!很多香港人对大陆人不尊重的称呼让我愤怒不已!都是一家人,何必看不起谁,呵呵!
        艾玛_沈:@枫糖姑娘 是的。无论是人还是城市,不进则退。除了埋头走路,还要抬头看看周围的世界,不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瑨瑗:感谢分享!:hibiscus: :hibiscus: :hibiscus:
        艾玛_沈:@晋瑗 谢谢支持:pray::pray:
      • 醉彡梦死:寫得真好!
      • 海1619:赞
        艾玛_沈:@海1619 谢谢支持!
      • 林梦唐:我就住在天水围,但好像没见过月租一千七还那么小的公屋,能不能告诉我具体屋村?
        艾玛_沈:@林梦唐 嗯。我问一下芳姐再回复你。我也没有去过她家里。
      • 辛西雅:谢谢作者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不只是香港,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艾玛_沈:@辛西雅 希望政府吸取此处的教训,合理配置资源,让悲剧更少一些。也希望女性都能经济独立,在婚姻上拥有平等地位。
      • 85c0aef8eddb:写的真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艾玛_沈:@宋何如 谢谢支持。心里美美哒。
      • 向死而生梦:这大概就是我不太爱看新闻的原因吧!每每看到的总是这些负面的,消极的,低落的,总是会心理一惊,太阳的底下还有这种事。文明已经发展到21世纪,可总有些人,选择不进步,选择堕落,拖时代的后腿,我们同情他们,可也只能是同情而已。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面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们假设伦敦有一位非常得体的绅士,这位绅士听说,远在东方中国发生了一场地震,这场地震让中国人全死了。这个消息传到伦敦,传到了这位得体的绅士的耳边,这位得体的绅士会做什么?你猜他会做什么?听说全中国人都因为地震死了,他会怎么做?
        他会首先拿出地图来查一下,中国离伦敦有多远,先看看这场地震会不会波及到伦敦。一看,半个地球呢,很远,伦敦是安全的。
        然后他会做什么?他会哀悼一下死难的中国人,他会到微博上面发一个蜡烛,概叹一下人的脆弱,大自然的强大。
        然后他再干什么?该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会回到自己的生活,关心自己的起居饮食。这时候,如果他自己的手指头被刀割了一下,这件事情的重要性,那就远远比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更重要了。
        你要注意,这是一个得体的英国绅士,他的爱心也就这么一点。这是一个正常人的应有的反应,也就这样了。我想大概我能做的,便只是过好自己的一生,不给社会政府添麻烦吧!若有余力,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艾玛_沈:嗯嗯。共勉。
        向死而生梦: @艾瑪_沈 加油!共勉!
        艾玛_沈:谢谢你分享这么有哲理的故事。我想,我也是跟你类似的心态。但如果每个人都能过好自己,用余力做一些善事,即便再微小,这个世界都会更进一步。进一步就有进一步的欢喜。祝我们每天成长一点点。
      • 忘忧鱼:一直觉得香港回归是个悲哀,本来政治,文化,法律,经济都是数一数二的东方之珠,因为回归后香港的精英大量移民,大陆人拼命到香港定居,所以现在的香港已经不是当年的香港,衰败也是必然的。
        有时候看到大陆人将香港搞得乱七八糟后反而吐槽香港人歧视大陆人,真是搞笑,现在不单单是香港人讨厌大陆人,许多国家也不喜欢大陆人,为什么?自己想吧
        艾玛_沈:@忘忧鱼 精英虽然当时移民了,回流的也多。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觉得这倒不是香港衰弱的主要原因。个人觉得,主要是产业转移,造成行业结构不均衡。房地产和金融赚钱太快,吸引人去赚快钱。制造业大量迁移往大陆,形成大量中层岗位的缺失。自由行带来了强大的购买力,但也让产业布局进一步失衡。疯狂扩张的服务业和零售业提供了大量的低技术职位,中间没有了缓冲层。而边境线阻碍了人员流动。大量的大学生们被迫从事较低价值工作。低层也被迫再向下流动。如果大家敢于突破边境,出去寻找机会,大陆和香港资源整合,各自做擅长的细分市场,也许就还有机会。个人浅见。请多多指教。
      • Graceland:作者虽然接触到这部分仅有数年时间 然而感同身受 痛惜之心溢于纸面 行文又富理性与文采,有亦舒之风,可赞!

        尽管生活在大陆 ,我也接触过一些香港人,有优有劣,十分有趣。
        艾玛_沈:@Graceland 谢谢赞赏。毕业很多年都没有动笔。最近才又开始写东西。本来打算写些理财的知识,毕竟自己在金融行业,自己也有些切身的感受。但写了几篇觉得很生硬。看到征文写香港,算是近水楼台,试了一下,没想到反响这么好。也许我应该调整一下方向。请多多指点。
        Graceland:@Graceland 又,很多底层工薪阶层的直男癌很严重
        Graceland:@Graceland 香港的经验和悲剧值得我们反思
      • f19c0b289fa3:很难想象,一家四口,住在约30平方米的公屋中。厕所不足1平方米,淋浴就在马桶上面。厨房也必须侧身进入,容不下第二个人。
        艾玛_沈:@肚兜兜 我一开始提到的我的第一个公寓,我后来租给一家人了,一家五口,仅丈夫一人工作,住了5年,才等到获批公屋。为了满足公屋申请条件,他都请求公司不要给他涨薪水。所以我这五年,除了一开始自己手头紧加了一次租,后来也就随他们去了。后来能获批公屋,真是替他们高兴。
      • 欧米伽小队提莫:没有人还是无辜的,没有人是无辜的
        艾玛_沈:@欧米伽小队提莫 贪字是大多数悲剧的根源。
      • 稀曦:我读完之后,撇开地域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想到了关于人性方面的思考。文中提到了拿着冰箱彩电来套路大陆女嫁过去的这种方法为什么屡试不爽,其实我觉得女方家庭也是因为有了贪念, 才会造成这些悲剧。我不知道她们都是什么年代嫁过去的,但很明显那个时候消息很闭塞,同时又被这些世俗的观念,比如男方要拿彩礼,越多越觉得有面子,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甚至于尊严。可笑的是如今这种观念依然比比皆是,不论大、中、小的城市或者乡村就更不用说了,况且这种观念居然还会带到国外,根植于这些喝了洋墨水的女孩子们的脑子里。我觉得很多不幸福的婚姻存在的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其实是在自己,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纯净。贪为首戒,只要你起了贪念,其实很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会随之而来;反之,有善心慈悲,好的事情也会常伴左右。一点个人拙见 - 于加拿大多伦多
        艾玛_沈:@稀曦 说不定还是同校的,世界很小:yum:
        稀曦:@艾瑪_沈 你和我属于同一届的学生,那个时代的人我很怀念
        艾玛_沈:@稀曦 没错。贪念是大多数悲剧的根源。这些年国内经济发展太快,贫富差距极速扩大,所有成功与经济实力挂钩。造成物欲横流,爱走捷径,笑贫不笑娼的众生相。海外应该稍微好一些。希望内心与天空一样蓝。
      • 30ff8f0c1a08:小时候的梦境,现在看来不过了了😂
        30ff8f0c1a08: @艾瑪_沈 👍😜🤑
        艾玛_沈:@小鱼人之黑暗契约 抱歉,破坏了你儿时的梦境。下次我多写点风花雪月的: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我少年时爱看台湾的言情小说,毕业纪念册也写梦想去台湾旅行。但后来到了台湾,因行程太过匆匆,看到的仅仅是经济萧条的一面。也很是失落。但想来,如果能待久一点,应该能体会台妹的温柔多情,文化的细腻多元。
      • 6865f5daff21:尽管如此,我觉得香港在中国依然是最具城市气质的一个城市,公共设施,交通,医疗,教育,都很好,城市很干净,当然姐姐说的确实也是香港的不足,希望香港明天更好吧
        6865f5daff21: @艾瑪_沈 我经常去香港,因为先生在深圳工作,一年都会去五六次,7.1刚回来,看了维港的烟花,尽管大雨依然很美,我很爱香港,觉得大部分香港人也是很真诚友善的,我也好痛心,两岸的骂战,大家都是华夏子孙,都是中国人。
        艾玛_沈:@刁刁颖 没错。香港还是有非常多值得赞赏的地方,以后有机会慢慢分享。
      • 玢芬美藏: 越困境的时候,越要做自己的萤火虫!!!
        玢芬美藏: @艾瑪_沈 感谢夸誉!☕无需日,月之辉,要的是自由的灵魂,敞亮的生命!!
        艾玛_沈:@玢棻庄园 萤火虫的比喻很棒。虽不能与日月争辉,但在自己的国度,已然闪亮。
        玢芬美藏:“狮子山”精神,只是在“大时代”的浪潮中才得以彰显!香港与大陆融为一体,也是大势所趋!因此,香港优越感的淡化亦是必然!香港人必然要去适应这种失落感!!
      • 蔹蔓于野: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一个地方,却不知道那里的人和故事
        艾玛_沈:@从夏到冬一瞬间 你的城市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故事?
      • 冷月倾城:发现越是生活在香港底层的人,越歧视北女、歧视大陆人,不知他们哪来的优越感。井底之蛙而已。
        艾玛_沈:@玢棻庄园 没错。先做好自己,其他尽量,不求结果,但求无愧。
        玢芬美藏: @紫花妖精 越困境的时候,越要做自己的萤火虫!!
        艾玛_沈:@紫花妖精 教育本身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学会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包容与尊重不同的心。生活在底层的人,每日为一日三餐奔波焦灼,如何还会有一颗宽容的心?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 千里惊梦:至于天水围的所谓悲剧不过又是一次曾经城寨的现实预演,历史总是这么冰冷的给人打脸。
        艾玛_沈:@千里惊梦 你提醒了我。刚来香港的时候,我也曾对九龙城寨的历史唏嘘不已。说不定何时也可写一篇感想。谢谢你的长评。作为在香港的大陆人,看到两地的骂战,很是心痛。
      • 千里惊梦:看到香港繁荣我就乐了。这种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必然衰落却又固步自封不知进取的所谓港岛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七八十年代锐意进取的香江了。我周围来科大交换的香港学生家境还算是好的中产阶级,然而平时接触也能深刻的体会到他们压抑感极深的内心对未来的迷茫和明知港岛逐渐消亡的无奈,为了不被他们口中的大陆人发觉转而自我封闭的傲慢和无知,至于其他的作者口中的香港人倒是很符合我的固有印象,网上肆意辱骂大陆,现实却又不得不做大陆的寄生虫来挽留那曾经的辉煌。啧啧。
        艾玛_沈:@千里惊梦 香港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站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人的谩骂和狭隘,正好可以锻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更强大的人。也许这份经历,能让你以后更淡然地对待遇到的不平事。
        千里惊梦:@艾瑪_沈 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抗,更何况港人港岛的精神说实在我真的看不到了。以前那些奋发进取,哪怕是黑暗年代也能积极向上的狮子山精神早就消亡殆尽了,现在的港人口中提的是屋房租金,家长里短的是大陆仔不讲卫生影响街道风范,手上握的也不在是勤力向上不气馁,失败饮樽矿泉水,反而是各种投机取巧,懒惰只靠政府救济,间或夹杂大陆政府治港前说舞照跳马照跑,现在香港却成这幅样子的埋怨和怒火。我努力压制自己对现今港人的负面情绪,可是这却又的的确确是我身边的这些港人和来港后切身感到的现实。我能怎么办呢,该说对港岛的憧憬应该永远留在那个高唱狮子山下的年代么
        艾玛_沈:@千里惊梦 很多城市或国家都有盛极而衰的历史,如迷失了二十年的东京,如正陷入分裂和衰弱的日不落帝国(伦敦今早又是一场大火),还有碉楼林立却荒无人烟的开平......身处于衰弱期的人们,心理无法调适和焦虑迷茫,这都是人性。在历史的大浪面前,个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微弱。我所能做的,仅仅是保持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尽量趋吉避凶,过好自己平凡的一生。
      • 小乔分享记:去看生活,去发现和探索。
        写得真好,繁华下的另一面。
        艾玛_沈:@dudun001 毕业后很多年没有写作了。刚刚重拾笔头,还在摸索中。谢谢支持!
      • 29d9cb2587ea:我刚去过天水围。
        29d9cb2587ea: @惠方 确实如此,你看得真,写得透。好文章
        艾玛_沈:@惠方 感受如何?
      • d755a852534e:香港的優勢也是剩下食品安全和較好的空氣。
        艾玛_沈:@六月郎君 毋庸置疑,香港有香港的优势,这也是我选择定居在此的重要原因。但香港现在陷于困局,不破不立。
        d755a852534e: @艾瑪_沈 認識很多住在香港的內地朋友,認為住在香港比住在外國好,因為同文同種,又近國內,法律健全。在國內賺錢,在香港享受和生活。享受較好的空氣和較安全的食物。
        艾玛_沈:@六月郎君 如果人员能自由流动,香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未尝不是未来条路。
      • cf2dbf9c0862:好感動。
        艾玛_沈:@沉香吟 我会努力的。谢谢!
        cf2dbf9c0862: @艾瑪_沈 期待更多作品。
        艾玛_沈:@沉香吟 真实的悲剧,最让人心碎。
      • 宋偲瑄:😬:+1::+1::+1::+1::+1::+1::+1::+1:
        艾玛_沈:@宋偲瑄 幸运罢了。大家共勉。
        宋偲瑄:@宋偲瑄 北方人在香港,羨慕姊姊在香港中環能牢牢把握自己的位置,向您學習
        艾玛_沈:@宋偲瑄 谢谢支持!
      • 鹭与雪:很现实,也警戒着每个女孩在婚姻选择上不要被眼前虚无的利益蒙蔽,选择一个踏实上进的男人一起奋斗也很好
        鹭与雪: @艾瑪_沈 以前看港片觉得香港高大上,现在大陆一线城市完全可以完爆它
        鹭与雪: @艾瑪_沈 爱情为主,门当户对为辅
        艾玛_沈:@小白就是我 没错。早年还觉得爱情至上,现在越来越觉得传统智慧“门当户对”很有道理,这样保证了经济地位的平等和价值观的类似。

      本文标题:我的香港记忆|一个元朗,两种香港——北女南嫁14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kr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