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养,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瓜若不愿意,就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偶然间看了电影《黄金时代》,电影很特别,你会发现里面演着演着就会出现角色跟观众对话的镜头,这貌似很“跳脱”,可是对我来说却别有一番风味,虽然电影票房惨淡,估计是太过“文艺”的片子,大抵票房惨淡。可见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大部分都是浮躁的。我是在家里安静的看完这部影片的,静静看,果然很对味。
上面是电影里的最后,童年“萧红”的电影旁白,看着电影的画面配上这旁白,这文字深深的吸引了我,自然朴素而又生动自在,很难想象一生磨难的萧红,文字里却能够这么看着轻盈的描述发生在她童年时代的一些事。得知这旁白,是出自《呼兰河传》,当晚我立刻找到电子书,感受了这个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文字的风采。
因为电影的缘故,我以为开篇就是写萧红家的院子及记录她家的一切,结果却不然。书的开篇是像我们描述了呼兰河这种小城的街道,人文,“趣事,”比如“路上的大泥坑让很多经过的人、牲口掉进其中,引来很多人的围观,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却没有人想过要把这个泥坑填了”“肉便宜了,人们买的时候硬是要脑补是因为猪掉进坑里淹死的才便宜的,硬是说服自己吃的不是瘟猪肉,这样才吃得心安理得”“王寡妇儿子淹死了,疯了,人们似乎看得多,听得多,就不足为奇了收起了怜悯之心”“染缸房子死了一个人,造纸房里有人把私生子活活饿死,人们也觉得算不了什么,不过问”
对于现世,很多人都是观望,很多悲情的环节视而不见或者是纯粹的看笑话,而为死人准备的扎彩却做得生动,华丽 ,觉得活着的人烧一套扎彩,阴间里就样样都有了......有小孩下雨天被淹死了,就说是他触犯了龙王爷,或是他那农业学校校长的爸爸把学堂设在庙里面,冲了龙王爷,龙王爷要降雨淹了这孩子......
如此种种,书中记录了很多很多......看了不免让人唏嘘,虽然萧红看是朴实的记录的这一切,但是细细深思,那会的中国民众何等的愚昧无知,何等的麻木,现在看来何等的可笑跟悲凉......
想来萧红对上面对她家院子瓜果自在伸展跟人的封建愚昧裹足不前显得越发强烈了许多,一种沉重感涌上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退去,我想这大抵就是文字的魅力......
谢谢你看到这里,我是绿无意,正在参加35天读书挑战!学习就是成长,感谢一路相伴的你们!路过的留下脚印,点个赞呗~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