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
我是“尼古拉·特斯拉”。
什么拉?
特斯拉。
哦,你造的车还不错。
....
01.
对于如何去评价或介绍一个人,我们往往是通过标签的形式,职位、角色、学历、经历、代表作等等。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是由他的作品决定的,简单说就是做了啥事,有啥结果。
所以,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我们所做的事可以分为三类:
- 已知的容易做好的事
- 已知的不容易做好的事
- 未知的事
普通人能把已知的容易做好的事做好,优秀的人能把已知的不容易做好的事做好,天才可以做好未知的事。
02.
优秀的人能射中别人射不中的靶子,天才能射中别人看不到的靶子。 — 叔本华
拿写作这事来说,
我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但价值不高。
很多自媒体作者,可以把文章写成10W+,他们属于优秀的作者。
我们瞄准的靶子都是大众的认知需求,这个靶子我们看得到。
image但像大刘的《三体》,它所达到的高度是大多优秀作者所达不到的,这是天才的靶子。
03.
在很多人眼里,我们只能看到能干好的事、干不好的事,有些事在别人做出成绩之前,我们是看不到的。
像特斯拉汽车、SpaceX火星移民、《三体》、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等等。
image如果把这些事做一个总结,我们的认知可以分为3个层次:
- 已知的已知
- 已知的未知
- 未知的未知
在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之间,有一道未知之墙,我们看不到墙那面是什么,看不到那个靶子。
我们的价值是由我们的作品决定的,伟大的作品,需要在“未知的未知”领域开疆辟土。
04.
文章的标题是“本质思维力”,说了半天都没说本质。
先说"未知三环模型"的原因,是在于未知之墙。
墙内的事都是已知的,想做好的方法也显而易见,就是观察模仿那些优秀的人是如何做的。
重要的是墙外的事,我们无法亲眼所见,也不知别人是如何做的。
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才能发现那个靶子,先不用想怎么去做,先找到靶子都是很难的事。
05.
回到产品本身,做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发现需求,产品经理的三大职责设计、生产和销售。
image对于用户需求,实际我们也可以按照“未知三环模型”的框架进行分类:
- 已知且被很好满足的需求
- 已知未被很好满足的需求
- 未知的需求
对于已知的需求,重点要关注未被很好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观察、设计和实践来不断完善。
具体方法可以通过用户旅程图、峰终体验图、共情图等工具来进行分析、设计和测试。
但对于未知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去发现呢?
这就需要回归需求的本质,从最本源去发掘。
用户需求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是欲望和恐惧。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直接照搬呢?很遗憾,真没有。
只有通过自己长期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实践和思考。
在某一刻,你被一个灵感击中,未知会自然发生。
image一切都在此图中~
D10,stay hungary,stay foolish
近期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