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天下,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甚至更早的奴隶社会都是家天下——以家族或家族联盟统治天下。
家族治理模式,掌管着一切。一个个封建王朝,就是一个个大的家族,或家族集团。
古代教育很落后,没有系统性、普遍性,主要依靠家风家训等,然后识文断字,读经典,模仿经典。所以往往大的家族能够传承很久,而且是越来越强,越来越大。比如北宋的杨家将,将星云集,不仅男的英勇,女的也能带兵打仗。进而才会有北宋的安稳、富强。
到南宋时期就不行了,再也没有出现能定国安邦的大家族。岳飞文武双全,精忠报国,可惜他只有一个人,不像杨家将,有一群人——包括佘太君、穆桂英、杨排风等一众女将。其实杨家将的遭遇比岳飞更惨,但他们最终保住了北部边疆,就是因为他们家大业大。岳飞却只有一人,没有回旋的余地。
元朝靠杀戮和狼性组织称霸天下,文化底蕴却差了点,很难长久。
大的家族如果文化底蕴不足,是很难传承的。更难发展壮大。
明朝本来可以诞生大族,安邦定国。可惜朱元璋举起了屠刀,未来的大族(功臣)要么被吓、要么被杀。偌大的一个中央王朝,如果没有一个或几个大的家族来协助皇族治理天下,那么整个民族的国力、民力只会越来越衰弱。
清朝入关只有二十万人,但中原那时已经没有一个大族可以与之相抗衡。吴三桂也只是一个将领,他手下的兵未必都愿意为他卖命。
乾隆以后,清朝皇族衰落,因为清朝的理念是“普天之下都是奴才”,这就更加造成了国中无大族。所以清朝末年才会像濒死的河马一样任人撕咬、任人宰割,完全不像一个中央王朝。
封建王朝就是家天下的王朝,它的统治是靠一个个大的家族支撑起来的。但是家族大了,又会对皇族产生威胁,甚至取而代之。这是封建王朝的悖论,没有人能够解决。那些想方设法解决的,反而更加造成了国家和民族的衰落,而且是不可逆的坏影响。比如汉武帝,比如朱元璋,比如康熙。
这些有为的封建帝王,为了巩固统治,往往采用削弱大族的策略,却不知这是双刃剑,短期是巩固统治,长期却是削弱国力。这也是所谓的愚民政策的由来。先愚弄大族,自然而然延伸至愚弄百姓。
对于封建帝王来说,百姓如蝼蚁,是可以随便杀的。只有那些大的家族才是潜在的对手。
皇族与大族相互愚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百姓自然也会被愚弄,无法独善其身。近代中华民族的国力与民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衰落的。
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王,使得异姓大族很难发展、做贡献。这是自斩一刀的行为,对民族未来是非常不利的。
唐朝李世民做的最好,没有打杀功臣。这些功臣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大族。
北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虽未杀,也等于断了王朝未来的柱石。杨家将以后,北宋就没有了掌兵的大族。无大族、无掌兵的将领,王朝的逐渐衰弱,甚至被少数民族灭亡也就成为了必然。
兵权是危险的,掌握在谁手里都不安全,所以宋朝开始废兵权,谁也别想掌兵权。中原无掌兵者,只要边疆少数民族有野心,就必然能取胜。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出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是难免的。如果宋朝皇族畏惧这个,不敢动用兵权,军事必然半废。可以说宋朝不是被少数民族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
宋朝以前,哪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没有掌兵的大族。刘邦有韩信,曹操有夏侯一族和众将领,刘备也有五虎上将,孙权也有周瑜、陆逊等。李世民更有众多将领。
有大族则国盛民强,皇族不安。
无大族则国衰民敝,皇族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近代的衰落源于此。
封建皇族害怕轰轰烈烈的灭亡,而选择安乐死。百姓则大多是身不由己,是被殃及的池鱼,勤勤恳恳一辈子也依然改变不了国家的颓势。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这样的:
大族、皇族俱强,则进入盛世,例如大唐盛世;
大族强,皇族弱,则生动乱或朝代更替,例如三国时期;
皇族强,大族弱或无,则奴性思想严重,文化凋敝,例如明清时期;
大族、皇族俱弱,则民族衰弊,处于危亡的边缘。例如宋明清朝末年。
百姓如流水,几于道,坐看风起云涌而不割,唯求生生不息而已。
百姓、大族、皇族就是中国封建统治的三大层级、三大核心。北宋以后无大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