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生三世·红楼梦变成这样嘛感触
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作者: 关念 | 来源:发表于2016-03-19 15:14 被阅读8516次

            一、 重读红楼的感悟

最近重读四大名著新有体会,无论你是生活在跋山涉水、斩妖除魔的取经路上,还是生活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观园里,无论是风风火火闯九州、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岁月,还是雄才大略、神机妙算的日子都不好过,有明争有暗斗,不管文斗与武斗,都是一样的江湖。

经典打动人心的力量就是真实,你能从中发现熟悉的面容,相似的职场,一样的生活,有人的地方必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需要一定的世故,躲了明枪还有暗箭,知道进退取舍,懂得言行分寸,看透玉面蝎心,方能少挨几刀。

懂世故,但不弄世故,是处世原则。

      二、不该说的不说,说能为自己加分的话

世故者,非“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莫属。察其言,观其行,言行背后是心声。其实宝钗是极少说话的,是“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干己事不张口”的沉默寡言。宝玉夸黛玉伶牙俐齿,而贾母却话锋一转“会说话的也有可嫌的,不会说话也有可疼的”,“从我们家四个女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宝钗真的像袭人一样是“锯了嘴的闷葫芦”吗?当然不是,她只是不说不该说的话,说能提升自己形象的话而已。

像第七回里林黛玉对来送宫花的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说的“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种冷嘲热讽使性子的话,宝钗是绝不会说的。既然别人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你又何必强出头,得罪一个“心性乖滑,专管各处献勤讨好“的小人,落下尖酸刻薄的口实。

凤姐说小戏子扮相活像一个人,“宝钗心内也知道,却点头不说”,湘云脱口而出“像林姐姐的模样”,得罪了小性子、爱生气的林黛玉,惹她哭闹一场。

宝钗说的话基本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展示过人的学识才干,化解他人的尴尬笼络人心,使她“善解人意、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形象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夸奖。

有学问的人大多好为人师,惹人厌烦。

饭桌上A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学问的B嘲笑道:你错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提高自己的修养品性,就会为天地所不容,A于是羞愧满面。

每次出去旅游,总会发现导游讲解中的错误,有些游客喜欢当面指出来“你说错了,不是那样是这样的”,然后自己站起来卖弄一下。

宝钗父母把她培养成“才人赞善”式的淑女,她从小博览群书,对于儒学、道学、佛学、庄子、戏曲、医学、绘画无所不通,宝钗位于大观园中才女之列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她的学识才干不会让人有压迫感,她总在别人百思不得其解时点化一下,让人茅塞顿开。

省亲夜,宝玉奉元妃之命作题咏诗,宝玉绞尽脑汁遍寻佳句不得,宝钗叫他把“绿玉”改为“绿蜡”,并随口向宝玉解释“绿蜡”的出典。宝玉说是“眼前现成的句子”并非假话,但是该用的时候想得起用得上,和想不起用不上,就是学问见识高低的差别,因此宝玉称她为“一字师”。

宝钗不仅熟悉一向被视为正经学问的诗词,也熟悉一向被视为不正经学问的戏曲。宝玉厌烦看一些热闹戏,宝钗信手拈来戏文中《寄生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句,迎合了宝玉的口味,又被宝玉赞为无书不晓。除了诗文词曲之外,宝钗用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南能北秀各说心镜一偈争承衣钵的故事来化解宝玉和黛玉、湘云之间的矛盾

宝钗还懂绘画,她指导惜春画大观园图,其内行、细致程度,让姑娘太太们大开眼界;熟识医药卫生知识,宝钗批评黛玉常吃的药方里人参肉桂太多,药性太热;劝阻宝玉喝冷酒,最为伤脾胃。

宝钗虽有学问,但不是炫技炫才,她总是急人之难,解人之惑,知冷知热的贴心关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流露,表面上藏愚守拙,实则巧妙地让众人见识了她的高深。“连姨姥爷都夸我们姑娘学问好”,能赢得贾政的欣赏可是非同一般。她不像黛玉那样自尊要强,也不似探春那样锋芒毕露,总是见好就收,点到为止,游刃有余。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见识广博,不仅不嫌弃你浅陋还悉心指导、对你关爱有加的朋友、姐姐是不是很开心?

三、像“政客”一样笼络人心

说起政客有点贬低宝钗。像英国首相卡梅伦劝阻苏格兰离开时这样说:你不喜欢我这个首相,我可以走;你不喜欢这届政府,可以换;但请你不要离开这个家。我被感动地稀里哗啦,看看人家的领导,事后,又觉得自己幼稚,干嘛要为政客的习惯性作秀动容。宝钗大多数时候是言行一致的,不像政客那样目的明确。

在贾母为她操办生日的时候,她点热闹的戏、软烂的菜,都按照老年人的喜好去说,赢得了贾母的夸奖。所以人常说一顿饭看透一个人,你点谁爱吃的?

在金钏被王夫人逼迫跳井之后,宝钗急急忙忙跑去安慰王夫人“不过多送他几两银子也就尽情了”,并在言语中不露痕迹为她的罪行开脱,而且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用来装殓,对于已死之人也算尽了心,又贴心贴肺为领导的错误善后。

施舍小恩小惠。除了搞定长辈之外,对平辈和晚辈还乐善好施。小恩小惠这事宋江、柴进都干过,但是大观园里的小姐丫鬟们可不像李逵、武松那样见钱就抱拳半跪认大哥,对于赵姨娘之流尚可打发,但是湘云、邢岫烟这样的自尊心强的女孩子,直接施舍反倒挫伤了她们。

看宝钗怎样给湘云解难:

史湘云一时冲动要做东请大伙吃饭,但是她在史家的待遇,甚至不如贾府的大丫鬟,根本拿不出来几十两银子,要办一个像样的答谢宴几乎是不可能的。宝钗邀她至自己居所,灯下为她分析:请几十号人吃饭,要花很多钱;因为干这个不要紧的事去向婶娘要钱还是向贾府借都不妥;刚好我家有个伙计送来免费螃蟹,味道鲜美,于是让下人告知薛蟠把桌凳,酒饭,螃蟹都搞定了。还劝她“你可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你了,咱们两个都白好了”。名义是湘云做东,全是宝钗出钱,湘云由后悔不迭、踌躇为难到感激涕零,把“家常烦难事”也尽请告诉她,直称希望“有这样一个好姐姐”,并直言质问黛玉“你能说出她一点不是来吗?”

她帮人有几原则:一在他们最难的时候雪中送炭,二是忌讳第三人在场,三是打消对方的心理负担,四把姐姐的亲情相扮足了。

这顿螃蟹宴不仅收买了湘云,还满足了贾母的胃口,替王夫人偿还了心愿,获得所有人好评。

有个男生对我说:“我们班主任人很好,迟到了站在教室外边,她还给我们带包子和稀饭”。这就是小恩小惠的力量。

在称呼上下功夫,因为称呼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一个做销售的女孩子第一次叫我“关老师”,第二次是"念姐",现在就直接叫“姐姐”,这让我有一个很亲近的感觉,又是这么一个美美的可爱的小姑娘,所以我很乐意帮她。

称呼是有大用:红拂一声亲切的“三哥”,让虬髯客绝了下流念头,反倒给她丈夫李靖让路;燕青的一声“姐姐”令李师师打消了引诱他的主意,反倒为梁山好汉的招安一帮到底。宝钗称呼宝玉是“宝兄弟”,探春是“探丫头”,黛玉是“颦儿”,亲切自然又满含姐姐对妹妹的爱怜。但这不足以打动黛玉,看宝钗是如何抓住机会化情敌为闺蜜的。

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结为同党。

黛玉行酒令时不假思索脱口念出《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唱词,大家闺秀看黄色禁毁小说就如同现在女孩子看三级片一样,很丢脸,但是没读过此书的人未必看的出来,宝钗终于逮到机会拉拢黛玉了。

看宝钗的做法:一、开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先给她一个下马威,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说“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说的都是什么!”烘托出紧张气氛,让懵懵懂懂的黛玉心里发虚;二、“你还装憨,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哪里来的?”一个惊雷将黛玉炸醒,让她知道已祸从口出。黛玉立即想起有失检点之处,羞得满面通红;三、看到黛玉一口一个“好姐姐”求饶,宝钗见好就收,拉她坐下吃茶,款款告知自个儿小时候不懂事也干过这事,后来书被家人烧毁了,之后又发了一大通关于读书不明理不如不读书的议论,卖个破绽给对方,加为同盟军。就像水浒里自己也杀个人交个投名状,充分赢得对方的信任才能入伙一样。使聪明敏感的黛玉不至于心生反感。此次交手,宝钗极好地控制了节奏,一张一弛之间,赢得完胜。再送黛玉些燕窝,夯实胜利果实,死对头变成了好朋友,对宝玉赞扬宝钗时,黛玉完全忘了她曾将宝钗视为情敌。

所以有段子说一起开过档的,同过床的,扛过枪的,分过赃的,嫖过娼的都是死党。

我在处理学生早恋时常使用这一招,因此学生把我当知心姐姐,愿意给我倾诉情感问题。

四、会说话的人红楼中有很多,为什么单宝钗最为人所爱?

王熙凤嘴巴也厉害,四十六回中,贾母为贾赦要娶鸳鸯生气,责怪凤姐不阻止此事,凤姐此时处境非常尴尬——自己的公公要娶贾母的丫鬟为妾,她不应该掺和。却见轻描淡写地笑道:"我还没寻老祖宗的不是呢,老祖宗倒来派我的不是了"。贾母与众人都觉得惊讶新鲜,要听她下文,凤姐说,谁叫老太太把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呢,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要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

这个马屁很冒险很有技巧,设置悬念,吊人胃口,既恭维了贾母和鸳鸯,又不得罪贾赦。没文化的凤姐却以她亲身经验证明,马屁是种艺术。

但是凤姐为人笑里藏刀,心狠手辣,要权要名要利要专宠,所以她的下场是凄惨的;宝钗是“山中高士”,她不像凤姐一样依靠依附巴结贾母来获得荣府的实际统治权,不跟人,也就不会跟错,领导倒台她也不会连坐;她对宝玉很好,跟对别人一样好,所以也看出不出来她爱不爱宝玉,她的志向原在入宫,宝二奶奶的位置与她而言志不在此,她的“待选”身份让她在贾府中总是显得什么都“不要不要的”。她无为而治,结果什么都有了。脂砚斋批“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句,黛玉对待爱情是急切地“求”,宝钗是看似无意“待”,实乃智慧。

言行技巧永远都是工具,用的人很重要,人对了,什么都对了,宝刀给英雄,如虎添翼;给三岁幼儿反伤其性命,像赵姨娘那样因“下体可采”而进入贾府的尴尬人,是避免不了尴尬事的。谁谁奉承拍马,成了小人;谁谁能说会道、人际和谐,先让你成为“对”的人吧。

像宝钗一样能察言观色看透世故,但不去搬弄世故,才能避免待宰的命运。凤姐把尤二姐骗进大观园时,戏演得太好,以至所有人都以为凤姐从此洗心革面变作贤妻良妇,向三从四德屈服了。只有林妹妹和宝姐姐体察到凤姐的险恶之心,深为尤二姐忧虑,如果尤二姐能看穿人心又何以至此。

世故,不是尖酸刻薄,斤斤计较,那才是“不通世故”。永远长不大的萧红凭借她的天真,总在怀着一个男人的孩子时嫁给另一个男人,屡遭抛弃;总是不请自来到鲁迅家蹭饭,惹得许广平抱怨她一厢情愿只顾自己。世故,是一种温静的智慧,是让周围人都如沐春风的优雅。

鲁迅说:“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谙世故’也不是好话”,这是人世间难处的地方,因此“懂世故,不弄世故”,恰如其分地运用世故,是一个人成熟的最好状态。

所以,人在江湖,带上“世故”这把防身刀。

相关文章

  • 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一、 重读红楼的感悟 最近重读四大名著新有体会,无论你是生活在跋山涉水、斩妖除魔的取经路上,还是生活在...

  • 2020-10-13

    很喜欢微博上有人评价郭襄的那一句话:“知世故而不弄世故,懂人情而不靠人情。”没有人可以永不摔跤,但你选择站起身拍拍...

  • 你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似乎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凸显你的不合群。 当某一件事情触犯了你所坚守的原则底线或是道德认知时...

  • 逝去的

    知世俗而不世俗,懂世故而不世故…… 很想不成为那个世俗,那个世故…… 但那都是成长的标志…… 从失去懂得世俗…… ...

  • 碎碎念|No.1

    知世故而不世故。 但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不知世故而不世故。 他们还说,他们想活得单纯一点。

  • 这个年纪。

    文-灏风 可以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 也许现实并不驳杂 义无反顾的保全 不一定是生活的意义 你应该 知世故而不世故 懂...

  • 孩子,愿你没有学会懂事

    孩子, 如果可以, 我愿你没有学会懂事, 如果可以, 我愿你永远单纯快乐, 如果可以, 我愿你知道世故而不世故。 ...

  • 2017-06-05

    知世故而不世故、懂生活而不虚伪。这理难做到

  • 你可以任性,但总得懂点人情与世故吧?

    ————心中有爱,天涯即是咫尺;同床异梦,咫尺也是天涯! 这几天,本来应该喜庆的心情,犹如骤降的雨与低温,让人寒彻...

  • 且听风吟

    知世故而不世故,懂现实而不现实; 知虚伪而不虚伪,懂认真而不认真。

网友评论

  • aacbd50e18b2:写的好,学习了
  • c510e0cc87ca:避免发生冲突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一条:不要发生冲突。
  • 7ae96c755609:分析的很有道理,说话做事分寸很重要,见好就收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 庞家二少:语言真是一门艺术
  • 维维奈何:这也是情商高,城府深的表现!
  • arkulo:写的挺好
  • d2e5f278a1e7:唉,我现在就要学着懂世故
  • f02d3e6060e8:写的真棒,太受教了。
  • 一木EMU:说的真好,受教了
  • c5721ad231ef:说的很好
  • ae6065355117:写的真好
  • 29c6fd1856cb:说话其实是门艺术啦!话由心生,用时间慢慢修炼吧
  • 29c6fd1856cb:活着呢,开心最重要!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
  • 395b6b6a05e9:宝钗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友好,但我认为她其实是个自私又冷血的人。但作者所说的其处世之道,也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 7b50aa1bd7c2: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世故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 江邊一飛鳥:学习了 为人处世要有艺术 令我想读一读红楼梦
  • dfee785a3d3d:作者写的文章很下了番功夫。读了给人很多启发。
  • f134058d15ba: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宝钗,做一位外圆内方的人不容易啊
  • 小二来两斤爱情:人情世故在这现实社会中很重要,既要做到不失体面而又不能随便
  • d4631a644a0a:加油,希望更好的文章!
  • 栗栗栗子姑娘:懂事故,但不弄事故。赞赞赞
  • 五花马00:在路上,还未通读。😊
  • 782197d6cd2b:不小心记住了这句话“不跟人就不会跟错人”。。。。同样,不结婚就不会娶错人吗?
  • 丶小月姑娘:知事故而不事故,外圆内方似宝钗。
  • 34b70002ebe4: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竹啊:谢谢你让我认识宝钗,加油努力学习啊
  • 看见你就笑:幽默者皆有大智,大智若愚
  • 女王范公主病:👏👏👏👏
  • 灵舞:原则哪怕得罪有时还是要坚持,双刃吧
  • e264cd75c851:刘心武大作家却把宝钗说的极其歹毒阴险,整个一活脱脱的反面角色,红楼梦到底怎样去读去把握里面的人物呢?
    关念: @hubing 每个人感觉不一样。我并不是说多喜欢宝钗的人,我只是说她的处世之道可以借鉴
  • 月牙弯:刚开始喜欢宝钗,就那段她偷听别人说话,最后别人开窗她说在找黛玉往黛玉身上赖时开始不喜欢她,人可以聪明圆滑自保,但不能伤无辜之人!
  • 萨布丽娜:问一下作者,应该怎么读红楼梦?
    关念:@萨布丽娜 闫红,刘心武很多啊
    萨布丽娜:@关念 有推荐的评本么?
    关念: @萨布丽娜 你先读,读过之后看各种评本,加深理解,也可以边看原著边看评论。
  • 91ca0b7b1399:突然发现自己平常不经意说的话都是易招来敌人的,看来在说话之道上还要好好花费一番功夫
  • 劣子:作者写的好,赞一个! :+1:
  • 4f7d32cefc14:觉得很受教
  • 二次暮:含蓄和直白都是现在人需要掌握的
  • 阿条蚂蚱:在人际交往中 始终围绕着一个原则:把自己的心态放平 收起所谓的锋芒 有话好好说
  • 仁平君:你可以继续不看红楼梦,但是你必须成熟起来了。
    关念: @仁平君 说得好
  • b487b1d75d20:中国文化具有两面性
  • 9b466c4cf4be:原本不喜欢看红楼梦,现在又想看了
  • 72dfa0805846:受益其中。
  • c075e93f8bb8:受益匪浅
  • 鯊009:😜
  • 一蓑烟雨w:现在我困惑一个问题,中国的文化教人忍、退,但是缺乏一个底线思维。多数情况下,遇到的是别人的无心之失,这时模糊处理挺好;遇到别人的故意为难、故意推卸责任,还是一味责己,我觉得这个是文化不足的地方。西方的直来直去当面指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可以使用,这个正好是我们欠缺的。
    一蓑烟雨w: @关念 分析已经很细致了。大概收敛久了,看到这里有点想法了,没有砸场子的动机哈。
    关念:@北冥的鱼 是的,就薛宝钗而言底线是不明确的,死个人于她而言,不过多花几个钱而已。但是生在中国,做事直来直去反倒成为众矢之至,不能脱离文化语境
  • ddee8f1ca86e:学会为人处世才能真正体会生活
  • 76364df1b958:稀饭。很稀饭
  • miracle_story:受教了,语言确实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
    人在江湖,可长点心吧
  • e5b043368bb5:想看红楼梦了
  • 小白菜的清浅时光:引发了看红楼的欲望 哈哈
  • a203964fd1d4:作者写的真好,小时候看红楼喜欢林妹妹,认为宝姐姐过于世故,所以性格会像林妹妹靠拢,但是那时候只是在家里大家都宠着,也没觉得如何。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身边环境的变化,林妹妹这种性格难免吃亏,看了作者这篇文章,分析的很透彻,可能我不会像宝姐姐一样的周密细心,但是确实需要懂些世故了,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谢谢分享~
    关念:@a203964fd1d4 红楼梦值得多,会有“那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我”的感觉
  • 李蛋:说的好,我只看的标题。

本文标题: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zc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