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作家》第十二章。
日更第426日。华顿夫人在文章《一个小说家的自白》中说:“事实上,只有两个基本法则,第一,小说家应该只处理他力所能及之事,无论是字面上或者修辞上的;第二,一个主题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作者能够从中发现什么,以及他发现的深度。”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异场震惊。
这两个基本法则做到了,那么就是当之无愧的小说家。
从这句话当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呢?我们写作的最终价值是——洞察力和真知灼见——只要写作时头脑清晰,思想常识就不会落入俗套。
2
曾经带着学生玩过一个造句游戏。
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句子:有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女孩长大了,她对金钱的态度,差点毁了她的家。
我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把这个句子扩展成两个段落——也就是把前半部分的娇生惯养陈述一段,把后边他对金钱的态度陈述一段。
十分钟之后,孩子们拿出来了这个游戏的结果,娇生惯养的几种方式,对金钱的态度发生的很多种意外,无不令我瞠目结舌——这两段文字陈述的内容,让我没有办法相信,他们是根据我给出的一句话来完成的。
这又才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件事情是很多年前发生的,但直到今天读了布兰德的这本书,我才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布兰德告诉我这样一个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强调的重点解释造成不同困境的原因,选择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一旦你彻底相信了这一点,就能产生任何有足够情感价值,能够使你全力以赴的想法,并立即使其为你所用。
的确,这句话让孩子们相信了,他们调动自身的各种因素,把这件事对他的吸引力发挥到了最好的一个程度。
3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就不断在问自己:在写作中,生活中的大部分主要问题是什么?次要问题又是什么?
那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想起来使命这个词,就是作家的使命——强调所有的对这个世界赋予想象力的表现,无论在何种程度上。
这么说来,无论哪一种作品,它的出现都是为了说服人。
当你的作品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你就是在说服你的读者,你就是要让读者用你的眼睛看世界,要他同意你的想法。
这一点,你同意吗?
4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
当你发现面对一些问题,你没有确切的答案时,或者说你知道确切的答案,但又畏缩不前,那么你就还没有准备好创作大题材的小说,你还没有能够下定决心的一个主题作为你写作的基础。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布兰德告诉我们说——最好的书来于自己最坚强的信念,看任何书籍都能证明此言不虚。
5
我们知道了怎样不落入俗套;也知道了自己思维的重要性;知道了一个作家的使命,知道了作品就是来说服读者来认同自己;知道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那么就会认定一件事:读书。
那么问题现在已经非常明朗了,当你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拿一本书来读吧。
一路读,一路抛洒问题,当我们能够把这些问题分出来重要的次要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