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林社国学文化经典国学经典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一章 谤君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一章 谤君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3-09 09:04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一章 谤君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说明了何为孝子忠臣。孝子就是侍奉父亲并不想占有父亲的家业,忠臣就是侍奉君主并不想篡夺君主的国家。对于孝子的定义可谓世俗真切,鞭辟入里,人世间有太多“竞取父家”的悲哀故事,韩非子对孝子的定义还和以往一样并没有明确说明孝子具体体现在那里,只说了最不应该做的事,而这种事明显有违社会道德,是自私自利的体现。一个人做事如果剔除了“私欲”那么所作所为都是善的。

同样,对于忠臣的定义也是一样,就是不准篡夺君主的国家,不能破坏君臣的地位,更不能打破君臣的关系。窥伺君位已经逾越了臣子的职能与地位,是私欲的表现,这是恶的开始。韩非子对忠臣的定义就是要将臣子的位子摆正,心态端正,不要有僭越之想。一个人位子摆正了,心态端正了,心也就正了,自然就会恪尽职守,忠诚尽职。

韩非子对世俗社会的观察与认知真是入木三分,看得真切,小到家庭父子,大到国家君臣,从人性的角度既看到了原始野性的表现,又看到了社会属性的重要,他试图用法治的精神来规范人的社会属性(文明),同时也达到遏制人的自然属性(野蛮)。人,毕竟还是人,有人的特性,再文明的外在教育,也无法彻底根绝人的自然属性,比如欲望与贪婪。

为了表现人的自然属性,韩非子还引用他人的说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人世间最为可悲的事情:诽谤自己的父亲,这里的诽谤不是捏造事实,而是公然侮辱,侮辱自己的父亲无能,不像其它父亲“夜寝早起,强力生财”,这和当下有些孩子责怪父亲不努力使自己成不了“富二代”的无耻想法多么的相似。

社会发展得太快,人们生活对物质财富的依赖太强,精神与文明教育没有跟上,中国传统思想出现了断代。现在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责怪父亲无能与要求父亲多挣钱使自己过上好日子是在诽谤其亲。如果亲情的无私付出还抵不过“物质”价值,那就太可悲了,用物质价值来衡量无私精神,这是对社会精神文明的亵渎。中国传统文化去“封建”、复原貌、现代化、再传承、广弘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韩非子讲完了“孝子谤亲”,继续讲为人臣的不忠,他认为“为人臣常誉先王之德厚而愿之,诽谤其君者也。”意思是:做臣子的常常称颂先王德厚,并表示倾慕,这就等于是在诽谤自己的君主了。这一点对于臣子来说非常重要,首先他们不正视现状,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其次是不承认现实,不把眼前的君主当君主。第三不务实,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认不清形势或潮流,怎么能成为时代的英雄豪杰。这个话题对于现代职场也很重要,你整天念叨以前的领导这好那好,现在的领导怎么可能重用你。

对于谤亲与谤君,韩非子认为“非其亲者知谓不孝,而非其君者天下此贤之,此所以乱也。”意思是:做儿子的非议父亲,人们懂得把他叫做不孝;而做臣子的非议君主,天下人却都去称赞,这就是天下混乱的根源。对于“谤亲”的儿子,人们只能说他是不孝,但,“不孝”的思想与行为不会因为他人一句“不孝”而终结,而是还会继续。也许,“谤亲”伤害的只是一人一家,但“谤君”受害的就是一国,面对这样的不忠之为,天下人还称赞,天下必乱,因为君臣关系代表的是社会最为重要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是社会基本关系,这层关系出现的紊乱,社会自然就会失衡不稳。

【为人臣常誉先王之德厚而愿之,诽谤其君者也。非其亲者知谓不孝,而非其君者天下此贤之,此所以乱也。】

不管是国家律法,还是企业制度,都是文化与思想的结晶,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与准则。一切混乱,根源在于对法规的无视与破坏,这本身就是没文化、不文明的表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一章 谤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ft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