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979109/4a3a8d422c367d59.jpg)
前两天做核酸遇到一件事。
这个检测点平时人不多,今天检测窗口却排起了长队。说是长队,其实队伍也就20来个人,按检测速度大概十五分钟能轮到。
排在我身后的是一对夫妻。
一开始我专注着手机,并没有留意他们,但是那位阿姨好像一直在说人太多、工作人员动作太慢等等,每隔一会儿就要抱怨上一两句。我又听她和身旁的男子说,以后不要来这边做核酸了,还是去XX做吧!
旁边的男人一声不吭,也许是习惯了。
我就在排她前面,有点受不了她的唠叨,但又无计可施。
我很想回过头跟她说,阿姨,不管你怎么抱怨,检测的速度不会改变。如果我真这么说不知她会作何感想,想想不太礼貌,忍住了。
一边听着她的抱怨,有点同情她身边的大叔,不知道两人日夜相对,每一天都面对这种聒噪是什么样的感受?
情绪
每当我产生不耐烦或者不爽的情绪时,心中千头万绪,烦躁和愤怒总会不停地在心中翻滚,彼此纠缠,犹如一团乱麻。
为什么我的情绪这么容易受外界影响?我可以置之不理,或者当做什么也没听到,但我越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就越是会在意她的每一句唠叨。
我只能把注意力拉回到手机屏幕上,却很难集中精神,因为她时不时地就会冒一两句话,飘到我的耳中。
忍还是不忍?
一天午餐时我跟同事说了这件事。
她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在我跟她描述了之后,她说——挺好的呀!
我心里有点惊讶——这有什么好的?
同事说,这也是一种发泄,焦虑时有的人会及时把心里的不痛快用讲话的方式发泄出来。
随后她又补充道——说明她的心理很健康。
一边咀嚼口中的食物,一边在心里咀嚼她的话。
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原来可以通过说话来发泄不良的情绪。
也许她是对的。
我总是喜欢把所有的情绪憋在心里,久而久之的确更容易形成焦虑。
妙语
那天下午,一位领导突然造访办公室。
在此之前大家经历了三个月居家隔离,许久没见。
坐在我前排的同事大概过得相当滋润,整个人圆了好几圈。那位领导看到同事的第一眼就说——XX,你怎么胖得跟猪一样?
空气瞬间凝固。
他说话向来口无遮拦我们知道,但想不到会如此不顾别人的面子。
没过多久,领导离开了。
同事们都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说话?唯独“受害者”一如既往嘻嘻哈哈,照常谈笑风生。
有的同事跟“受害者”比较熟,没过多久便问起“受害者”的感受。受害者一脸不以为然,嬉皮笑脸地说,“跟病人有什么好计较的?”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医生与病人
“受害者”平时在办公室里就喜欢活跃气氛,这下子办公室沸腾了。
我知道他又要开始表演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表情丰富,肢体语言夸张地说,“如果在宛平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位病人走进来大放厥词。”
他夸张地瞪着眼睛,“我们作为医生的也只能说,对!你说得对,很好……跟病人一般见识干嘛?”
听了以后我们一个个全笑得脸部扭曲,还不忘夸他心胸宽广,大人不计小人过。
真理
周末一位朋友跟我抱怨老板,我就跟她说了“医生与病人”的故事,说完以后,她大呼痛快,怨气稍减。
这不算是什么恶毒的诅咒,如果真要说起来,情绪病也是病,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嘴而对人恶语相向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病人。
我们真的要跟病人计较吗?如果我们真的被他们激怒,跟他们对骂,那么到时“病人”就是我们自己了。
以后再与人产生矛盾,我一定会把“医生与病人”的故事拿出来,细细擦拭一番,让真理的光彩重新闪耀。
迎新班级 3班 兰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