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初期,面对着软绵绵的婴儿,总有着极大的耐心,愿意蹲下来去聆听他们的声音。
大宝小的时候如此,现在带二宝的心态也是如此。
不知道是母性本能,还是我天生擅长,面对小婴儿,可以很快的感知到他们的需求,并作出回应。通过他们的哭声,很容易分辨出他是饿了,困了还是拉了。
只要及时处理,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平时的状态都会很好。
可能这样让我很有成就感,虽然别人都说照顾小婴儿很辛苦,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开始变得没那么容易搞定,需求也比从前复杂了许多。
有时为了尽快结束当下的事情,会采用一些立竿见影的方法,特别是二宝出生以后,这种方法在大宝身上用得非常多。
比如弟弟要睡觉了,会把哥哥赶去自己看书;饭点到了,会优先安排弟弟吃饭。还有很多类似状况。
哥哥毕竟还是个孩子,有时状态好,会很体贴和配合;有时状态不好,就没那么容易被说服。
妈妈潜意识里,又觉得小宝宝的需求应该先被满足。这个时候,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快速解决问题。
这样一次又一次,将近有一年的时间,积累起了许多的矛盾和冲突。
以前大宝小的时候,冲突过后,我都会带他进行复盘。现在照顾二宝,没有这个精力,再去跟他复盘。
所以今天课程中提到:
长期被忽略的内在需求不会自动消失,而是积攒到一定程度,会以不同的形式爆发出来,为此而付出惨痛代价的是孩子。
我在大宝身上已经看到了明显的后果。
我急于处理小宝的日常,经常会用很不耐烦的态度跟大宝进行沟通,所以现在他正在用同样的方式来回应我们。
自己不耐烦的时候,虽然有察觉,也没有太大的动力去改变。但当大宝原模原样的复制出来时,我才惊觉那种不耐烦的态度,真的让人感觉很难受。
所以该调整的还是自己。
认真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总会优先安排小宝的吃喝拉撒睡。可能是因为,他的需求对我来说更好解决,也更容易得到正向反馈。所以选择了先解决他的问题。
也有另外一种原因,是把小宝哄睡后,才会拥有难得的自主时间。
当我指责大宝只顾着自己,不愿意给妈妈帮忙的时候,其实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没有考虑和顾及他的感受。
我作为一个大人,都没能照顾好他的情绪,他作为一个小孩,怎么能照顾到我的情绪呢?
我应该成为他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负面教材。
还是回到了上节课的内容:
无论是习惯规则,还是言行品德,都需要表里如一的给孩子做楷模。
我也许做不到最好,但是我会尽力。
明日计划:
“睡前聊天”对于平复彼此的情绪,了解彼此的感受,是挺有帮助的一个活动。
现在可能没办法每天都做到,那明天开始制定一个计划:
规定一周的最少次数和时间,并且想好聊天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