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习惯对于写作习惯的影响不说自明。这星期一直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也写了关于主题阅读技巧方法的文章,今天想来八卦一下古往今来众多著名学者、作家的读书的趣味小故事,让大家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对于书的热爱,学习他们的阅读精神。
①司马光
大文豪司马光小时候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
点评:为了早起,睡前喝了一肚子水。司马光的这种做法也是我们很多人在小时候做过的事情,可爱、令人忍俊不禁。这位能编写出《资治通鉴》的大人物,也曾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但他对书籍、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鞭策着他去坚持每日早起读书,勤奋学习,终成一代名家。
②张广厚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点评:张广厚先生曾说:“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这位高中数学次次考试接近满分、北大数学系六年成绩全优、以自己的姓氏来命名数学定理的“学霸”,也用亲身实例证明了:要想成为不一般的人,就必定要做到一般人轻易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我们想要读好书、吸取知识,虽不说翻阅半年,至少也要先反复读一本书到理解透彻。
③黄侃
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点评:狂狷,孤傲,疯子,名士,好游历,好读书,好骂人,桀骜不驯,不拘小节,性情乖张,特立独行……黄侃留给后人一串关键词和趣闻轶事。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先生能对其所治经、史、语言文字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这恐怕连所谓的“记忆大师”也很难做到。若追其原因,也就是上述的对书籍的“入迷”而已。
④曹禺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点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作为与鲁迅、茅盾齐名的文学泰斗,“东方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看起书来简直就像一个“疯子”,一切其它都不管不顾。但若不是凭借这种“疯狂”行径,又怎可以创作出如《雷雨》般的传世之作?
⑤闻一多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点评:“洞房花烛夜”乃是人生大事,闻一多先生读书入迷以至于忘了迎娶美人入房,真可谓是爱书爱到了癫狂的程度。相比之下,我们平时因为一点点外界的动静、诱惑就难以专注读书,实在惭愧。
⑥列宁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先生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点评:把一首诗背下来需要读多少遍?列宁回答说:“只要读两遍就可以了。”一直对列宁读书速度、理解深度和记忆力表示钦佩,心想要是自己可以做到这样该有多好。现在看来,列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理解、记忆能力,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是分不开的。怎样的阅读习惯造就大师巨匠?
结语
很多名家大师们在读书学习上都有着各种奇闻逸事,事虽不同,但无一例外地反映出他们在读书时候的专注、投入、热爱。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够有所突破、有所成就的,必定是哪些能够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做到常人所不能做之事的人。我将此称之为“沉潜”精神。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便是能够用一辈子把一两件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反观现在这个被成功学、鸡汤、快速阅读术充满的时代,“快速成功”诱骗了无知少年,“斜杠青年”把人们带进了“本末倒置”的陷阱,年轻人对成功学鸡汤趋之若鹜,以为翻几页书、听几次课、进几个私密群就能速成。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全民阅读、全民写作的时代已经来临,但离全民“优质阅读”、“优质写作”还相差甚远。
读书只追求速度和数量,写作只追求访问数,把自己的心寄托给了这类虚无缥缈的指标,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浮躁不堪。专注精神何在?坚持的信念又从何寻找?
每一次的写作、阅读都是一次灵魂的对话,一次与大师、名家的交心。在对名人大家的追寻、探索中,我感受到他们对于自己事业的热爱与专注,并以此鞭策自身,在专注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写作、阅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只要你认真做好,也能到达顶尖,你就是下一个大师。
网友评论
作者多写这样的文章,支持!
养成一个习惯,坚持多年,逐步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