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到老郭的点评,关于大概念的。想起了旧作,翻来贴上。
近期重读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并且笔记了要点。在笔记过程中,我发现了叔本华关于概念学习观点的颇为有趣的地方。下面简单摘录,提出一些思考。
首先,叔本华认为,教育是通过概念、格言对人性发展作出一种理性的引导。(第五章《建议和格言》之中,第三部分《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第21-46节)》第30节)“人的发展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要借助概念和格言以获指引”,“理性是人为的性格,并不发自内在本性”。叔本华引用贺拉斯的格言指出,天性(内在本性)会折回头来对抗外在的约束。叔本华认为,教育就是通过概念和格言的指导,不断练习,培养习惯,来形成理性。
在第六章《人生的各个阶段》里,叔本华指出,在儿童期,孩子通过单个事件、场景来了解生活本质,探索自己的目的。叔本华认为,“概念知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对事物真正本质性的认识,相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亦即我们知识的真正内容,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所作的直观把握”。叔本华的观点是,直观把握的知识才能够形成对事物的真正本质认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进一步强调,“经由自身的认识,任何方式的灌输都无能为力,智力、道德——不来自外在,而源自自身的本质深处”。
粗略一读,觉得叔本华提出了关于概念学习的近乎矛盾的观点。仔细品味叔本华的原话(当然,这已经是译文了),前者是概念学习对于人格成长的作用。叔本华认为,人格成长必须依靠概念。第二句话指向的是概念知识的局限。对于世界的本质把握必须依靠直观把握。这看似矛盾的观点既肯定了概念和理论学习的作用,又指出了其局限性。叔本华关于概念学习的观点,有对立也有统一,这是教育的悖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