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物🌐名人名篇🌍
第三章 刀尖上跳舞的战略外交家——张仪(五)

第三章 刀尖上跳舞的战略外交家——张仪(五)

作者: 孤单的飞翔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23:27 被阅读11次

                          13

    公元前322年,张仪回到母国魏国,担任国相。

      我们无法知道张仪此刻的心情。从一个到处遭人白眼,被人蔑视冷漠,一贫如洗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前呼后拥,一呼百诺,人人仰视的国相,他凭着自己的才能获得了今天的地位,看着那些旧相识和曾经把他拒之门外的高官贵族们在他面前点头哈腰争相献媚,张仪心中的畅快达到了极点。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衣锦还乡的张仪很得意,非常得意,他记得自己曾发誓不到功成名就不回魏国,如今他做到了大权在握,他回来了!

      尽管张仪很得意,可是他并没有忘形。他清醒地知道,今天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来自秦惠文王的信任和提拔,来自身后秦国强大的国力。所以,他此来魏国的目的就是让魏国亲秦、亲秦、再亲秦。

      于是,张仪处处摆出一副谦逊的姿态结交魏国的权贵,但是对魏惠王的态度却是怀柔中夹带着强硬。

      魏国的态度取决于魏惠王,而这个一贯自高自大的魏惠王从来不是个老老实实任人摆布的人。

      张仪看人的眼光很准。魏惠王很清楚张仪弃秦相不做却来魏国做魏相的目的,他一开始想用财帛美女拉拢张仪,后来又用故国乡情打动张仪,可这位张先生好像对财帛美女不太热衷,也不像公孙衍那样对故国旧情难忘,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偏向秦国。

      魏惠王绝不甘心就此成为秦国的附庸,这不符合他的性格。他偷偷派出密使联络齐楚,准备对付秦国。

      张仪来魏国的目的就是盯紧它,魏惠王的小动作怎能瞒得过他的眼睛。他迅速通知的秦国,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这次还是老办法。

      接到张仪密报后,秦国立即出兵,按张仪的谋划,很快攻占了魏国防守薄弱的曲沃和几处城邑。

      老办法就是好办法。魏惠王慌了,急忙请张仪出马,并且表示从此再不摇摆。

      得到了魏惠王保证,张仪也很满意,一封书简,秦国退兵,风平浪静。

      这下魏惠王老实了,秦魏韩连横的稳定有效地震慑了齐国和楚国,其他的诸侯国更是不敢稍动,秦国也变得越来越强。

    不久,魏惠王去世,魏襄王继位。

      魏惠王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一共在位五十年。这五十年也是魏国由盛转衰的时期,本来战国初期魏文侯和魏武侯已经给魏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强大的魏国一度令周围的诸侯国噤若寒蝉,自从魏惠王继位以来,他好大喜功,识人不明,盲目出击,自以为是,浪费了大量优秀人才,耽误了魏国称霸的机会。他死后,魏国再也没能兴盛。

                        14

      魏襄王继位后,一度销声匿迹的公孙衍又开始活跃,他早在魏襄王还是太子时就特别注意搞好关系,此时当然受到重用。在公孙衍的影响下,魏襄王的态度也从亲秦转向了暧昧。

      为了增加魏襄王对秦国的信心,有必要展示一下秦国的实力。于是,张仪策划了一场远征,让秦国的军队通过魏国去攻击齐国。

      应该说这次出兵在策略上并没有什么不妥,削弱齐国早就是秦国的既定战略,可是,却出现了张仪没想到的结果:

      强大的秦军竟然败了!

      在齐国境内,秦国远征军被齐国天才将领匡章击败,狼狈逃回了秦国。这个结果让魏襄王更加摇摆,张仪在魏国的日子顿时不好过了。

      这段时间,秦惠文王对于身在困境中的张仪表示了最大的信任,并且通过秘密渠道赏赐给了张仪大量财务,帮助他度过危机。大王的信任和关怀令张仪感激涕零,更加坚定了对秦国的忠诚。

      半年后,秘密出使的公孙衍传来了楚王一封书简,里边说张仪在楚国就是个品行不端,言而无信之徒,如果魏襄王罢免张仪,楚国愿意做魏国后盾。

      山雨欲来风满楼,张仪的处境越来越危险,甚至有可能丢掉性命,他不得不辞去魏相,回归秦国。

      公元前319年,担任了四年魏相的张仪辞职回秦,立刻被秦惠文王重新任命为国相,同时,积极准备应对国际危机。

      张仪知道,这次他被逼辞职都是公孙衍在背后捣鬼,而且公孙衍绝对不止于此,他下一次出手一定会挟雷霆万钧之势而来。

     

                              15

      张仪猜的没错,公孙衍这次出山做足了准备。

      此前,公孙衍已经和张仪斗过两个回合。

      第一回合中,公孙衍采取靠拢齐楚等大国的策略,希望联合大国遏制秦国。他成功地组成了魏齐联军,并且小试锋芒,攻占了赵国几个城邑,还没等他进行下一步,嗅觉灵敏的张仪就以最快的速度集会齐楚大臣,晓以利害,很快拆掉了他想象中的齐楚魏联盟,第一回合失败。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公孙衍见大国靠不住,便针对张仪的“事一强以攻众弱”的连横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合纵政策,于是就有了“五国相王”。没想到,张仪还没出手,齐楚的反应就已经令魏国吃不消了,他并没有等来希望的众国合作,五国联盟也土崩瓦解,最后反而要秦国来解围,造成了支持自己的惠施罢相,张仪出任魏相的不利结果,第二回合惨败。

      公孙衍从来对自己的才智很自负,至少觉得不低于张仪。经过日夜苦思,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疏忽了楚国,对这个老牌强国估计不足。

      楚国称王时间最久,在齐桓公时代就能与中原诸侯抗衡,而且实力雄厚,时刻觊觎着中原。但是这个国家运气不太好,先是被齐桓公压制,又被晋文公压制,好不容易三家分晋,又被强大起来的魏国压得不能动弹。如今好不容易等到魏国衰弱了,它随时都想把自己的势力侵入中原,其野心丝毫不亚于秦国。也因此,魏国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引起楚国的强烈反应,自己这两次失败,与其说败在张仪手里,不如说败在楚国手里,尤其是这次五国相王。

      因此,要想对付秦国,必须把楚国拉过来,至少要做到不能让它对魏国的战略意图产生误解。

      公孙衍理清了思路,准备行动了。恰巧魏惠王去世,一向与他很亲近的魏襄王继位。公孙衍大喜:真是天助我也!

      经过与魏襄王商议,公孙衍先是到了韩国,说服韩王听从魏国,然后又到了赵国,又说服了赵太后和赵武灵王,然后去往燕国,经过齐国,最后到了楚国。

      此时在位的是楚怀王。这也是个有为君主,最喜欢贤能有才之士,公孙衍大名鼎鼎,“犀首”称号十分响亮,楚怀王给予他高规格的接待,公孙衍趁机提出了他的合纵主张,说明了秦国的威胁,尤其是说明了合纵的目标就是秦国。

      楚怀王认同了公孙衍的合纵,他看到了这是一个削弱秦国的良机,并且答应到时候会出任联盟的“纵约长”。

      公孙衍还说服楚怀王写了一封书简,诋毁张仪,逼得张仪黯然离开魏国。

      一切都在顺利进行中。回到魏国的公孙衍马上被魏襄王任命为国相,一手操办合纵事宜。

      公元前318年,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正式合纵,由楚怀王担任纵约长,六国组成联军,共同讨伐秦国。

      第一次合纵攻秦正式开始。

                            16

      攻秦联军如同潮水般漫过黄河西岸,直抵函谷关前,边关告急。

      秦惠文王慌了,急忙聚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众人的目光很自然看着相国张仪。

      张仪面色如常,不慌不忙奏道:“大王不必惊慌,且听臣一一道来。”

      他竖起一个指头:”第一,燕国基本上不参与中原事务,又不想与中原诸侯太过疏离,这也是它参与此次合纵的原因,燕王的王后还是大王的女儿,与秦国一向友好,所以,臣断定这次燕国不会出兵。”

      他又竖起了第二根手指道:“齐国地处东方,路途遥远,就算秦国失败它也得不到秦国的土地,还不如坐山观虎斗,在后面看看能不能捡点别的便宜,臣已经知会齐王,劝他等战局明朗后再采取行动,所以齐国也不会轻举妄动。”

      然后,张仪又竖起了第三根手指:“至于楚国,虽然怀王同意担任纵约长,可是他对三晋的戒心远远大于对秦国强大的担心,臣已经修书一封,告诉楚王,一旦秦国失败,三晋势力膨胀,下一个目标就是楚国,当然了,臣对齐王也是这么说的,楚怀王是个聪明人,楚国与秦国多年友好,怀王只是一时听了公孙衍的蛊惑才出兵,我相信,他想清楚后就会退兵……”

      见张仪停了下来,秦惠文王问道:“那么,还有三晋呢?”

      张仪把手掌张开,用力一挥,傲然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就是了,难道秦军还怕了不成?”

      一席话说的秦惠文王豁然开朗,文武大臣点头称是,众将军纷纷请战。

      秦惠文王命大良造樗里疾统军二十万,迎战联军。另外,给西方的义渠国送去财帛美女,安抚这些蛮夷,以免他们节外生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章 刀尖上跳舞的战略外交家——张仪(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vn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