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文字散文人物
张幼仪:半世追逐,半世盛放

张幼仪:半世追逐,半世盛放

作者: 倾若尘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21:32 被阅读33次
张幼仪:半世追逐,半世盛放

爱一个人深入骨髓时,便以他喜为喜,以他悲为悲,以他痛苦为痛苦,以他难过为难过。对于自己的情绪,则深深地埋在心底,不动声色。等待夜幕降临,躲在黑暗中,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让泪水逆流成河。当太阳升起,推开窗,打开门,脸上又是无懈可击的微笑。

为了他,化作尘泥,遍体鳞伤,一切都值得。可是,当那人故意撕裂刚愈合的伤口,无情鞭笞时,才发现这疼痛如此的难以忍受。当痛苦达到极致,才发现不如转身放手,活出更精彩的自己。经年以后,蓦然回首间,才发现或许应该感谢那人,若非一无所有,又怎会一无所惧,命运逆转,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民国烟雨中,多情的才子,绝色佳人。短短三十几年,留下的风流轶事,文章佳作,不胜枚举。不论怎么推算,张幼仪都会占有一席之地。或许有人熟知她是因为徐志摩,但是我相信更多的人是因为她华丽的转身,涅槃后的蜕变。

岁月悠悠,时光辗转,曾经的我们憧憬着未来,渴望快快成长。可是某一刻,当皱纹爬上脸庞,青丝熬成白发,才明白,原来时光摩擦,转瞬天涯。

1900年12月29日寅时,江苏省宝山县的张家迎来了一位新生命。父亲张润之为她取名张嘉玢,小名张幼仪。在那个时代,女子身份地位低下,因为终究要嫁人,成为别人家的人。

家里人从小对她灌输的就是礼仪孝道,三从四德,潜移默化间融入了她的骨血,剔不出,丢不掉。在家从父,嫁人从夫,对待公婆要恭敬,知书达理,不得违背公婆丈夫的意愿。这成为了她一生的信仰,即便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她依然遵从着。

父亲是有名的医生,对日常饮食,都颇为讲究。母亲对父亲言听计从,从不反驳。这对小小的幼仪影响颇深。小小的幼仪认为,夫妻相处之道就是如此,她必须遵从父亲的安排嫁人,也要像母亲听从父亲一样听从未来的丈夫。

而在整个家庭中,最喜欢幼仪的是他的二哥。外边世界的精彩纷呈,总是让小小的人儿心驰神往。除了二哥外,就是四个对她最好。当她行差踏错时,四哥总是及时提醒她。

转眼间,张幼仪三岁了。旧时代的女子,都要过缠脚这一关。因为三寸金莲,才是美。小小的人儿,像往常一样把脚放入热水中,还没来得及反应,阿嬷便把湿布缠到了小小的脚上。她哭得撕心裂肺,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母亲和阿嬷。

那个时候,如果缠脚哭闹传出去,会令家族蒙羞,如果缠脚时不哭不闹,乖乖的,则会成为骄傲。在张幼仪喊叫了三天后,二哥实在不忍心她受此折磨,便向母亲求情,并承诺若将来妹妹因为一双大脚嫁不出去,他负责养她一辈子。

虽然只缠过三日,但是对于旁人来说这双脚还是缠过的,不是正常的。谁曾想过,看似跳出火坑的张幼仪,“缠脚”二字还是让她背负了半生。

落雁修竹,月升日暮,睁眼闭眼间,张幼仪十二岁了。这一年,她已经有了十一个兄弟姐妹了,但是母亲又怀孕生子了。

这一次,母亲差一点命丧黄泉。或许是上天怜惜,又或者命不该绝,她战胜了死神,活了下来。只是身体受损,万分虚弱。照顾小家伙的重任,落在了张幼仪的双肩。其实,她还是个孩子。

[if !supportLists]一次,    [endif]她陪妹妹玩耍时,一不小心摔到了妹妹。恰逢父亲路过,二话不说就给了她一巴掌。因为她没有看顾好妹妹,更因为她不够端庄稳重,像个野丫头。张家是名门望族,怎么能允许自家姑娘如此的东跑西跳。

这一巴掌,让张幼仪委屈的流泪,但是却不敢吭声。她只能哭,不住的哭。看似万千繁华的家族,成为一把厚重的枷锁,锁住了身体,也禁锢了灵魂。不允许丝毫的不合理,更没有自由。

后来,祖父去世,各种恩怨纠缠,让张润之一气之下带着全家搬离了张家大院。他们不再受张家庇佑,成为了普通人。直到十年之后,恩怨消除,真相浮面,他们才洗刷了冤屈。

旧时代的女子,只需要遵守三从四德,恪守妇道,孝敬公婆,上学几乎上与她们绝缘。张幼仪的父母曾说:“女孩子生来就是为了结婚,你的留在家里时刻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

而张幼仪之所以能和大姐一同去上学,不过是因为父亲觉得学校养育女儿比自己养更划算。她学了《孝经》《小学》。当报纸上刊登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时,她开心的告诉了父亲,最终父亲同意了她的请求,她开心极了。

她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花谢花开,她在学校已经生活了三年。但是她必须离开了,因为四个做媒,为她找了一个婆家,对方就是素未谋面的徐志摩。

千般不愿,万般不想,她还是离开了学校。骨子里的屈服,遵从,让她不得违背父亲的意愿。这是父亲和四哥选的人,她没有意见,因为她一直都知道。

就这样,她嫁给了徐志摩。那场婚礼,声势浩大。端坐在新房中,内心忐忑,她仰慕这个大名鼎鼎的才子。她想象着他温文尔雅,与她携手年华。可是想象有多美好,梦碎时就有多痛心。

翘首谨盼,换来的是一句“乡下土包子”和一抹决绝的背影。她呆愣的坐在床沿,不哭不笑,停止了思考,仿若是一具木偶。从此,她的生活就剩下了侍奉公婆,独守空房。在那人的眼中,没有丝毫她的影子,有的只是厌恶之情。她以为恪守本分,忍让付出,压抑自己,能换回来他的怜惜,百炼钢会化成绕指柔,只是随着日子的往复间,所有的希冀都化为了幻影。

后来,终于成为了他的人,甚至历尽千辛万苦,痛到死去活来才生下阿欢,大名徐积锴。在这个尘世间,她终于有了自己的亲人。不像娘家人那样处处让她忍让,不像婆家人那样让她小心翼翼,更不像丈夫那样对她不闻不问。对于徐志摩来说,有了儿子也是极为开心的,可是他开心的是终于有了传宗接代的人了,这下他更自由了。

阿欢一出生,就备受宠爱。因为徐家偌大的家业,只有徐志摩一个儿子。张幼仪初为人母,各个方面都不娴熟,婆婆总是指责她这样不对,那样不可以,一味逆来顺受的张幼仪,只能双手互相揉搓着,站立在一旁。

而徐志摩对她的态度并没有丝毫的改变,对于家中这个为她侍奉父母,养育儿子的妻子,只有嫌弃。但是生命总会在不经意的转角发生改变,此刻身在国外的徐志摩来信,让她去陪读。这也是首次在信中提到了这个总是被遗忘在角落的妻子。总是聚少离多的人,将要久别重逢了。张幼仪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到他身边,告诉他她的改变:学习了诗文、琴棋书画、针黹女工······

可总是事与愿违,背离自己的幻想。在船上飘荡了三个星期,看到心心念念的人时,那冷漠的目光让她把即将脱出口的话重新咽了下去,还没来得及绽放的笑也收凝结在了脸上。看着走在前面的决绝身影,那些在心头婉转的话语,满怀的期待,全都埋葬在心底深处。

本以为从此后,便可琴瑟和鸣,相依相偎,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笑话。时光匆匆,世事变幻,她没有盼来丝毫的改变,却等来了一句“离婚”。在那个时代,被休是奇耻大辱,令家族蒙羞。她感到了心碎,她终于明白,所有一切都是她的虚妄,都是泡沫,她怎么也追赶不上她的脚步,因为他从不给她机会。

这时,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她侥幸的以为,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拯救她的稻草,或许看在孩子的面上,徐志摩会回心转意。当徐志摩冰冷的话语说出口,那句“打掉”让她好不容易粘合的心,再次碎成粉末。她早该想到这样的结果,不该心存侥幸。他不喜欢她,所以她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嫌弃。

多亏了张幼仪的哥哥,张幼仪才在国外得以存活。她带着生下的小儿子彼得,开启了新的生活。就算离婚又如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让她觉得可笑。再软弱的人,在时光的磨砺下,在苦难的折磨中,都会变成金刚不坏之身。她无所畏惧,白天上课,好朋友朵拉就照顾小彼得,喂他牛奶。谁曾想,牛奶会要了彼得的命呢?

当三岁的孩子,经受了无尽的疼痛折磨,因为寄生虫而离开人世时,张幼仪欲哭无泪,她不明白,老天为何如此的残忍?世上所有苦,都让她尝了个遍。原来还有比心碎更痛的痛,原来有种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行尸走肉般过了几日,她失声痛哭。为小家伙办理了简单的葬礼,为了让他魂归故里,必须火葬。对于旧时的张幼仪来说,这是多么的残酷呀!

后来徐志摩抱着彼得的骨灰放声痛哭时,才终于有了一个父亲的样子,张幼仪也终于明白,徐志摩并非是绝情冰冷之人,再冷血无情的人也有心底柔软的一刻。

外国他乡,留给张幼仪的只剩下伤痛。她想念故国的山水,故国的亲人。于是,她踏上了归程。

舟车劳顿,回归故里,迎面扑来的气息如此的陌生。兄弟姐妹,各自成家。记忆中的家,也不存在,早已搬迁他处。在家稍作休整,她便向徐家走去。虽然已经不是徐家儿媳,但是纲常道德的教养,让她对徐家父母的责任还在。尽管此刻徐志摩已经娶了如花似玉的陆小曼为妻。

国外的生活,文化的浸润,让她早已经脱胎换骨,蜕变成蝶。离婚、丧子让她练就了百毒不侵的本领。张幼仪曾经说过:我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

后来母亲的离世,她虽然痛不欲生,从此再也没有人对她嘘寒问暖,再也没有机会从口中喊出“母亲”二字了。生命无常,于她早已经是家常便饭。

因为母亲的与世长辞,让父亲整日郁郁寡欢,百日后,也追随母亲而去。张幼仪终于明白,爱情不是风华雪月,虚无缥缈,也不是常挂在嘴边的卿卿我我,而是将爱融入生活细碎中,不显露山水,却情深义重。

父母去世,她没有了依靠。还有阿欢要养育,她不能坐吃山空,必须养家糊口,找寻工作。

在国外接受的教育,终于派上了用场。她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兜兜转转,走走停停,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后来,接管银行,她的天赋异禀,经过努力,所有的困难都得以解决。

中国的传统与国外的流行,碰撞在一起,张幼仪发现了商机,创办了云裳时装公司。她终于活成了她自己,再也不依附于任何人,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她心中无恨,也无怨,只有责任和使命。她依旧照顾徐志摩的父母,甚至养活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把儿子阿欢教育成才,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曾经斑驳的岁月,布满荆棘的路途,遥远的记忆深处,仿若一场华丽的旧梦。梦醒后,她扬帆起航,抛下曾经的颠沛流离,努力的盛放,活成了最优雅的女人!

相关文章

  • 张幼仪:半世追逐,半世盛放

    爱一个人深入骨髓时,便以他喜为喜,以他悲为悲,以他痛苦为痛苦,以他难过为难过。对于自己的情绪,则深深地埋在心底,不...

  • 半世忧伤,半世安然——张幼仪

    郑重声明: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九月星空推文团推荐阅读,双鱼座9号! 一个人,一本书,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夏日午后...

  • 张幼仪:民国时期真正值得被人敬佩的女子

    张幼仪与徐志摩是结发夫妻,但是知道张幼仪的人很少,了解张幼仪的人更少。张幼仪这几个字似乎总是要与徐志摩联系起来才能...

  • 张幼仪:民国时期真正值得被人敬佩的女子

    张幼仪与徐志摩是结发夫妻,但是知道张幼仪的人很少,了解张幼仪的人更少。张幼仪这几个字似乎总是要与徐志摩联系起来才能...

  • 半世浮华半世梦,半世流离半世人(句句人生!)

    浮华背后有沧桑,人生起伏有担当。 人应该活的精彩一些,这世间的百态不该约束我们的任何的善良。现实的无奈,人情的冷漠...

  • 半世

    半世年华半世烟,半世不羁半世舛。 何日红尘不困身,五湖四海赋桃篇。

  • 半世浮华半世僧

    —— 悲欣交集李叔同 打开kindle阅读,看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境界,突然联想到高中的时候非常喜...

  • 半世书生半世颠

    1. 宋清和出生在贵州的农村,是家里的老大,在他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和四个妹。 那个时候,还是按公分发粮,宋清和的爹在...

  • 半世疯癫,半世清闲

    2016.12.22 ​昨晚刷微博看到了一句话,半世疯癫,半世清闲。感觉很有意义,疯癫久了会累,所以我们都需要清闲...

  • 半世浮萍,半世怜

    这样的季节,在外面似乎很难看到青色,当然是我所喜欢的,如夏天的荷叶,现在早已经残败,还有飘在池塘的上面的浮萍,早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幼仪:半世追逐,半世盛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l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