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于2022年10月离开我们,现在近一年了。我们尊重父亲的遗愿,把父亲的宝塔带回了家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回到他父母及祖宗的身边。入土为安,魂归故里。
这几天我跟亲戚接触,了解到父亲的一些事情。
父亲在3岁时就没有了他的爸爸(就是我的爷爷,原来他是建筑工人,后来出了点意外),当时奶奶带着父亲还有个太爷爷,生活非常艰苦。家里没有地,奶奶靠给人打工得一两担谷,有时太爷爷去讨饭,给孙子(我的父亲)吃,而奶奶和太爷爷吃稀得见底的粥维持着,后来太爷爷饿死了。这些悲惨生活都在1949年以前。
提起入伍当兵,1953年,17岁的父亲背着奶奶去报名当兵,求他的姐夫签字得以参军了,当时是参加志愿兵。
父亲到部队后才写信告诉我的奶奶。信回来,奶奶不识字,让识字先生读出来,奶奶哭得稀里哗啦。
爸爸去到部队,非常努力,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个月后就提干了。有人说他运气好,可是他在炊事班、汽车连、炮兵团都踏踏实实,一切听从部队安排。
1958年回家探亲时,可以说是村里最厉害的小伙子,年轻有为。我父亲身高174,眼睛特别亮,鼻子很高,除了晒得比较黑,但非常帅。
母亲个子不高,不过是隔壁村一枝花,年芳18,在村长介绍下父亲认识了母亲,1958年结婚。一年后父亲把母亲带到部队,从此夫妻恩恩爱爱。
母亲说父亲一直以工作为重,就算孩子出生两天,父亲也出差学习,母亲一个人带孩子,等父亲回来时孩子已经满月了。父亲也许对母亲以前辛苦有点愧疚,他退休后争着做事,如买菜、洗菜切菜、洗碗,买母亲喜欢吃的水果。
父亲的部队在海南岛,这支部队计划是上前线,做好了战备,母亲都帮他按要求在衣服里缝好名字、血型等等,最后这支部队没有去。
父亲1963年转业,本来去广西的名额不是他,父亲就自告奋勇说他去哪里都行,就这样他来到了广西,长达了60年的广西工作和生活。
父亲只读了几年民办私塾,但后来在部队加强学习,到工作时总是做得很出色,不过文凭缘故却影响了他的提拔,他倒是想得很开。
在我记忆中,父亲写了一手好字,我经常看到父亲抄抄写写,可惜我就没得遗传。
父亲一直以来都很兢兢业业,优秀共产党员当之无愧。年轻时单位曾经接待一位有名人物,父亲的出色,对方回去寄来一张支票,美元,父亲马上如数上交。不拿别人一分钱,这是他的原则。
父亲从小苦日子惯了,一直到老都很节俭。衣服补了又补,而且眼力很好,80岁都能穿针,缝缝补补。吃东西更加,从来不浪费,好东西不舍得吃。
有一次父亲出差回来,看到一碗骨头,他拿起来啃得有味,其实那是孩子们吃掉肉剩的骨头,他知道了也一样乐呵呵。父亲这一辈子最爱吃肥肉,可惜年纪大有所控制了。
退休后单位分新房,他的亲家问想装修怎样,他说最简单的,亲家说你是领导,得装好点,省得别人小看你。父亲说一个退休人员,谁嫌弃谁,我一偷二不抢,不贪污受贿,活得舒服自在。
家里就只弄了石膏线,刷了白墙壁,家具都是孩子们淘汰下来的,新的家具也是子女买的,也不贵。
但我的记忆中,父亲对亲戚很好。我们四兄妹还有奶奶需要照顾,可是曾经一个月68元的工资都能省下来到过年分给大家,外公、舅舅、大姑及三个堂弟,就算是村里人,都很热情待人。
祖宗这一片墓地是父亲争取来的,原来地方被某征收,由于触及到祖祖辈辈的事以及金钱谈不拢等等问题,个别村民闹事,引起紧张氛围,纠纷眼看闹得越来越扩大。父亲为这件事回到村里。他对村民说,你们相信我就听我的。父亲在村里德高望重,大家都很听他。而父亲在另一边只是摆出事实。两边调节,不仅为村民征得应该的利益,也主动以身作则,积极支持顺利搬迁,避免了大纠纷事态的蔓延。
当时村里划出200平米地作为奖励,结果父亲没有要。
说真,这片土地真好,一边是村房子,再后面是山,一边是大海,面朝大海,背靠山,福地。
我有点后悔,以前跟父亲沟通太少。他也不爱跟我们子女说以前的事,其实他以前每次回到村时话很多,跟村里人很好。
如今,我要好好照顾我的母亲,这也是父亲交办的事。
只要母亲身体好,我会每年陪着母亲回村,家乡亲情割舍不了。
我其实一直都觉得父亲就在我们的身边,看着我们。
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回乡日记4(2023.9.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