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进来一个学期了,之前的自豪和兴奋已然随着时间的消逝慢慢退却。更多的问题不断浮出水面,让人遐思不断。
以下几个问题,不断地让我思考就读翻硕的价值。
1 为什么读翻译硕士?
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考翻硕,为什么报考口译。
之前觉得自己在本科学校很牛叉,觉得自己的英文过专八,觉得自己很适合做同传拿高薪。但是,当接触到真正严格的口译培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反应能力不够,毅力不足,词汇太弱,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自信心也受到重挫。我之前一直自以为傲的上海高口也顿时觉得宛若浮云。无论是视译、交传,还是口译产出的流利、信息的完整、词汇的简练、心理素质的稳定、语音质量,都不是我当初自认为还可以的英文水平可以hold住的。所以,就像是重新建造一把剑,我又得把自己以前没有积累充足的东西恶补回来。
早知道如此,不如考试复习的时候拼命记忆些东西,因为绝大部分同学会在考上后把英语抛开,然后疯狂的玩、自我补偿。现在越来越发现,英语学习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网上看到很多人说英语多少天可以突破到什么境界,培训机构也声称交多少钱保管你英语达到什么水平,那果真如此?我不否认短期猛烈进攻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英文综合水平,但是长期不积累的话,会陷于某种学习洼地,一直很难上升。
所以,真正的大师一定是靠时间和精力支撑起来的。英语水平的高低,不是靠出国,不是靠猛攻,不是靠考试考证过级,不是依仗辅导,而是要借助自我学习领悟,辛勤积累和应用,方可成大才。也以此勉励自己,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译多反思。努力。
2 除了英语,我会什么?
我一直在问自己,除了英语,自己还会什么,后来想了想,还会很多,吃饭睡觉打球。但是核心的竞争力却不明显。这样很直接的一个结果是容易在就业市场被替代。
英语只是个语言工具。这个世界,懂英语的人太多了,比英语专业英语好的大外同学大有人在。所以学习英语,或者是其他语言,被其他人替代的可能性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只是懂点英语。文学懂会背诵几首诗歌?语言学讲的出所以然?翻译会翻译一份说明书吗?有的时候真觉得很是悲哀,大好青春学的东西毫无用武之地。这部分是教育体制的原因,部分也是我们自身没有学好学深。一言以蔽之,不能融会贯通。
突然觉得,英语当和某个专业结合方是最完美的。这样,既有专业又有外语,不至于一手长一手短,阻碍发展。我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都是脱离实践的,研究也是如此,因此,要多实践。做翻译,和老外对话,写作,用输出去检测自己所学,当是一法。
相信自己,扫除恐惧。纵然面临诸多挑战,还是要毅然得去奋斗,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这个专业。我也这样鼓励自己,不要丢英语专业的脸,所以会更拼命去学习,因为毫无专业优势可言。
3 翻硕的未来?
本人所在院校的30位翻译硕士毕业生,只有不到4人直接从事翻译工作,大部分都是从事和英语有关的岗位。也就是说,多数人只是发挥了英语这门工具的左右。
当然,这种就业现状和翻译行业自身的鱼龙混杂不无关系,和个人的志趣也联系紧密,但是至少表明,不是读了翻硕,就可以成为一个混的不错的口译员或笔译员。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语料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壮大,翻译被替性代的可能不断提升。2007年设立的翻译硕士,不到10年,是否就成了一块鸡肋?内在的育人价值在哪里?语言技能、转换能力、职业素养、知识储备等翻译子技能是否能够在目前放羊式的研究生教育背景下通过翻译硕士教育获得显著提升?这些都值得思考。
至少本人觉得,翻译硕士三年带给我的,更多的不是翻译技能上的增长,也不是语言功底的提升,而是格局认知的变化。从一所二本院校到985学校,虽然变的只是学校,但是我的认知和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不是说985就如何,而是它带给你的变化,让你自己不得不服气。名校给你的,在这一方面,肯定多于非名校。
学习唯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定期的复盘,是对自己走过的路,最好的脚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