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读书悦读
怎样沟通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怎样沟通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作者: 谭谭Hetty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15:07 被阅读49次

    如实描述,即《非暴力沟通》

    原则是: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希望人们改变和行动的原因是出于对生命的爱,可以兼顾双方的需要,而非控制和强迫。

    四要素:一,观察到的事实;二,我的感受如何;三,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感受;四,为了改善,我的请求是什么;

    一,观察是什么?事实是什么?

    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楚我们观察到的事实是什么。不能带着自己的评判和想法,不能将自己的情绪代入其中,要进行有效的如实描述。

    生活中处处充满评判和下定义,跟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对方总没听懂,这时候我们脑袋里可能会想:你真是太笨了,说这么多都不懂!而事实是:你和对方讨论问题,对方没明白!(原因也有可能是你自己没讲清楚)

    比如我女儿吃饭很慢,我很生气。我以前常对她这样说:你为什么又吃这么慢,你总是这样,为什么就不能改改呢?试想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是什么反应?对,是抵触。这是带着评判和情绪在跟孩子沟通。

    而事实是什么呢?女儿脾胃不好,小时候因为消化不好吃不进去,我们对她吃饭施加了压力,她对吃饭这件事也是有抗拒的,所以习惯性的吃的慢。

    那么如何观察,如何区分事实?

    第一步,情绪观照。要让我们的第一反应,也就是情绪停住,比如我看到孩子吃饭很慢,我很生气。这个时候需要观察自己生气的时候身体的反应,专注在自己的身体上,这时候,生气的情绪会慢慢消失。

    第二步,理清思路,搞清楚这件事当中,事实是什么?什么是我的观察?这时,我可以冷静的观察事实,孩子一直以来吃饭就很慢,是因为她脾胃不好,从小她对吃饭这件事有过压力,潜意识里是抗拒的。这是事实,那么我接纳他。

    二,我的感受如何?

    接纳事实的基础上,我的感受如何?对于女儿吃饭很慢这件事,我的感受是很生气的。

    之前,我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正确的思想,忽略自己的感受,却是让我前半生失败的真正原因,也是让我曾经活在焦虑中,不注意身体,让健康出问题的最大原因。

    多年以来跟前夫的关系,就像掉进了某个不断轮回的漩涡,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小到他出门前/不回家/或晚回家都不打招呼,小到约好的时间,他会习惯性的晚到两三个小时以上(不断催的时候,不断说,一会儿就到,马上就到,20分钟就到,但最终可能会等两三个小时),小到生活习惯上的点点滴滴,大到家庭的重大决策。无一不是陷入轮回中。当我发现他出门不喜欢打招呼是因为有一次, 和女儿在客厅里正玩的开心,女儿进卧室拿了个玩具,再到客厅发现爸爸不见了,哭着来问我,我打电话才知道他已经出门工作了(做生意,出门时间不固定)。于是跟他商议,以后出门一定要打招呼。第一次做到了,第二次做了,第三次..之后跟以前一样。于是我继续跟他说,于是又在第三次之后变回以前,我的情绪在这样的轮回中不断的膨胀,最后生气,怒吼,威胁,均无效后,开始看很多书,试图用书上的道理去说服,试图用别人的话去说服,发现均无效,直到后面,在试图说服他的时候,我比他更痛苦,但又忍不住不去说,把自己懂的道理,知道的案例,无一不晓的说给他听,生怕漏掉一点失去了效果。然而痛苦的说道理,痛苦的接受他认真听,但不改的事实。

    这期间夹杂着生活中无数的小事都是同样的处理方法。一次又一次,每天循环,每天轮回,每天将所有情绪压抑,每天生活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身体开始变的麻木,生气了,愤怒了,我逼着自己接受,逼着自己忽略,于是所谓的感受,早已没了感觉。痛苦和愤怒的感觉没那么强烈了,因为一旦这种感觉来临,我逼着自己忽略,因为不敢轻易触碰,一旦触碰,身体深处的情绪会像洪水猛兽,我接受不了。强迫自己麻木与忽略之后,同样也感受不到爱的感觉,生活里,只能看到比较,攀比,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看到生活中不如意的地方,看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的地方,看到的全是阴暗面。感受到的全是不公平,委屈,不如意,.....生活没有幸福感。

    所以我们要充分去体验自己当下的感受,不管是难过,伤心,愤怒,兴奋,喜悦……身体在告诉我们答案

    忽略自己的感受也就不会表达感受,反而常把自己的看法当成了感受,比如:我觉得你太自私了!你没来接我,让我一个人晚上回家,我很害怕!我希望以后太晚回家的话你可以来接我。

    所以之前我会这样去跟别人聊天,带着评判去聊天的时候,对方听了是不会觉得开心的。包括对我前夫说话也带着评判,所以一次又一次,不管我讲多少道理,说多少案例,他会认为我在批评他,不认可他,所以我说的再有道理他也不会从内心认可。

    我们的需要被满足时的感受是:兴奋、喜悦、感动、快乐、平静、自在等……我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的感受:害怕、担心、焦虑、失望、郁闷……

    三,感受的根源?(反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那么我为什么会生我女儿的气呢?因为我觉得她吃饭太慢,我要等她会让我很着急,我觉得这样的习惯不好,其实感受的根源在我自己,她脾胃不好吃饭慢是事实,感觉生气是我自己觉得着急。我自己才是根源!

    他人的言行与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

    当我们听到了不中听的话就有四个反应:

    一是认为自己犯了错,开始自责,内疚,惭愧…;二是指责对方,会去驳斥,解释,反驳…;三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可能会发现我很伤心,因为我需要接纳和尊重;四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他指责我们可能是他需要理解和尊重。(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批评间接表达尚未满足的需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想法,不再指责他人,而是知道感受,源于我们自身。“我感到……因为我……。”

    对他人的批评、指责、评论、分析反应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要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而非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不是通过提出批评和主张,这样别人的反应就会是申辩和反击。

    如何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我们觉得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如果别人不快乐,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爱,不是牺牲自己来满足他人的需要。需要意识到,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你的需要是什么,感受是什么,请求是什么?真诚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可以认真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个阶段有了界线感,认为别人的事情跟我无关,不再为他人负责,但是态度会让人觉得很生硬,也可能会和对方的需要起冲突。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意识到1,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完全负责,但无法为他人负责。2,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是因为爱,人是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的,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而不是出于愧疚、恐惧等。

    四,为了改善,我的请求是什么?(清晰而明确的请求)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我希望我女儿吃饭能快点,所以我会告诉她:宝贝,妈妈知道你吃饭比较慢(事实),妈妈有点着急(感受),因为我担心这样的习惯会影响到你的方方面面(感受的根源,是我自己的担心),我希望以后吃饭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如果实在吃不完,那么不吃也没关系的,只要你吃饱了!(具本的请求。)

    清楚的告诉对方,希望他们做什么(避免抽象的语言,而是具体的描述)?而不是不做什么(不做什么很难改变轮回,因为没有具体的指向与方式方法)这样只是提醒避免什么却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使用抽象的语言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的具体行动,可以揭示我们的动机。

    1,发言时,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的越清楚,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常常我们在谈话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明确谈话的目的,事实,感受,需要,请求,都要有。

    2,还要请求反馈,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可能是两回事,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感激;若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了解他人的反应: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b,对方正在想什么?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3,在集体讨论时,要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期待,我们常常是漫无目的的发言,这时也需要留意,大家期待得到怎样的反馈。

    4,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常常大家会把请求与命令混,如果是命令,对方则会不满意的服从或反抗。对方总是会不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就算勉强帮我们做了事,但结果也会差强人意。

    为什么对方认为是命令呢?(1)我们过去常常指责他人;(2)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所以如果我们在请求别人时,需要做到:(1)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不要批评和指责,否则就是命令了;(2)不要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3)不要将对方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否则你所表达的愿望就会被看作是命令。(4)别人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要。(5)当被别人误解时,可以直接问:我怎么样表达我的请求,你才会认为我也在乎你的需要呢?

    (懂得的道理再多,都不如做到那几个点。知道还要做到!才能改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沟通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ko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