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
春,正月,吴汉击破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于鱼涪津,接着包围武阳。公孙述派女婿史兴前往救援,吴汉迎击,击破史兴,进入犍为郡界。郡中诸县都据城固守,刘秀下诏,令吴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吴汉于是进军攻广都,将广都攻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公孙述将帅恐惧,日夜离叛,公孙述动用恐怖手段,诛灭离叛者全家,还是不能禁止。刘秀一心想让公孙述投降,又下诏晓谕他说:“不要因为来歙、岑彭之事而不安心,如今你只要投降,保你宗族完全,我的亲笔诏书,不是轻易再能得到的(望你抓住机会)!”公孙述终究没有投降的意思。
[点评]
刘秀还是仁义的,在完全可以把公孙述拿下的情况下,还愿意提出交换条件,少做牺牲。 而公孙述明明已经败了,为了个人意气,誓死不降,却要万千将士和百姓也白白殉葬,这不是什么英雄豪杰,而是“独夫民贼”了。
秋,七月,冯骏攻下江州,俘虏田戎。
刘秀告诫吴汉说:“成都尚有十多万大军,万万不可轻敌。你要坚守广都,等待对方来攻;不要争一时之高下。如果他们不来进攻,那你就逐步推进,慢慢向成都城施加压力;必须等到对方精疲力竭,方是发起进攻的好时机。”
吴汉没那个耐心,率领两万步、骑兵直取成都。在距离成都还有十多里的地方,吴汉的部队被闽江挡住去路;吴汉在江北扎下大营,命令工兵赶造浮桥。浮桥造好后吴汉派副将武威将军刘尚率领一万多人过江,在江南扎下大营;两座大营相距二十多里地。
刘秀接报后大惊失色,责备吴汉说:“我刚刚对你千叮咛万嘱咐,为什么事到临头你就胡来!你轻敌冒进,又与刘尚分兵别戍,相距甚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谁也就不了谁。敌人很可能一面出兵牵制你,一面集中力量攻打刘尚;刘尚如果被消灭了,那你也就离失败不远了。万幸这种事还没有发生,你赶快撤回广都。”
[点评]
刘秀不仅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也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他之前好多次对战事的判断都非常精准,不听他部署的将领都按刘秀的预判后果败下阵来。这次吴汉擅自推进也是如此。
还没等刘秀的诏令送到吴汉手里,九月,公孙述派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率领十万大军,分为二十余队,向吴汉发起进攻;同时另派一路一万多人的部队袭击刘尚,使他不能救援吴汉。吴汉与蜀军大战了一天,终于寡不敌众,退进营垒固守。谢丰就势把吴汉包围起来。
吴汉把众将召集起来,激励他们说:“我们翻山越岭,转战千里,这才深入敌后,进抵成都城下。现在我们与刘尚两处都被围困,没有办法相互救援;形势极其险恶,弄不好就被各个击破。我想我们不如偷偷转移到江南去,与刘尚合兵一处。如果计划得以实现,我们同心协力,奋勇杀敌;那么大功就可告成;反之我们必将一败涂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齐声应道:“诺。”
接下来的三天,吴汉紧闭营门,坚守不出;暗中抓紧时间厉兵秣马,犒劳士卒。吴汉白天张幡摇旗,晚上烟火不绝。就在蜀兵防范不及的时候,趁着夜色,吴汉率军钳马衔枚,潜到江南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居然一点儿也没有察觉。第二天谢丰分出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江北的汉军,自己率领主力进攻江南的汉军。顺利会师使得汉军士气大涨;吴汉等倾巢而出,与蜀军展开殊死决战。两军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由于错估了形势,蜀军惨败;主帅谢丰、袁吉被斩首。
[点评]
吴汉虽然轻敌蛮干,但也不是一介莽夫,他临危不乱,有胆有谋,终于化险为夷。
吴汉涉险过关,急忙带领部队返广都;刘尚作为前出部队继续留在江边。吴汉把这几天的战况向刘秀作了详细汇报,并做出深刻检讨。刘秀回复说:“你退回广都是明智之举。公孙述必不敢绕过刘尚进攻你;如果公孙述首先进攻刘尚,你就悉数出兵救援。从广都赶赴战场有五十里的路程,等你到达那里的时候双方都已精疲力尽;这时你再发起猛攻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此后在广都、成都之间,吴汉与公孙述八次大战,八次大获全胜。于是汉军攻入成都外城。
辅威将军臧宫占领绵竹,攻克涪城,杀死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又接连攻克繁县、郫县,与吴汉大军在成都城下会师。
公孙述陷于穷途末路。他问延岑:“事到如今该怎么办!”延岑回答:“大丈夫理应死里求生,怎么能坐着等死呢!金银财宝是身外之物,没了可以再得;千万不要吝啬。”于是公孙述散尽钱财,招募了五千人的敢死队,交给延岑做殊死抵抗。
延岑先在成都市桥一带摇旗擂鼓,排兵布阵,虚张声势;暗地里却派出一只奇兵从身后偷袭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吴汉败逃时从马上摔下来掉进水里,最后靠拽着马尾巴才从水里爬出来。
汉军就剩下七天的粮食了;吴汉暗中筹集船只,准备撤军。蜀郡太守南阳人张堪听说了,快马加鞭去见吴汉,向他陈说公孙述必败、不应该撤军的理由。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
吴汉有意向公孙述示弱,以便诱使他尽快出城作战。冬十一月,辅威将军臧宫的部队攻进成都咸阳门。十八日,公孙述亲自率领数万人进攻吴汉,派延岑抵御臧宫。延岑大战臧宫,居然三战三捷。双方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将士们吃不上饭,全都疲敝不堪。此时吴汉派护军高午、唐邯二人率领数万精锐发起最后的进攻。蜀兵遭遇意外的打击,阵脚大乱;高午乘机冲进敌方阵地,照着公孙述一枪就扎了过去。公孙述从马上掉下来,胸口被捅了个大窟窿;他的亲随赶忙把他抬进城。蜀军一下子就溃退了。当夜公孙述因伤势过重而死,他临死前把兵权交给了延岑。
[点评]
公孙述实是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明知已经无力回天,宁肯在战场上流血牺牲,也不肯向命运低头。身为一个皇帝仍挥刀上阵杀敌,不可谓不悲壮 。我们前面讲过,公孙述在称帝之前,梦见有人对他说,“公厶(读如思)子系,十二为期。”意思是公孙述要当十二年皇帝。公孙述于公元25年4月称帝,公元36年年底身死,还真是十二年。这种事情,不必去管真伪,觉得有趣,也就是了。
第二天一大早,延岑带领整个成都城向吴汉投降。二十一日,吴汉诛杀了公孙述的妻子、儿女,夷灭公孙氏满门;并把延岑也满门抄斩。随后纵兵大肆掠夺,焚烧宫殿。
吴汉纵兵劫掠成都,刘秀大怒,派人责骂吴汉;同时捎话给刘尚:“成都城投降已经三天了,官吏百姓没有不顺从的。包括小孩子、老母亲,全城人口数以十万计,一旦纵兵放火,其惨状想起来都叫人鼻子发酸。你是宗室子弟,还当过老百姓的父母官,怎么也忍心干出这等事!仰视苍天,俯瞰大地,比较一下释放小鹿的秦西巴和咽下儿子肉羹的乐羊子;你敬佩谁呢?你们的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吊民伐罪的王者之道!”
[点评]
先解释一下刘秀说的两个典故:
秦西巴释放小鹿,出自《韩非子》。鲁国官员孟孙打猎时捕到一只小鹿,交给秦西巴看管,母鹿尾随哀鸣,秦西巴不忍,就把小鹿还给母鹿。孟孙大怒,放逐秦西巴。不久,又把秦西巴找回,辅佐孟孙的儿子。乐羊吃儿子的肉羹,出自《战国策》。魏国国君魏斯,派大将乐羊进攻中山国,乐羊的儿子恰在中山,中山王把乐羊的儿子煮成肉羹,送一碗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现攻城的决心,把一碗肉羹全部吃尽。乐羊破中山之后,魏斯赏其功而疑其心。所谓“疑其心”是指,乐羊连儿子的肉都能吃下去,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
吴汉这个人,放纵部队烧杀掠夺, 前边在南阳一带打仗就有前科。这次在成都投降三天之后,放兵纵火抢劫,多半是攻城前给士兵们的承诺——进城之后,成都财物由你们任取!所以士兵们拼死作战,城池攻下,就要兑现奖励,任由他们抢劫。放火的目的,是毁灭证据,到时候朝廷派人来点检战利品,就说都被火烧了。这也是军队激励的潜规则,战争的惯例。吴汉不是政治家,刘秀是。刘秀不是流寇,拿下益州之后,益州就成为东汉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益州百姓就是刘秀的子民,必须考虑益州的稳定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着眼,刘秀对吴汉的暴行,大为光火,斥责他们违背了吊民伐罪的王者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