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杂记(115) 龙的传人

作者: 山的儿女2 | 来源:发表于2022-04-12 00:28 被阅读0次

龙的传人

gl了近半月,躺平状态,就不再身轻如燕,吃得多,动得少,体态臃肿、头脑反映呆化,思维不再敏捷。

果然 ,形体的锻炼,也是松懈不得,天天练,才有修成正果的可能。

记得早年,有传言:近镇中心的地方,有一伍姓人家,是从外地迁徙过来,在这里安家落户的。

一般情况下,本地人欺生,这几乎是通识了,哪里都一样。估计也有人想找茬动这户人家,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这户人家的老奶奶,端起一个装满了水的洗脚木盆,然后把这木盆甩出了几丘田的距离,而飞越了几丘田的木盆里的水,没有从木盆里漏出来一滴。

感情这伍氏人家的老奶奶是练家子,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动他们家半根毛。

这是小B小时候听说的人情事故,很有传奇色彩,但小B没亲眼所见,莫辨真假。

本来以为这只是谣言,戏言,故弄玄虚。仔细想想,这太玄了,莫不成还真会轻功?盆子会飞,还飞过去滴水不漏?应该不现实。

但后来的一些见闻,又让小B改变了认知,也许,关于伍家老奶奶的故事,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那老奶奶应该还是真有点功夫的,可能还真的超出了镇里当地人的认知范围。

那伍家的老奶奶曾经住的地方,距离小B家四里路左右。也是机缘巧合,后来,有一年,小B的一位中学女同学,就是她们家族里的后人,而到小B遇见这个伍姓同学的时候,那位老奶奶早已经作古了。那位飞木水盆滴水不漏的老奶奶,是她的曾祖母,也可能还是她曾祖母上面的前辈。

小B对伍家老奶奶的传说,一直就很好奇。何况还是未解之谜。但毕竟伍姓人家少,也不方便过份追问人家家事,更何况还是人家祖上的事。

有故事的人家,有传说流传下来的人家,谁家里没有几个伤疤呢?不是屈辱就是人命,这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问的。

俗话说:“揭人莫揭短!”其实,还有另一个说法:“揭人莫揭疤!”……

基于此,所以小B就把对伍家老奶奶的传奇故事,硬是压在心底,不敢过问伍同学。

直到后来,不问小B也知道了:伍姓人家,真的是练家子。也许,他们的技艺,没有传说中的伍家老奶奶那么厉害的功夫,但在当时,传统武术在当地乡民中,基本已经完全失传的时候,伍家的后来,还能依然闻鸡起舞,本身就是传奇。

那一年,那是个寒冷的冬天,学校附近临靠水井边的水田,稻茬上面,都已经结满冰雕,水田里已经满是冰疙瘩,无疑,这是一个寒冬。

记得学校当时好像停电了,伍同学家在学校附近,就这么着,小B和另外几个同学,就都跟着伍同学去她家了。

然后,第二天清晨,在伍同学家房屋不远的一座房子旁边的坪地上,两位少年,已经拿着木棍,闻鸡起舞。

伍同学看着小B呆头鹅一样的表情,连忙说:“这是我堂兄弟,不稀奇,他们天天清早就习练的!”。

看到这一幕,小B啥都明白了。

还能传承下来,真心不容易。因为当地早就没有人习武了。

就连小B所在的那个院子,院子里的一位老爷爷就曾告诉小B,老爷爷说:在他的祖父那一代人,院子里几乎是人人习武的。而且,他们习的招式非常狠历,早年在外跑码头的时候,没人敢惹,有这一身技艺,才能在外面站稳脚跟。后来,都失传了。

那位老爷爷曾说,他的祖父辈的人讲:“天下太平了,用不着那么狠的招数了。心术不正的人,心肠歹D的人,传给他们会祸害人的,不如干脆把这一身技艺带到棺材里去,带到黄土里去,永不见天日。”

“老人家有七个儿子,考虑到虽然不愿意传技给他们,因为招式太狠历,担心他们去祸害人,但还是要教会他们点自卫的本领,于是,老人就把整套功夫中最关键和重要的七招,从这套功夫中分离了出来,每个儿子只教一招。”

“这样,七兄弟每人会一招,相互提防着,谁也不愿意教给对方自己会的那一招,而整套功夫,就被老人离世的时候,带到黄土里去了。”

而隔得几代人下来,这七兄弟中,每人习得的这一招,因为招式不全,也因为再也没有人刻意的每天去操练,到最后,七兄弟每人会的这一招,也失传了!”

这就到了小B生活的这个年代,院子里早已经无人习武。这个院子,就是小B外公家族生活的院子。

这是在二零零二年左右的时候,院子里的一位老爷爷讲述给小B听的,而在那一次,他把他仅会的一招也传授给了小B。

那一年,老爷爷当时说:“这一招,我两位亲哥哥都不会,我父亲没有教他们,父亲说我的两位哥哥, 一位心机太重,一位做事太狠,这招式,不能传到他们手里去,怕将来万一有什么事发生冲突,处理不妥的时候,担心他们去祸害别人,或者招来祸端。这种狠招,先祖有言:只能传给宅心仁厚的孩子。”

“我的两位哥哥不会,自然他们的儿孙们也不会。孩子!你一个女娃家,经常在外头跑、跑远方,爷爷教给你!用来防身,但不能用来去伤害别人。”

那一年,那爷爷大约八十岁左右。等过后几年,小B再返回院子准备去看望那爷爷时,老人家已经离世了。

再后来,当小B提起这事的时候,院子里的人,也只是笑笑,没人当真。大家没有亲眼见到的事,又有谁会相信呢?

再后来,又过了几年,小B外公九十四岁时离世了。

在外公的葬礼上,提及此事,有一位前来通宵陪着守灵的邻居伯伯,看到小B的手法拳头开始变异时,他眼睛都开始发懵。

邻居伯伯:“对了,就是这样的,这是来真家伙了,得了真传。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见过与这类似的招法,这早已经失传了的功夫,你从哪里习来的?”

多年以后,小B陷入了沉思:于院子而言,小B应该算是外戚了,可为什么?院子里这么多的后人,无论男女,无一人习得先人对生命探索的精髓,以至于彻底失传!而这唯一的一招,都传到了作为外戚的小B这?

这里,绝对是问题存在的地方。

那爷爷的哥哥的后人们,他的侄孙侄孙女,也有人在体制内,也都跑远方,都有文化。可她们,根本不知道这回事。

这时候,小B就会想起一句俚语:“是你得的,就是你的!别人是得不到的,即使机关算尽,怎么也得不到。”

也许,一切都是修行。机缘巧合的时候,万物,终究会各归其位。

感恩你的拥有!那是沉甸甸的信任。

简书首发,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 浮生杂记(115) 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 gl了近半月,躺平状态,就不再身轻如燕,吃得多,动得少,体态臃肿、头脑反映呆化,思维不再敏捷。 果然 ,...

  • 杂记115

    现在终于能体会到,“长大赚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那句话的意思了 因为,我昨天买了一架电子琴 不会,但是是真的快乐 别...

  • 浮生小记115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晴 酸甜苦辣咸五味我想我最爱的是甜吧。各种糖水,甜点,香甜的面包,蛋糕,奶油……都...

  • 浮生杂记

    2018.5.9 风雨交加的初夏 喜欢下雨天吗? 窝在家,穿着舒适的衣服,放着音乐,厨房里炖着汤,抬头就能亲到的唇...

  • 浮生杂记

    今天把浮生物语这套书看完了,感概很深,一杯浮生先苦后甜,这不就是生活的真谛吗。 我在里面看到一段话不尝苦,何有甘。...

  • 浮生杂记

    养好身体

  • 浮生杂记

    能让人流泪的,都是最柔软的部分。 这许许多多的荒谬与惊喜,我很感谢都一一经历过来了。明明想要写很多总是提笔乏力。 ...

  • 浮生杂记

    借我老房子的银装素裹,让我孤独又自由 借我想也不敢想的青春,让我游荡且丰盈 借我赤诚的爱人,借我...

  • 浮生杂记

    1 每一次理发, 都感觉自己的头像个艺术品; 可是不是每个理发师都是艺术家。 2 地铁上有个个子高高的姑娘 穿着大...

  • 浮生杂记

    毕业已半年,踏入社会才知生活的不易。毕业前,写下来自己未来好多的愿望与目标,如今看来竟觉得遥远,始终挣扎在现实与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生杂记(115) 龙的传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cg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