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伤更伤,几年离索——记萧红

作者: 蓝月茉 | 来源:发表于2017-06-13 16:20 被阅读66次
    比伤更伤,几年离索——记萧红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1911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萧红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前几日迷恋萧红,看了萧红的生平,翻看了所有关于萧红的电影,这个来自东北的女子,给了我一些震撼,一些惋惜,一些无奈,任何时候,女性作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总会被可怜,然后被伤害。萧红这样的女子也不例外。

    花季少女萧红,也曾有着满腔热血,逃婚出走,与传统封建的家庭作斗争,却耐不住拮据的生活而重投未婚夫汪恩甲的怀抱,随后两人同居,六个月后,因欠下旅馆大额旅费而抛弃萧红离开,萧红被软禁于旅馆仓库,第一段感情画上了沉重的落笔符,此时萧红已有身孕。

    软禁期间,因向报社电话求助,结识文学青年萧军,狼狈中的美丽遇见,占据萧红感情最大篇幅的热烈男子,在萧红孕中最为困窘的时候,轰轰烈烈的相爱了,二萧相识后不久,哈尔滨发洪水,在萧军及友人的帮助下,萧红逃出旅馆,不日生下孩子,未看一眼便送人,同年与萧军同居,拮据的日子是相濡以沫的催化剂,日子清贫却温暖。在萧军的影响下,萧红真正走进了文学世界,并遇到人生的贵人——鲁迅先生。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最初的激情褪去,文学青年萧军也难脱俗套,随着文学创作的成功和经济的改善,二萧逐渐走到决裂边缘,萧军多次移情别恋,与萧红想要的爱大相径庭,在感情的痛苦挣扎中,萧红远赴日本。这段被萧红称为“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生活,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用尽全力爱,却又一次失望受伤,1938年初,伤痕累累的萧红与萧军公开分手。此时,萧红怀有身孕,并于同年与青年作家端木蕻良结婚,端木温和体贴的性格给了此时的萧红莫大的安慰,两人婚礼上,萧红讲了这样一段话:“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状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作家萧红,即使在文学史上再有造诣,也逃离不了普通女人的心性,她要的,无非是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爱。往后的事实证明,萧红在爱情上又一次犯了不可逆转的错,婚后不久,日军轰炸武汉,端木蕻良撇下大腹便便的萧红,一人前往重庆,萧红经历重重磨难,随后到达重庆,生下一子,不久夭折。自此,萧红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40年,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香港沦陷,端木再次抛下萧红,独自逃亡,她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2月,病情加重的她被送进医院,因庸医误诊而错动手术,不能说话,同年冬,萧红在医院永远离开了人世……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

    童年时的萧红,在祖父的庇佑下健康成长,祖父去世后,好日子戛然而止,冷冰冰的大家族,给她的是束缚和悲哀,少女时期的萧红,冲破封建牢笼逃脱了这一切,寻找爱与自由,却屡遭伤害,她遇到的所有男人,都没有成为她的救星,用萧红的话来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贪恋泥沼里的温暖,最后却深陷泥沼,窒息而亡。

    温暖抑或污浊的人世间,萧红如此肆无忌惮的走过,追求爱与自由,却总在失望痛苦中徘徊,男权社会,时代给予女性的悲剧,但这朵美丽的罂粟花,尽情的追寻过、开放过,认真的活过,足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伤更伤,几年离索——记萧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or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