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1品

作者: 二到极致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04:39 被阅读0次

            第一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1.六成就是什么,和我们的人间事有什么关系?

            1)大众对佛法的信心已建立——信成就(如是);2)大众都已具备听闻佛法的资粮——闻成就(我闻);3)讲说的时机也最为确当——时成就(一时);4)讲经的处所是非常的适合——处成就(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5)说法主佛陀正欢喜宣讲——主成就(佛);6)听众都全部集合到齐——众成就(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要启建一场法会,必须有六种因缘的成就。宇宙间无一事无一物是违背因缘法则,而可以单一的存在。

            2.佛经都讲“无我”,为什么还会有“我闻”的存在?

            "如是我闻"为经典之开头语。佛陀于入灭之际,曾对多闻第一的阿难阐述其一生所说经藏,须于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以与外道之经典区别。“如是”,系指经中所叙述佛陀之言行举止;“我闻”,则指众经编集者阿难自言听闻于佛陀的言行。

            3.一时的含意是什么?

            佛经里一概没有交代讲经的年月日,都用“一时”来交代。为什么佛陀不明确表明时间?因为所谓的时间概念,不过是缘于众生业感果报不同。例如:地球上每一个国家的时间都不一样,台湾的时间是下午一点钟,美国已经是凌晨了。一个地球因为地域不同,就有“时差”的分别,更何况佛经里的“十法界”的时空,又哪里能用娑婆世界的时间能够涵盖得了?

            佛经的“一时”,泯除众生对有限时空的观念。在诸法平等性中,只要我们和佛陀能师资合会,虽然只是“一时”感应,在法性里却是亘古无穷的受用。

            4.经文的乞食、洗足、敷座等和般若有什么关系?

            已经觉悟的佛陀具足有六种神通,为什么还要穿衣吃饭?佛陀于此经中示现的日常生活,旨要吾人打开昏矇的心眼,在穿街过巷,觅食求衣,当下那个即是,因为生活即是六度,六度要在人间生活展现般若的光明。

            六度的生活:

            着衣持钵:由身律仪的肃静、安详,显示持戒的摄用。——持戒

            城中乞食:令众生能有见佛闻法,广植福田的因缘。佛陀乞食,以法味布施众生。——布施

            次第乞已:乞食要依次第的规矩,不可拣贫富贵贱。不论满钵或空钵,食物好坏,都要以忍辱心平等视之。——忍辱

            饭食讫,收衣钵:这是精进波罗蜜的示现,世尊从入城乞食到收衣钵,一切都不假手他人。——精进

            洗足已,敷座而坐:这是禅定波罗蜜的实践。——禅定

            以上圆满——般若。

            佛陀一日的生活,从穿衣吃饭到洗足敷座完成六种波罗蜜。这些呈现于外的日常形相,是般若的“相”;也都是从般若的“体”流露的,应用于生活的行住坐卧则是般若的妙用。

            六度的示现:

            持戒波罗蜜:着衣持钵——手上放光

            布施波罗蜜:城中乞食——足下放光

            忍辱波罗蜜:次第乞食——眼睛放光

            精进波罗蜜:饮食讫收衣钵——口中放光

            禅定波罗蜜:洗足已敷座而坐——通身放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刚经》第1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se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