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构建技能管理知识体系
夯实技能知识体系的5个基石技能(三)认知自己的信念

夯实技能知识体系的5个基石技能(三)认知自己的信念

作者: 天地悠悠然 | 来源:发表于2019-11-06 21:11 被阅读0次

    构建技能管理知识体系    【毕愉斌】

    第四章    夯实技能知识体系的5个基石技能

    3、认知自己的信念

    什么是信念?什么是妄念?什么是价值观?为什么信念是技能知识体系的基石?如何不纠结?

    应该带着N多疑问来说说这一节,不然信念这个虚头巴脑的东西说不清楚,说不透彻,也很难理解。说的太玄了,脱离工作生活,没啥实际用处。说的太肤浅了,大家都知道的概念啥的,就起不了基石的重要作用。自己的技能树就不稳,无法对终身学习,能力欲望匹配,起到有效作用。

    问题清单

    想想我们成长过程中,生活中,工作中有哪些大概率困惑,短期看是平复了,但是过段时间又来。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们会求问,是去大城市发展,还是在老家考公务员事业单位?

    到了大城市工作后,这个问题还是会经常涌现,而且又有新的问题,是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是继续专研技术,还是转管理?要不要换工作?要不要换行业?继续上班还是去创业?这些基础的选择问题基本上所有人都会面临。

    工作一段时间后,发展陷入停滞了,或者没有新鲜感了,又开始困惑了,如何扭转被动发展局面,找到好的发展机会,或者好的发展方法?工作很长时间都很平稳,就会困惑,是不是在混吃等死,是不是废了?最近工作超级忙,身体都受影响了,就会困惑,目前这样忙,值得么,有意义么,要不要换个压力小点的?

    市场情况不好的时候,领导压力很大,非常焦虑,自己的工作如何优化,如何不被淘汰?还有关于成家,关于买房的问题,这些都是关于成长的问题,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问题。

    我们都想自己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处理的能比较好,发展能好一些,我们自身能力层次高些,幸福指数高些。

    那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为何有的人处理的会好些,有些人苦苦在这些问题里面轮回,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呢。现在专业分工很细,各行各业的各个岗位的知识都很丰富,而且获取知识也非常方便,那为什么大家能力还是没上去,还是经常面临这些问题的困惑呢。

    我们看了很多知识,听了很多道理,是不是都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了。为什么有些知识点看了就看了,看完就过了,只是视觉接触了一下,并没有和大脑关联,更没有进入心灵。什么样的知识点,什么样的道理,能走进我们的心里。

    有些工作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我们很快就做成了判断。但是上面这些全概率的问题,我们就经常会被困住,是什么在影响我们做决策,而且影响我们之后的处理行为。我们是不是清楚我们的能力层次,以及我们的认知层次。

    类似的大概率问题还有很多,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是什么核心因素,导致人与人的问题处理结果的巨大差异。而且每个人问题处理结果的表象与内里的差距也很大,这也是我们困惑于,这些问题有没有成功解决方法,有没有普世的标准方案,让我们不在困惑,不在探寻,直接拿来用。

    这些现实问题怎么思考的,怎么解决的呢。前面有提到了动机,我们做某件事情,为什么不重视呢,表面看是动机不够。网上不是经常有个段子,给你一百万,让你学习,你还会不学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干某件正确的事,表面看是不挣钱,干了这事,没钱途。

    那真的是钱不够引起的么,我们追求的是钱,还是幸福快乐。我们的一切纠结,烦恼,最大的评判准则是钱多钱少,还是幸福多少呢。

    我们之所以在目前这种状态下生活工作,就是我们跟所有因素妥协后的平衡。不管被动也罢,主动也罢,不管愿不愿意,高不高兴,我们还活着,就表明我们是暂时接受了这一切。

    我们不满足现在,期望得到更多,所以这些问题就会一直纠缠着我们。我们一遍遍试图改变,试图重新选择,一遍遍权衡利弊,与现实妥协,与环境和解,又归于一段或长或短的平稳。

    问题分析

    这些问题不但我自己在求解,我也偶尔帮别人开解。没经验的时候,就是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浅层分析,简单的在心里罗列两个纠结选项的几个影响因素,就可以了,就暂时心里平衡了。

    但是这个平衡期很短,一旦纠结因素受了两方环境的刺激,又很快纠结起来了,动不动就焦虑。片面的看待这些成长问题,选了回老家,也不会甘心。留在大城市,压力一大,又开始焦虑。无处不缺的欲望,无处不缺的焦虑。

    我们目前的状态,就是我们的观念长期影响的结果。好些工作了5年10年还没有竞争优势,面临随时被淘汰,随时想转身,确没有华丽,甚至没有选项,成为芸芸众生一员。

    刚毕业,我们直面社会,看起来都是一张白纸。为何部分人就能很快能力出众,独挡一面,技能丰富。而大部分人依然浑浑噩噩,还是白纸,技能稀松。

    想一想,我们刚接手领导给安排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内心的观念是什么?

    如果还是依赖性人格,还是被动部分听话的观念,就会随意干一下,把工作基本完成了就行,等待下一个工作安排。其他的个性啥的就不扩展了,或者一些小概率天才的与众不同也不描述,这里就分析下大多数人的正常成长路径。

    如果有些独立意识,在有些“吃小亏是福”、“不要抱怨”、“自强不息”、“出人头地”、“为家争气”等等这些深入内心的观念,那么就会把这份工作做好,想想领导还有啥没说的,或者团队需要的,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去完成工作,这份工作的完成情况就会更好,眼里有活,重要工作就会越多。

    我们的差异是不是从这里分开的呢?

    我们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第一年的开端基本上就奠定了我们未来十年的轨迹。是我们的观念引起的变化,观念是底层影响因素,工作能力是冰山浮于海面的表象。

    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局,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积累的。没有独立意识的,十年后就是面临各种纠结,不断妥协,手上的选项越来越少。独立意识弱的,十年后能力一般,舒适区很窄。独立意识强的,工作越做越好,责任越来越大,位置越来越高,主动转身的选项也很多。

    这个地方就单说能力,先不把幸福加进来,不然就不好描述问题了。能力强的,确实也会有更多的焦虑,不一定幸福,但至少比没能力的,手上的选择项多很多。

    观念是由我们的成长环境叠加而来的,来源于家庭和基因的更多些。我们都是一路上学,一路考试,到大学毕业这个时间点,我们的观念形成,家庭教育占较大比例。学校的教育基本是统一的,我们自身的努力与否,也是家庭教育这个起因,逐渐影响的。

    我们自身情况,叠加我们的学习,认知,逐渐形成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每一件事的变化,底层都是在和我们的价值观在发生关联影响。现在的状态,就是毕业时的价值观一步步影响过来的。

    为什么名企更偏重好的大学,关键就是好大学的人,相对来说独立意识大概率的会强一些。学习成绩,基本就是这个人独立意识的反映。小概率的奇才就不说了,不能拿小概率的相对成功的案例来分析,这种片面框定问题的鸡汤分析,只会带来短暂的幸福。

    所以我为什么用技能知识体系来贯穿整个成长总结,就是想能让大部分和我一样的普通人,不要抱有太多幻想,先老老实实的修炼自己的能力,夯实自己的舒适圈,不要把问题指向环境。少抱怨环境,多关注自己的能力成长。

    慧根不同的人,坚守的观念也要不同。不能用慧根高的人观念来对比自己,这样的观念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也很大。神秀这类人,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能悟道传道,开创渐修派。六祖惠能这种悟性更高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千年肉身不腐烂,开创顿悟派。

    我们看问题,千万不要偏激,不能只用对立的观念去看问题,认可一方,就极力抵触另一方。要有全局观念,既能看到这一方的好,还能看到另一方存在的原因,这样思考问题的深度才能养成。

    这一节为什么说信念是技能知识体系的基石,就是因为短期改变行为容易,长期改变观念很难。有用的道理很多,能走心,进入你内心的非常稀少。当然你可以说,价值观是我的防火墙,为了我们防止上当受骗,利益受损。

    这样自我解释也很片面,防人之心和成人之心都不可无,但都不可过。我们觉得我们最主要养成的观念是不走极端,也就是中庸之道。凡事都有把握好度,过犹不及,过度的防备,就会封闭自己,过度的依赖他人,就会盲目、愚昧。

    不偏激,我们看问题才会正反两面都去考虑,说话做事才会既考虑自己,又能顾忌他人,这样才能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才会静下心来,平静的去观察世界,观察自己,发现更多的美,理解更多事物的存在原由。

    谈成长的很多,谈认知的也很多,给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写了很多书籍文章。我们如果观念上没有触动,就不会很好的吸收,这些技巧就很难融入我们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和我们就没有太多关系,我们依然在自己的认知层次里和环境妥协。

    处理问题

    观念有好坏没,没有。因为大家不会因为某一两个观念就去做了坏人,做了坏人的也是很多因素叠加影响的,并非某一两个观念造成的。

    观念如果没有好坏,为什么有些观念是我们的成长不利因素,有些因素是我们成长的有利因素。

    这是因为我们把成长定义为有钱,我们一直在用钱的多少来评判人的成长。如果这个观念能提高我们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收入,那么这个观念就是有利的。如果这个观念阻碍我们能力提升,导致我们收入偏低,那么这个观念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的大部分焦虑困惑的评判准则是对我们收入的有利不利,一但我们的收入不能提升,那么我们就会很焦虑。我们做某件事,如果短期内收入不能提升,我们就会忧虑。我们也知道要积累我们的竞争力,但是不能变现,我们就会疑虑。

    如果收入已经很多,还想要更多的财富,不能正确认识财富,那么就会一步步被贪欲引导,就会被财富奴役,会更加焦虑,甚至灭亡。

    如果不用是否有利收入来谈观念,用是否有利幸福来谈观念,我们看看之前困惑的问题,是不是考虑因素会发生一些变化,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些。

    所以观念没有好坏,是我们人为增加了是否有利于收入这个影响因子。根据性本善论,我们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端之心,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我们之所以没有做到仁义礼智,是因为我们的四端之心被遮蔽了,没有扩充发展。

    我们的观念是基于幸福考量的,不是基于收入考量的,我们的内心就会平和安静很多,这时才有可能去接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天天考虑的都是钱的话,我们是容易受刺激,心会很乱,就会急功近利,找捷径,走小路,患得患失。

    能力的强大,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本心混乱,就会短视,只有眼前那一亩三分地,那么广阔天地就被你抛弃了,你的决策就会犹犹豫豫。

    在回到我们的大概率问题上看看,我们换城市,换工作,换发展道路,如果考虑的是有利于收入否,那么我们就会频繁对比,频繁换。如果考虑的是有利于能力发展否,相对来说我们就会趋于稳定些,在某个环境里,先把自身能力修炼好,在同步找机会。

    但这些考虑还是很难降低我们的焦虑,我们的处理办法还是有换环境的考虑。如果我们考虑问题是基于心安否,基于幸福否,我们的处理办法就是修心,提高认知层次。让自己内心安定了,面对问题,直面解决,事来应事,事过不留,那么就会更加淡定从容的面对成长问题。

    两种观念,表面看解决的是不同问题,一个是能力问题,一个是认知问题,但是最终都是解决的我们成长问题,我们的焦虑问题。我们要学会定义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才能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认知高度。

    利义之辩,延续千年,舍生取义,几人能做到。我们要修炼能力,学习先贤教诲,扩充四端之心,培育仁义礼智。人和人是有差别的,对仁义礼智的实践程度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承认这些差异,接收这些差异,但同时要保持我们的良知,尽量三省。

    保有良知,先从一个个小技能开始修炼,先把自己的硬技能不断扩充,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在从自己认可的软技能开始修炼,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认知层次,让自己内心强大,少受环境因素干扰。只有自己能力强大了,你才具备解决以上问题的资格。

    否则,对一个观念守旧,不愿学习,不愿勤思考的普通人来说,这些问题过些年还会再次拷问你,你的舒适区一旦受到挑战的时候,你还会被这些问题碾压,而你还是没有还手之力。不要视图想着有捷径能捡到一部武林秘籍,可以轻松获得绝世武功。

    所以观念没有好坏之分,但有正负之分。正向的观念可以让我们尽量的成为一个君子,负向的观念可以遮蔽我们的四端之心,让我们做出小人之事。尽量接触正向观念,扫除屏蔽在我们心灵上的灰尘,让自己内心澄明,才能看到问题的多个角度,才能相应的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

    关于价值观

    观念,是我们处理问题的考量因素,是我们做出判断的依据。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背后的潜意识是什么。

    是价值观,我们长久的家庭教育,和学习实践,和各种环境接触后的经验磨合形成的。观念是我们快速处理问题用到的,价值观是支撑我们观念的核心。

    所以改变观念是表象,一个心灵鸡汤,就可能改了,但是维持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被现实环境刺破。要改的是价值观,这是内核,但是价值观很难改。价值观是自己长期生活环境养成的,很坚硬,很难突破,只能日积月累,自己慢慢在根据新的环境因素去修正。

    所以,为啥我们要多接触正能量的人和事,就是这些正能量的因素,对我们的价值观保养比较有利,负能量的人事,对我们的价值观保养是不利的。

    我们运用我们的观念,做出的决策,又会反馈我们价值观。所以多接触正能量的,多接触圣贤的经典,我们的价值观回馈是正向的,可以正向增强,反之就是负向减弱。

    所以这套技能管理知识体系,我也只是自己的成长反思,自己的工作、学习、创业失败后的总结,期望我能更全面深入的去看待自己的成长,去缓解自己的焦虑。

    这种总结方式,相对来说就会更深入些,对我的价值观的修正也更有效些。因为价值观真的很难触动,很难有反应,很难去调整。动脑,反思,这是我们触达价值观的第一步,大部分不动脑、少动脑的人,他的价值观是非常固化的。

    我在团队培养上,也没有指望组员能立马接受这套学习方法,我的期望是能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有这个意识,当他们遇到困惑时,陷入焦虑时,能激起这套方法,让自己去深入思考,让自己心情能平复一下,慢慢的带着这个意识去成长,积极的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完成的,是岁月积累后发酵沉淀得来的。美酒,除了好水好粮,还要在好曲和丰富微生物菌群的环境下,跟随时光发酵,洞藏多年,才能历久弥香,享受大自然与岁月的恩赐。

    人也一样,不经历世事,不独立承担,很难理解成熟之美,很难内心强大的。很容易被世俗琐事牵绊,老想着环境的问题,不能在大道上一以贯之。

    所以价值观的修正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浩然正气是长期培育的,要有正向的,积极的因素不断影响,经常灌溉,细心养护,至于最后长成什么样子不要频繁过问,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勿忘勿助。我们不能结果导向的看问题,要学会因果导向的看问题。

    只有价值观正了,种下了很多优良的种子,那么能力发展,行为改善,不抱怨环境才能成为可能,不然就是舍本逐末,苦苦陷于环境,想着法的换环境,换来换去还是很难幸福快乐。触动不了你的价值观,那么改变你的观念就意义不大。

    这也是技能知识体系构建的最大心里障碍,价值观不和,这个方法就进不了你的心,你还是在你的观念里面,我们就是无缘,那么你的焦虑我也没办法缓解。只有对你的价值观有触动了,才能跟心灵发生关联,那么你的观念的改变才能持久。

    你只有进入到自己问题的深层原因,去探寻自己问题的根因,才会触动价值观,引发更多的思考。这时的持续改善,终身学习才会有实践的动机。不断动脑,反思,价值观才会保养的更好,更加有独立人格,才会理解仁义礼智,才会理解每日三省,忠恕之德。

    关于信念

    触动价值观是我们改善观念的源头,观念的改善,我们的待人接物,我们的学习成长才能一以贯之。所以要想缓解我们的焦虑,我们还得经常动脑,追根溯源,深入剖析,才能接近问题的真相。

    如果不思考,又不满足现状,就是在自找麻烦。要想让自己减低焦虑,减少烦恼,就要从源头去思考,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抉择,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才能笃行,才能把自己的能力慢慢的有节奏的积累起来。

    都说我们国人没信仰,我们民族没有信仰,造成我们的心灵空虚。信仰危机,导致我们一会儿信仰革命,与天地人斗,无穷无尽的折腾,越折腾越乱。后来信仰金钱,一切向钱看,以GDP为纲,大力发展经济,可是经济越发展,乱象还是不断,我们的焦虑反而有增无减。

    或者直接进入娱乐世界,在娱乐世界里沉醉,天天关注各种娱乐头条,天天在虚拟游戏里面打发空虚的心灵,用这些诱导性的虚拟世界让自己能暂时脱离现实的残酷世界,享受短暂的精神鸦片,短暂的自嗨,在负向的行为世界里面上瘾。

    信念的混乱是我们烦恼的源头。我们一会看到这个网课,决定这个知识很重要,一定要学。一会看到那个网课,决定也很重要,也要学。被各种知识焦虑牵引者,都不知道哪个是自己改要的,什么时间段该要的。反而是参加了很多学习班,确很难后续好好投入。

    没有恒定的信念,就缺乏专注,缺乏持续的投入。那么自己的能力就是,这里挖一个坑,那里挖一个坑,很难形成一口井。信念效率,信念技巧,适当的可以检查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效果,有助于提高改善。可是过度后就会老想找捷径,想着少劳多得,眼高手低,甚至揠苗助长,反而害了自己。

    信念,看似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我们现在的一切状态,都是我们这么多年形成的价值观一步步引导而来的结果。为什么要多读书,就是要去发现一些不一样的观点,找到和自己当前的经验产生共鸣的知识点,从而启迪自己的认知,滋养自己的价值观。

    只有价值观改善了,才能解答本节一开始提到的问题。不然只是针对这些问题表面给些分析建议,只会把问题延迟段时间,也不一定能进入听者的心里,不一定能对他认识自己产生积极影响,也就无法解答他的问题,更无法改善他的幸福感知。

    那我们信仰什么呢,信仰共产主义,我们普通人估计达不到这个觉悟。信仰佛教、基督教,好像我们普通国人也很难把自己的心真正的交给佛陀、耶稣。信仰唯物主义,可是好些焦虑唯物主义不但解释不了,还让我们更加矛盾。那我们的信仰问题怎么破呢,我们能信仰什么呢。

    我觉得还得回到我们文化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片土地长大,身上流淌着我们文化的血液。我们最能直接有感触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对我们自己圣贤的学问也最能感受到温度。所以我们可以在信念上多靠近靠近我们的圣贤经典,心灵累了时,可以停泊在圣贤经典的港湾,安心放松一下。

    虽说西方的科技文明依然很强大,我们依然还要纳入学习,补己之短。但是,我们如果一味的发展科技,发展经济,我们也能感知到后果是什么。不走中庸之道,片面的走两端,都是不智的,都会把自己拖入泥潭,被各种发展问题紧紧缠绕。

    心不安,我们走的再快,走的再远,都一样会越走越难,离幸福快乐越来越远。把传统经典多学学,年轻的时候多侧重侧重儒学,积极行动,快乐生活,让自己心灵安放。

    只有找到了自己的信念,让自己内心能安静平和,我们的技能知识体系才能持续搭建,持续修炼我们的能力,这时终身学习才不会是一句口号,才能转化成我们的行动,并持之以恒的学习下去。悟性好的,资质高的,就让自己的技能树更强大些,成大才。悟性低的,资质差的,只要有了自己的信念,就能锲而不舍,在自己的技能树上不断添枝加叶,也能长大成树木,抵御风雨。

    只有自己的技能树丰富了,前面提到的问题,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的能力多寡,你才能有正确的判断选择。

    前面的NLP思维逻辑层次,里面第四层,就是信念价值,我们处理问题,分析问题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就是我们思维逻辑层次上升的体现。我们也可以再看看NLP理论里面关于前提假设的12条信念,我们都可以好好揣摩下里面的内涵。我就不展开了,只是多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2、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4、我们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经验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9、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最能影响大局。

    11、没有挫败,只有回馈。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我们可以从这12条信念前提条件里面多去想一想,对我们思考问题会多很多正向的影响与引导。NLP关于信念的形成,分为四个途径:

    1.本人的亲身经验,例如曾被火烫伤而知道火能伤人。

    2.观察他人的经验,例如见到同学顽皮而受罚,因而知道某些行为不可以在上课时做的。

    3.接受信任的人之灌输,例如父母说要提防陌生人,所以我们对不熟悉的人有抗拒之心。

    4.自我思考作出的总结,例如某人总是拒绝我的善意,苦思之下,终于决定是因为他嫉妒我升级比他快。

    要想让我们终身去维护我们的技能树,就要有更多的正向信念。没有信念上的触动与重构,再多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对你来说都只能是大道理,都只能是一时的兴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结束了,你还是持续性的在目前的状态里循环,很难突破。

    课后练习:

    1、好好想想自己想要的是啥?什么时候答案清晰了,而且经得起岁月考验,才算自己独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夯实技能知识体系的5个基石技能(三)认知自己的信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up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