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
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三十九章

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三十九章

作者: 空花求果 | 来源:发表于2023-02-25 18:55 被阅读0次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以前那些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可以变得清朗;地得到一,就可以变得安宁;神得到一,就可以变得灵通;山谷得到一,就可以变得盈满;万物得到一,就可以获得生机;王侯得到一,就可以成为天下正统。

由此推衍,可以认为:天不能变得清朗,将来恐怕会破裂;地不能变得安宁,将来恐怕会崩塌;神不能变得灵通,将会恐怕会耗尽;山谷不能变得盈满,将来恐怕会枯竭;万物无法获得生机,将来恐怕会灭绝;王侯不能得到正统,将来恐怕会倒台。

所以高贵是以低贱作为根本的,高台是以下层作为基础的。所以王侯会自称为孤、寡、下人(连谷米都不配吃)。难道这不是以低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称誉,就是没有称誉。

所以修道之人,不想要华丽如美玉,只需要粗糙如硬石。

【解读】

1、一,是道家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既代表整体,又代表最精最纯的那部分(即唯纯唯一)。

2、这里的一,就是最精最纯的意思。

3、人修道,就是要去浊存清,去杂存纯。把欲念、杂念去掉,剩下元神(最元始的神)。

4、一,又是天地万物最核心的部分,往往表现得最为简朴。所以修道之人要的就是简朴,而非华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三十九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ea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