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贵州省感悟教育思考
教育政绩化,说说我困守其中的教育

教育政绩化,说说我困守其中的教育

作者: 陈辉CHENHUI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17:26 被阅读2次

        在教育战线上撞头碰壁已是十年有余,十余年的乡村教学,感处颇多。最为感触之处在于身处其中的力不从心,和由于各种原因多年来的分层次教学,就是所谓的快班与慢班之分。十余年来,也是由于本人在工作方面的不思进取,都是在教授慢班。看着太多慢班疲倦的孩子从破败的家里走出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游荡在校园几年,又无助地回到破败的家中,一生困守于大山深处。心中无比自责,总觉得是我欠他们的。

    更为悲哀的是,随着社会欣欣向荣的进步,各种教育设施的匹配和完善,教育环境的美好,作为教师的我却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是不能称心如意于自己所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各种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此前,我亦是执拗片面地妄加评论和归结于社会不良习气的诱惑和家长的愚昧无知。总是站在自为以是真理的制高点先入为主地鄙夷家长们格局太低,世风日下。常常也是不遗余力地封堵孩子的视线和思维,妄加指责批评,谓之矫正,实则过枉。然而,今天,突然有所感悟————关于教育,自己本来就是百般无奈地困守其中,又哪来的发展和超越呢。因此,过往中,也只是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地任由孩子们用纯洁的心灵,幼稚的思维模仿抄袭成人的世界了。此刻,我也只是想说说自己困守其中的一番滋味,绝无半点抱怨之意。

    我自认为,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开阔和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打开思维的枷锁,这样才能放飞希望,才能让孩子自己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蓝图。要不孩子们亦是迷茫犹如无头苍蝇一般,自行其是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只得慢慢屈服于偏见,沉沦于约定俗成的世俗轮回。就好比是这样的,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网络电脑,手机也是不限流量了,可是孩子们只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对鹿晗了如指掌。却对时事,社会熟视无睹,闻所未闻《魔戒》和宫崎骏的千寻。听着凤凰传奇长大,却没听过莫扎特,肖邦,不知道班得瑞,雅尼。更不知道诺贝尔,奥斯卡为何物,更别说很多人类的思想源泉,那简直就是天外之物了。孩子们只是昏天黑地地抄袭成人的游戏,只是幼稚地模仿所谓的青春偶像。没有自我的定义,只得在模仿中追寻自我存在的归属感,只是无知地希望占有某种合乎自我心意的情感来获得快乐,或是在被别人的诱导中去体会快乐,从未去寻找,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过,作为教师的我这么多年来,为了自己为自己找一个存在的立足点,找一个归属感。我亦是四处碰壁焦头烂额,有过很多很多的傻事,疯癫。却还是犹如秋风中的落叶一般萧瑟飘零。我沿着苏格拉底“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一路追到尼采“超越自我”。用笛卡尔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思辨,思考过克尔凯郭尔“非此即彼”的存在定位和选择。也心生敬畏地遵循着儒家的“君子之道”,“知行合一”,“为善弃恶”。然而,我还是一无所获,并未寻找到适合我自己的“经世致用”之道。生活中,我依然寂静孤苦,并未找到阿罗(《恐龙当家》主角)一般的信心和勇气。

    似乎我们的世界反了,芸芸众生的混沌中,我们只是想从中不断获得,从未追寻自我超越。只是在尔虞我诈中,以相互利用来成就自己。最美好的愿望是相互获得成就和快乐。然,国人相互鄙夷的劣根性永远都不会皆大欢喜。正如杨绛先生百岁感言,“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现实就是这样,没有人在乎人作为人的存在,个人如同社会大网中的一个小小网结,也是无法自拔身不由己。众人不遗余力地统一思想,只是用事态的发展程度来满足于欲望的愉乐。在困惑中用教条般的心灵鸡汤来寻求慰藉,思考只是以讹传讹的偏见,从未正面地看待问题。

  特别是对于教育,更少有人在乎思想的独立性和自我的超越。各种制度,细则的运行也犹如一张大网,让工作只是众人划桨般一起推动事情的运行完成,然后量化考核。更有甚者,自视清高,先入为主地不假思索评判得失,枉自否定他人努力。自戴的光环下得意自满地忘却了教育中人的本质,把教育看成了可以一蹴而就的政绩。用僵化的一纸之言照搬硬套,忽略或者否定了人在思想构建的努力,给很多站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教师留下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教育中的各种量化考核,我自认为源于政府部门的政绩展示,即办事效率。无可非议这是我们政府部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最好体现,能够立竿见影马到功成,是老百姓所能看到政府形象的最好方式。只是,教育并不能立竿见影,当然,快班相对于普通班是有效的,是立竿见影的。教育中更不能用一朝一夕的得失而一概而论,嗤之以鼻,全盘否定。某些学科也不能犹如办事情一样可以暂且放下,不用理会。所以,我自认为,教育量化考核如果只是把人的思想构建规范成为简单的表格文档,承诺书,各种各样的文件资料的完备等等,来考评量化成分值。一劳永逸地权衡教师付出的方式是有待商榷的。

  身陷其中,感同身受。教育想要有政绩立竿见影式的快速发展,无疑是拔苗助长,只是把问题掩盖美化了,让一切看上去很美。我自认为有两大弊端,其一,在这样的考核环境之下,众人奔走于各种看得见的纸质量化,来体现工作的力度。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和政绩,想尽办法的为自己加分。各种各样关于教育精细化管理也无非只是流于形式地体现了管理层面的兢兢业业,和看得见的政绩。于是,五花八门的考评细为应对管理需求,体现能力政绩,更是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众人应接不暇,只得在乎是否完成了能体现工作的文档表格和关注个人利益的奖惩力度,再也无暇顾及教育主体的思想构建,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各种简单的量化成了考核的重要体现,成了衡量教育能力大小的权威标尺。犹如“洞穴囚徒”一般,把所看到的影子当成真实的世界,而转身观察便成了大逆不道。当然,教育过程中,教授快班在政绩量化的简单形式中是可以如鱼得水的,无论从学生管理和资质都比普通班好得太多。而普通班很难做到像快班一样的提高。

  其二, 无可非议,加强管理的确能出效益,这是所有商家的通晓之道。只是,在教育中,管理只是为了规范,规范并不是构建。作为量化考核的策划者,组织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就因为“有待加强管理”的余威。往往演变成了牧羊犬和羊羔的关系。身为羊羔十载以来,每每提到“加强管理力度”,我都会不寒而栗,并不是害怕工作量的加大,只是觉得加强管理力度会演变成了一种莫名的指责,我是比较胆小的人。也许,有时候更像是个人的一厢情愿。管理和制度执行,虽然体现了牧羊犬的个人魅力和才能政绩,但却容易让人膨胀,容易产生偏见。往往一份普通文件就会解读得神乎其神,犹如《谍影重重》中能左右全球格局的(绊脚石计划书)一般。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教育工作亦然是矛盾重重,制度就该要把矛盾和谐起来。只是,制度的执行在所难免厚此薄彼,是难得统一的。可是,只要其最终的目的不是用来恐吓和统治,也不是强制使人屈服就好。恰恰相反,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使人免于恐惧。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一样,各个等级的人应该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这样,生活和工作才能有所保障。换句话说,规则制度应该是加强了生存与工作的天赋之权,尽量地减少伤害。而不是把制度看成一种手段。更不是朝见邀功的象笏。只是,多年来,细则规定制度不断地更新完善,我依然只是感觉牧羊犬和羊羔渐行渐远。

    余三生有幸承蒙恩师启蒙点拨,多年以来,笃笃情深未敢忘却,只是笨拙如我未能秉承先生鸿鹄之志,也未能修得淡泊高远之心。庆幸只是铭记了先生吐哺教诲——社会的道德基础源于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主张,享有一完备体系下的各项平等自由权(罗尔斯《正义论》)。

    “浮生若梦安载道,唯苦心良在”。困守于剪不断,理还乱的束缚,在看不到希望之时,我常自勉于上句。只是,随着政绩式的量化教育兴起。我自我感觉,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可能将会渐渐归于历史的尘埃,亦如歌词——

跌跌撞撞走不出头上狭窄的天空

磕磕绊绊走不出心头纠结的困惑

走回黑色夜空下自己的专属独处

感受视线被冻结后一阵阵的模糊

浅薄之见,拙劣之言,无关大局,不伤大雅,不喜勿喷,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素心suxin:很深入的思考与感悟,切中时弊,拜读了。

本文标题:教育政绩化,说说我困守其中的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tg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