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描/宴未晚
白描/宴未晚《采莲曲》 王昌龄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你要把美丽的莲花和美丽的姑娘写成诗,必须得有水,一大片水,或者是一条江,而且还得是在八月。
#读诗# 不看芙蓉却看侬莲花是多么美丽又高洁的花朵,从杆到蒂,从瓣到蕊,绿是绿,粉的粉,白是白,金黄是金黄,都如婴儿肌肤一样光洁、娇嫩,全身不染一丝世事的俗尘。
为了诗,艳阳早早的、红彤彤的从江面升起来,江水也必是碧绿的,是绿如蓝的那种绿,荡漾起缓缓涌动的微波。
有江就有岸,有岸才能有诗人。
诗人看到莲叶田田,大大的莲叶在微风里轻摆,一片接一片,必是一直连到天边。这大大的莲叶就像莲花的襁褓,把莲花朵朵的托出水面。
那画面只要见了,必会感动你,触动你内心柔软的地方。想来那诗人正是这样被触动、被感动了。
然而这美丽的景色不是为了画,而只是为了诗。
#读诗# 不看芙蓉却看侬为了诗,还不能只有这些,还得有姑娘,采莲的姑娘,不能只有一个,得有一群。
为了诗,她们乘上了船,一船船的、风姿绰约、风情万种、带着欢歌笑语,那些船在窄窄的浦口荡开莲叶、芦苇划向江心。
我们的诗人,他在岸上站着,看着这一船船的采莲女,看痴了,她们多么美啊。
她们绿色的丝罗裙子像荷叶一样青翠欲滴,而大张大张的荷叶像是用罗裙上的丝绸裁出来似的,光滑亮泽,分不出哪是荷叶哪是罗裙。
出水的芙蓉向着采莲姑娘的脸庞绽放着,大朵大朵,粉白娇红,相映生辉,难以分辨是采莲姑娘更美还是荷花更艳。
真堪比吴国的美姬、越国的艳后、楚王的妃子。
#读诗# 不看芙蓉却看侬其实采莲的姑娘哪有那么华贵雍容,她们是另一种美。
她们美得素朴、天真、可爱、灵动,她们一出现,天地间焕然一新,那些遥远年代的艳后、美姬的陈芝麻烂谷子,怎么能比得了眼前的素朴、天真、可爱、灵动。
不行啊,为了诗,不能就这么让她们划着船走掉,不能辜负了这莲花、绿水、艳阳天。
于是诗人看到姑娘们在争着划船,比赛谁划得快,一时间水花四溅,打湿了红衣绿裙,湿透的衣裙颜色更美更浓,那一份别样的娇艳与风情,真让人久久无法挪开双眼。
终于还是看不到了——采莲的小舟飞快地划动,转眼间一群姑娘就随着荷叶、莲花的一阵乱摆狂摇不见了,池水又恢复了平静,只是远远地听见采莲姑娘们唱起动听的采莲曲,才知道莲花深处,有人来过。
#读诗# 不看芙蓉却看侬就这样结束吗?
诗人说,不可以。
她们总要回来的,就算是太阳西沉,就算是月亮升起,她们也总是要回来的。
于是诗人写下了一个更美的画面。一轮江月洒下清辉,好像在安抚着她照耀下的一切,江水如镜,江月初照,舟楫无声,美人劳倦,采莲归来,依依不舍。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两首小诗,组成了完美的人间烟火,也给千年后的我们带来无限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