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51238/c1131e5b44ff8dc2.jpg)
当《读者》还是《读者文摘》的时候,我就开始了每期必买,一直坚持买了三十多年。
直到去年《读者》从6元升到9元以后,我就没有再买了。倒不是因为变贵了,而是现在大部分碎片化的时间都被手机占去了,而且,《读者》里的文章,在手机上随随便便就可以搜到。有时买回来的读者放了很久都没看完,就决定不买了。
前段时间,一个与我同一时间来深圳打工的朋友,说起我对金钱的态度,她说怪不得我总是没钱,因为我在花钱时一向不知节俭,老是大手大脚花钱。比如三十年前,大家工资都很低,但我一看到新出版的《读者》,马上就掏钱买下来,从来不管自己的钱够不够用。但她从来不会轻易去买,最多只会在旧书摊上买过期的来看。我仔细想想,确实是有这么回事,但当时我没有别的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书,看各种大部头的小说,对《读者》更是喜欢得不得了,有时看到好的文章,还要抄下来。
现在来大概算一算,我这三十年共花了多少钱买《读者》。记得以前是2元一本,后来升到3元、4元、6元,一开始是月刊,后来变成半月刊,2*12*5=120元、3*24*5=360元、4*24*15=1440元、6*24*5=720,总共是2640元,也不算是很多钱。不过,朋友说得对,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说明我对金钱的态度。
我还记得在十几年前,我有一个朋友知道我一直在买《读者》看时,她说,你看这些书有什么用?你应该看《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啊,当时,我觉得她真的好俗气,也就一直没去看她说的这类书,继续坚持看《读者》。后来又过十几年,我才想起她说的话很有道理,《读者》不是不能看,《读者》等同于鸡汤,但人总要以吃主食为好。所以真的要看一些实际的书,一些能改变自己观念的书。虽然我到现在还是没有看《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不过,我总算是看了《小狗钱钱》、《财富自由之路》等些比较实在的书。
我不知道这三十年来,《读者》对我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但有一点非常清晰的就是,《读者》实实在在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每次买到一本新的《读者》,我的开心都不亚于买到一件新的衣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