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生一起走
西安钟楼自从回到古都西安,雾霾仿佛就没有散过,高大点儿的建筑被削去一半,矮一点儿的恰能露出屋顶,如黑云压城般颓气,在繁华闹市犹甚。街道上,人们大都低头前行,带口罩的人偶尔会抬头看看前方,眯起眼睛,额头上皱出几道纹,顷刻间失去了对这座城市的所有爱。
对于西安,我已羞于言其为故乡,抛开骨肉亲情,我对这座城市并没有多少印象,所有的回忆大都留在了乡下,最美的童年也留在了那个年代。上大学及至后来工作,倒也常常在市里逗留,但只是比外来游客多了些机会,终究找不到归属感。
趁着闲暇,想出去走一走,这似乎也成了我每次休假的惯例。偌大的一座城,在雾霾笼罩下,一个人游荡其中,显得很渺小。
01
沧海浮沉,岁月变迁,漫步在古城墙上,前朝旧事如幻灯片似的浮现在眼前。楼头更迭,几度忠肝义胆;江山易主,恰似南柯一梦。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正演映着血雨腥风的宫廷变幻,回响着刀光剑影的激荡流年。
站在城墙头,眺望整个城市,繁荣景象不亚于文景之治和隋唐盛世下的古长安。人们步履匆匆,车辆川流不息,被时间催赶着的人嘴上喊着累,可谁都不愿意停下来,仿佛只有“忙碌”才能与之相称。
古城墙散发着悠远的气息,和烟霾融为一体后多了一些奇怪的味道。影子在日头下映的很长,与脚下深灰色的城砖紧紧相依。各类警示标语显得有些突兀,安放的越多越让人觉得担忧,于是看见一根烟头便要感慨半天。
02
去省博的次数越多,越觉得自己浅陋,而每次不同的导游,另一番说辞,又生出许多新的感悟。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可以去汲取的文化瑰宝。或生死,或忠孝,或正邪,或善恶…自此,你开始变得乐观豁达,心胸开阔;你开始真正思考人生,寻找活着的意义。
朋友若来西安游玩,省博是我首荐之一。不管你有没有兴趣,置身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你会发现,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文明,又是多么富有智慧。璀璨星河,亘古不变的英雄气;鼓角争鸣,盛衰兴亡谁人可定?
许多国宝级文物,今天看来仍让人惊叹。索古论今,得之失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每来到省博,排队的栅栏总是挤的满满当当,如此得以欣慰。
03
本地人是不屑于去回民街的,整个街道脏乱差,所谓的特色美食贵的离谱,蒙一下外地游客还可以。但我还是会不吝推荐,毕竟穿街摊过小巷去吃正宗的地方美食对于慕名而来的游客体验感并不强。
这次我还是绕道鼓楼,走了主街。此时不是旺季,地方大学还未放寒假,所以游客倒也寥寥。街道两旁吆喝声此起彼伏,放眼望去油烟缭绕,远近肉香袭人。走到一家老店,我驻足了片刻,脑子里全是她大口啃羊腿的画面。
正值三九寒冬,天儿却不怎么冷,穿着单衣大褂,脚蹬三轮的老师傅们,一边使劲儿摆弄着刹车闸弄出声响,一边扯开嗓子卖力地吆喝。游客远远就让出一条道,没见过世面的赶忙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有活力的老汉。
努力找寻昔日的足迹,心境不同,对过去的感受就不同,对这座城市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就得去经历些不一样的事情,太平静了反而不好。
04
大雁塔北广场的音乐灯光喷泉,顶着“亚洲之最”的桂冠,时至今日仍让人叹为观止。
当年以兄弟之名约她共度良宵,却因错牵小女孩儿的手,时至今日还被她拿来调侃。年轻真是好,想就是真真切切的想;爱就是简简单单的爱,单纯而又美好,羞涩却也浪漫。
在抖音上看过一个视频“大圣,你师傅还在南广场风吹日晒,你却在大厅里吹着空调”。我佩服这些人脑洞大开的同时,对大悦城也十分好奇。
南广场玄奘法师的露天雕像早已是大雁塔的标志,而紧邻的大悦城厅内,“齐天大圣”的雕像赫然屹立,也难怪让人浮想翩翩。如此若非亲眼所见,便也不觉有何滑稽之处。
夜色初上,华灯异彩,大唐不夜城从来不拒绝热闹。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里。走过路过,把旖旎的灯光和满心欢喜装进照片里,却错过了盛唐元素包含的文化底蕴。
05
网红城市,十三朝古都,历史名城……无论如何,西安,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标签城市。以前作为西安人还挺自豪,如今,仅凭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落户西安,让这种自豪感大打折扣。
尽管这座城市总有些不尽人意,竟有些让我说不出的情愫。总是让我这颗游子的心在古老与文明中互相拉扯,互相碰撞,互相结合。让我身体里的热血骨子里的倔强不得不为这座城折服。
所以,我应该是爱着这座城市的,纯朴的人,丰盈的美食,厚重的文化积淀,无不让人留恋、牵挂。人这一生,从哪里出发,就该从哪里结束,总有一天,我的生命会和这座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荣辱与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