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丨下个路口,还会再见吗?

作者: 阿品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16:00 被阅读183次

    春节回家,最让我感到惊喜和意外的一件事是邻居王大爷乐呵呵的过来要加我微信,要知道,六十多岁的王大爷以前可是报纸不离手的人啊。曾几何时,小区门口的报刊亭是王大爷每天早上的必去之地,通过报纸来知晓天下事也是他每天的乐趣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追了半辈子的报纸被手机所取代了呢?他给我的回答是“报刊亭拆了”。

    多么心酸的一个回答。

     曾几何时,地铁上、公交上总能看到低头读报的人;现在,大家依然低着头,只是捧着的是手机,翻飞的是拇指……

    你有多久没看报纸了!蓦然回首,纸媒行业已面目全非。

    在传统媒体的寒冬中,这些纸媒不幸“死”在了2017年

    其中包括:《京华时报》、《东方早报》、《楚天金报》、《悦己Self》中国版、《伊周FEMINA》、《晨报周刊》、《燕赵都市报(冀中版)》、《科普时报》、《南方传媒研究》、《领客LINK》、《渤海早报》、《假日100》、《采风报》、《球迷》、《北京娱乐信报》、《大别山晨报》、《皖南晨刊》《无锡商报》等等。

    而纸媒衰落的脚步仍在继续,下一个会是谁呢?人们多已不再关心。

     就像张泉灵说的一样:“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01

    曾经的历史记录者,现在正被历史记录着。

    自报纸出现后,就被赋予记录时代的历史使命。

    1931年创刊的《参考消息》日均发行量340万,创刊于1984年的《南方周末》以深度报道见长,见证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他们每年的新年献词也成为了一个品牌,被多家媒体借鉴。

    20世纪80、90年代到21世纪前10个年头,报纸、杂志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发展之迅速令人瞠目结舌,百万的发行量也只是入门级罢了。

     1980年时,《中国青年报》的发行量就达到了300万份。1994年年底,中国第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问世。

    时代赋予了纸媒以快速发展的辉煌势头,《华西都市报》发行后,都市报迎来了高峰期。到2005年,全国的都市类报纸达到287种,平均期印数4852.3万份。

    纸媒的权威性也很少有人挑战。

    十多年前,买报纸是需要去抢的,稍晚一点就会买不到。

    那时的爷爷和邻居大爷大妈每天吃完早饭第一件事就是去买报纸,从报纸上感知社会的大事小情,饭桌上的群雄激辩是以报纸刊登的为权威,公交车上的论战也是以报纸内容为发力点,朋友间的谈资更是以报纸所报新异事件为源头。

     “报纸都刊登了……”更是成为无数人用以打击对方言语中矛盾的不二之选。 历时数百年,辉煌数十载,纸媒最终还是陷入困境,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广告额,都出现大幅度下滑。

    02

    寒冬已至 往日辉煌不再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7年12月29日,这一天就传出十多家媒体休刊/停刊。

     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2014年相比下滑了46.5%,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2015年零售发行下滑50.8%,居于各报种之首,财经类报纸下降7.3%、生活类报纸下降10.8%。

    据媒体报道,仅2015年就有80%以上的报刊亭主表示零售报刊利润走低,与之相随的是饮料、充值卡等销售额的急剧下降。众多报刊亭主表示,以后不会再续租了。

    还有许多纸媒也表示将缩减出版周期,以应对纸媒寒冬。

    例如,江西《信息日报》改为每周四出版;湖北《荆门晚报》改为每周一至周五出版;天津《城市快报》改为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湖北《武汉晨报》改为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江苏《扬州时报》改为每周两期的周刊。

     究其原因,无外乎新媒体的冲击,以及纸媒自身的同质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就像曾经的BP机被手机取代,新时代的互联网浪潮下,纸媒被新媒体取代也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

    在人手一部手机的社会下,火车、公交、地铁上已经难觅手持报纸或者杂志阅读的人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媒体产品。

     03

    下个路口还会再见吗?

    无法说再见,却又不得不挥手告别。

    清明放假回家,门口报刊亭的张大爷告诉我“最后一年啦,以后,就不卖报纸了”。说话间,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仿佛也是在为纸媒的消逝而哀伤。

     虽然张大爷说的云淡风轻,但明显能感觉到他语气中的落寞。

     六十多岁的张大爷卖了半辈子的报纸,这份感情怎么能说割弃就割弃呢?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即使再多不舍,就算再眷恋,还是得挥手告别。

    除了卖报纸的刘大爷,还有各家报社也无奈刊发出了停刊/休刊的通知。

    《赣西晚报》在2017年12月30日的编辑文章称:“网络、新媒体无情冲杀,掳走了您关注晚报的时间和精力,晚报也在这滚滚大潮中渐渐趋于无力,动止艰难。晚报休刊,是对您最好的负责,因为您有了新的选择;晚报人与您告别,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因为大家都要寻找新的方向。”

    12月31日,《汕头都市报》在其头版发表“休刊转型致读者”一文:今天,这份报纸要向您道别了,感谢您十八春秋的深情陪伴。汕头报业顺应传媒市场深刻变化,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启动供给侧改革,三报合一。从明天起,汕头都市报休刊,酝酿新能量,发展新媒体,开发新业态,寻求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始人刘洲伟曾经在该报十周年的献词中写到:“如果不出意外,报纸这样的东西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报人手上,已不是什么悬念。我们还年轻,报纸却老了,挽歌隐隐传来,正是仓皇辞庙日。耶稣失去教堂,世界将会怎样?也许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但如果失去的只是锁链,你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美丽世界,新闻不死,报人涅磐……”

    ……

    “芳华虽逝,初心犹在”

    正如《赣西晚报》所说,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晚报渐趋无力,停刊是对读者最好的负责,也是最好的交待,并表示要去寻找新的方向,酝酿新能量,发展新媒体,开发新业态,需求新机遇。

    其实只要初心不改,仍旧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河北青年报》创刊于1949年,由共青团河北省委主管,是河北最早的报刊之一。近几年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后,积极转型,在发行传统报纸的基础上整合网络传播平台,开发新媒体领域,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着广大读者。

    (小编观点)纸媒:前路凶险,凶多吉少

    纸媒的衰落有其自身的弊端。首先,互动性、时效性弱的特点使其发展“先天不足”;其次,生产成本过高,传播载体受限导致了纸媒的“后天畸形”;再次,纸媒同质化现象的日趋严重也注定了其没落的命运;最后,很重要的一点也在于,广告收入做为媒体财务进账的支柱“自负盈亏尚不可得”,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就自然难逃滑坡的命运。

    与纸媒截然相反的是,新媒体具有更快捷、更方便、给人更好的感官享受以及更符合人们对现代化生活要求的特点,并且能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有效互动,最重要的是有效的降低了营销成本。

    小编认为,在互联网的大浪淘沙下,纸媒生存环境岌岌可危,下个路口再见已不太可能,但是纸媒的精髓将伴随着报社转战新媒体而不断地发展壮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于纸媒的走向,见仁见智,你认为纸媒在下个路口还能再遇见吗?

    如果你想更加的文艺范儿

    更深入的了解轻奢主义生活

    这个微信公众号真的很适合你:品御生活(pinyushenghu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纸媒丨下个路口,还会再见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yj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