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杂文院红楼梦
人间不见陈晓旭,世上再无林黛玉

人间不见陈晓旭,世上再无林黛玉

作者: 雨沉香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18:35 被阅读1692次

    母亲怀胎十月时,曾梦到一位白发老人对她说:你会得到一个女儿,你要为她取名“棻”。

    棻,《辞海》里解释是一种香木,另有一说是南方的一种小草。这可是冥冥之中的因缘际会?是否“木石前缘”的林妹妹,灵河岸边的绛珠仙草又一次来到了人间?

    是的,女儿就是陈晓旭,为黛玉而生的陈晓旭。她的一生,恰如林妹妹——她风露清愁,过慧易夭;她多情敏感,狡黠善良。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十年生死两茫茫,她早已随花飞到天尽头。香魂安处,一尊通体无暇的希腊白玉石雕像静静地守候在旁。那可是林妹妹与晓旭的木石前缘?一方锦囊收了艳骨,一抔净土掩尽风流。

    1965年10月29日,陈晓旭生于辽宁鞍山。父亲唱京剧,希望她能承继父业,可是喜欢舞蹈的晓旭却有自己的主见。她只醉心于自己的红舞鞋和芭蕾舞台,在许多寂静的早上,她总是一路跳着舞步去上学。

    充满诗意和传奇的精彩一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聪慧加上天赋与不懈的努力,十二岁时晓旭就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难动作。然而,文革时期的一纸政审——“这是资本主义的苗子”,就把通过了所有芭蕾考核的她挡在门外。

    后来,晓旭并没有怨恨那位写评语的老师。她感叹道:她(老师)是第一个教我审视自己的人,如果没有那一次的挫折,我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次“柳暗”:挫折之后的1978年,陈晓旭先后进入鞍山杂技和话剧团,开始艰苦练功,但也只是打打下手。同时写诗读书,其中的最爱就是《红楼梦》。

    “花明”到来——红楼剧组在全国海选,她用一封自荐信,随附一首14岁时的小诗《我是一朵柳絮》,成功被选入剧组。

    确定角色时,有人认为她配不上黛玉的美,说她只适合演丫鬟。导演王扶林让她另选一个角色。没想到陈晓旭坚定地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去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说林黛玉去演其他角色了!”

    于是,我们才有了陈晓旭版的林黛玉。

    至今仍然记得,电视剧播放之初,学术界不少专家曾批评陈晓旭演技不够好。他们说她只会哭,只演出了黛玉的小性和脾气,却没有把黛玉的气质、天赋和才华展示出来。

    可是时间、观众和收视率都证明,陈晓旭版的林黛玉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也无人可以取代。陈晓旭成了家喻户晓的林妹妹。

    然而,此后的陈晓旭又进入了她的“柳暗”人生。她继续出演了《家春秋》里的梅表姐,但是先入为主——人们从她身上,到处看到的都是林黛玉的影子。

    她说:“林黛玉已成为我演艺途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连续三年,她都无事可做,没有导演敢请她演戏。

    《红楼梦》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但是同时又向她关上了一扇门,使她不能继续演艺事业。

    她成了北漂。黛玉一般静心凝神的气质,使得她不愿意去热闹喧嚣地交际;黛玉一般孤傲高冷的个性,又使得她不愿意去讨好任何一个人。她一度窘迫到四处搬家。

    然而,美人向来不只是美人,晓旭的美还在于她的柔韧和不肯向命运低头。她不断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在困境里,她开始考虑自己究竟适合再去做点什么。

    终于,如高山上流水绕石,她另辟蹊径,却发现这条路通向更美丽的远方。她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个“花明”。

    她下海了。

    九十年代,陈晓旭利用买原始股积累的资金开始创业。从最初的资金缺乏、经验不足、缺乏客源,到中期的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她经历了客户解体、投资失败、陷入债务危机的一系列举步维艰。

    为了经营公司,她从国外买来书籍埋头苦读、改革公司内部结构、完善客服程序与合同漏洞。今天,陈晓旭的这些作为已经成为广告管理学的经典案例。

    经常看电视,相信你对这个广告一定不会陌生:

    “她系出名门,丽质天成,秀其外而绝无奢华,慧其中而内蕴幽远;壮士为主洒泪,英雄为主牵情。个中滋味,尽在五粮春。名门之秀,五粮春。”

    是的,这个至今仍家喻户晓的广告创意和语言就出自陈晓旭。她的文学才华堪比林黛玉。

    短短几年,陈晓旭担任董事长的北京世邦联合广告有限公司就发展成了集广告、文化和商贸于一体的品牌企业。营业额最好时曾达到2亿元。

    生活中的她,如林妹妹一般多愁善感又脆弱;但作为一个职业人,她却严厉冷静又坚守诚信——可能谁都不会相信,她竟然能把员工训哭。她的才华如春风中的繁花,在中国经济的上升时期随着时代恣意绽放。

    经历了创业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她又迎来了人生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为家中的长女,她用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家人过上了更舒适的生活,让他们有了一个更高生活质量的家。

    2004年,陈晓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2005年,她又被《世界经理人》周刊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称号。她钟爱慈善,曾为佛教事业捐赠几千万。

    可是经商只是她在这个俗世的生存方式,她的内心,永远守着黛玉式的一方净土。

    当《红楼梦》演职人员再次聚首,她一直都沉默寡言,她一个人站在幕布后的角落里,望着那些曾经熟悉的三年红楼人,竟如黛玉一般哭了。

    和“宝哥哥”再见的那一瞬间,他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回避了视线,但两人走下场来,却又分明都落了泪。

    如她所说:《红楼》早已结束了,宝玉走了,黛玉死了,还能再拍出什么来呢?要拍,就等我们都死了再说吧……“

    一语成谶。

    两次婚姻的成败、多次创业的艰难和危机四伏的商场如战场,这一切都让她劳心费神。她太累了。她身心俱疲,她积郁成疾——2006年,陈晓旭查出患乳腺癌。

    生命的又一次“柳暗”来到。

    或许她本不属于这个俗世,或许她本就是灵河岸边的一株仙草,来到尘世只为遭这红尘一劫。她渴望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她渴望游离于尘世之外。

    父亲劝她手术,但是黛玉般追求精致完美的生活如她,又怎么能忍受身体的残缺与不完美?

    “假如说动手术做化疗能治好,或者是不用这个就死亡,那我选择死亡。”

    于她而言,生命只需好,不需长。哪怕她此时只有41岁。2007年2月,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法号妙真。随后的3月,她的丈夫郝彤也遁入空门。

    对于世人的猜测,她说:“出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更积极地人生选择。”

    是的,对于信奉佛教多年的她而言,出家正是她人生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也许是偶然,又也许是冥冥中注定,曹公为林黛玉谱写的《葬花吟》恰恰也成了陈晓旭的判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豆蔻年华的陈晓旭正是凭借一张小照和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入主红楼。

    “三月香巢已垒成,粱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自陈晓旭去后,浸透她心血的广告公司已江河日下,再不复往日繁华,如今竟也是如红楼一梦,呼啦啦大厦将倾。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2007年5月13日,暮春时节,当繁花落尽,陈晓旭也正应了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短短的一生,她精致美极,冰雪通透;却柔弱入骨,多愁善感,经不起病魔的侵袭。这大约正应了那句俗语“慧极早夭”。

    然而她的一生,却永远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在权贵面前,她从不曲意奉承;在逆境面前,她从未迷失沉沦;在爱人面前,她又从未说出对方一个“不”字。

    她只审视自己,她也只改变自己。她用才华与努力赚得财富,又千金散尽回报社会,她用独特的方式证明了自我的价值。

    正因如此,她才一次又一次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才会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么优秀难得的美人儿,只怕仙界正迫不及待要把她收回去。

    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莫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十年,陈晓旭,香魂安处,即是故乡。愿你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不见陈晓旭,世上再无林黛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re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