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三章

作者: 学院词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17:05 被阅读247次

       

    武夷三章

                武 夷 三 章

                          张茂怡                   

          初秋九月,我随福州海关“感动时代”主题获奖团队又一次来到武夷山,武夷的山水、武夷的人文再次频频扣动我的心扉,在结束参访的时候,我再一次情不自禁,随笔写下三章,记录我的这份心动。

    武夷三章 武夷三章

                    (一)大红袍

            来到武夷山,正如访问伟大的圣地,没有人不去探访隐藏在深山中的大红袍,它是一种地域的品牌象征,即有厚重的历史色彩,更有现实的商业影响。所以,在这次武夷之旅中,我们的团队选择第一个去向就是参访大红袍。冒着南方特有的初秋暑热,到达武夷山那天的下午,我们一行首站来到武夷山景区中的九龙窠偏僻峡谷。一条宁静的小涧沿着谷底平缓流出,尽管水量很小,但水中的小鱼儿却成群自由欢快地游动,水上不时有成对的蓝蜻蜓追逐,小蜻蜓风情万种,翩翩起舞,好像是大红袍的使者,一路引领着远方的来客。谷底狭小的平地,梯级而上种植着一片浓绿的茶园,据说这是正宗的大红袍剪枝培植而成,按现代的理论也是一种植物克隆,嫡传了大红袍,并使之形成规模、走向商业。我们沿着小溪溯流而上,而当我们挥洒着热汗来到谷底的开阔地时,“武夷山大红袍”以及历史名人留下的几个摩崖石刻赫然映入眼帘,在一座茶楼的对岸矗立着一块石碑,石碑记载着大红袍的传奇与保护规定,碑的后上方约10米的岩壁有一个狭小空间,人们称之为岩罅,三株大红袍茶树就生长在这个岩罅,大概是承接着悬崖上端滴水的恩泽和历史人文的特别保护,三株古老的茶树显得生机盎然,交纵的老枝托着浓厚的深绿,自豪而深情地向游人展示一种神秘和韵味。对于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多,有勘婆婆遇仙得茶种的故事,有天心方丈泡茶救治穷秀才的故事,有皇帝恩赐大红袍的故事,据说还有更多民间的传说。不管出自哪一种传说,归根结底都是在烘托大红袍的美誉,走近这样几近神化的大红袍,我们仿佛走进历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老的传奇与现代的功利似乎把大红袍推到顶礼膜拜的境界,由此我想,武夷山的名气之大,应该算是“大红袍”这个“神仙”的造化。从列车员的广播介绍,从汽车站广场前的大型广告,从街道两旁的图片渲染,从历史文化古屋里的资料展陈,以至从加工作坊到装修精雅的茶叶专卖店铺,无不以大红袍作为主题,来拓展一种特有的商业文化,而更为震撼的还有张艺谋先生制作的《印象大红袍》,它把武夷山的古朴民风与神奇大红袍融入现代歌剧,创造了恢宏磅礴的山水大剧,让每一个来武夷山的人都能享受大红袍的文化大餐。武夷山孕育的是大红袍,大红袍光大的是武夷山,不管武夷人是否有这种感觉,而我是一位远来的游客,我确信自己是循着大红袍的飘香走进武夷的,我还确信,福建省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的“福”字,它的很大成份是茶叶文化构成的,福建是茶叶大省,名扬天下,武夷山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安溪有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大叶乌龙“五大系列”,还有早在明清时期就远销世界的闽东地区的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以及福鼎白茶、天山绿茶、寿宁高山茶等等,这些茶叶名贵及其制作技术成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福建人为茶骄傲,武夷人当然也引大红袍这个茶中极品而自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外地出差时,很多朋友都说福建人好客,我要他们举例说明,人们都不约而同说“以茶待客是首推”。这话不假,泡功夫茶是福建人的拿手本事,无论你走进哪个福建人的家,你都会看到家中大厅摆设的一套茶具,这次来武夷山,我们在山海园小住,主人让大家围着茶桌,一只只精致小巧的茶杯,送来的岂止是大红袍的清香,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会让你感受一种品位、一种温馨、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恩赐、一种浓浓的福建人待客热情。

    武夷三章

                    (二)一线天

            鬼斧神工,“一线天”是大自然的造化,一座美丽的山岗被割裂成一道深深的沟痕,而这一道鸿沟就成了人们探寻奥秘、步入神奇的去处。明人张于垒在《武夷游记》中把一线天归结于巧:“山中之洞,莫巧于一线天,裂天空于一寸,两片微分”。大概缘于它的小巧,来到武夷山的人都趋之若鹜。导游把人们引导到洞口前,又庄严警示:大肚皮者不宜、恐高症者不宜、高血压者不宜,而且还警示不可独行,大家要结伴成队。导游的这一告示,立即引起探寻队伍的分离,一部分人员因“三不宜”或是其他想法而随导游抄近道而去,剩下的一部分有我,其实我也是“恐高”,但我不因恐高而放弃。于是,硬着头皮,我紧随队伍,趑趄向前,去印证穿过一线天地的履历。快要入洞口时,有一个当地人向我伸出手,递来一把手电筒,说“里面太暗了,拿去照明”,我的心头涌起一阵感激,说声“谢谢”,还没有看清她的脸型,就被后面涌来的人群推挤着往前移步了。洞中的一线天,其实并没有全部都有天的感觉,在近两百米的洞内攀登途中,多半处于黑暗无光之中,也许这就是一线天吸引人的地方,在洞内行走,需要手脚并用,半是直立半是爬行,人仿佛又回到远古未开化的年代。随着洞中生成的嗖嗖冷风和洞中深处那壁上怪异的石型长相,游洞的阴凉与惊恐油然而上,这时候我才悟出,导游为什么要大家结伴而行,洞口的人为什么会递来长筒手电!惊恐加速了步伐,可队伍还是有一些断截,还好头顶上透出亮光,虽然两壁挤压、空间狭小、总觉得憋屈,但相比洞中无光之黑暗,却也是一种宽慰。走出洞口,眼前一片开阔,心胸顿时豁然开朗,一线天光,两重天地,似乎隐寓着一种哲理:洞外有洞、天外有天,只有走出一线天光,视野与心胸才会真正开阔旷达。没有经历就没有对比,要找到感觉,您还是到武夷山一线天的洞里走一走。

    武夷三章 武夷三章

                      (三)天游峰

          "不上天游峰,不觉武夷魂”。在武夷山三十三座山和九十九座峰当中,天游峰名冠第一,它是武夷山景区的核心部分,如果你没有登上天游峰,你是感受不了武夷山那种气势、那种婉约的。说它是核心,是因为古代、近代所有寻访武夷山的名人侠客无不在此留下印记。我国古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对武夷山诸多景点评述中特指天游峰:“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山的景致构成其实并不在高,而在于险,天游峰的海拔高度只有410米,从“武夷茶洞”起步,总共也只有828个台阶,但它却是万分险峻。攀登此崖,导游还是那句话:恐高症者不宜、高血压者不宜、老人小孩不宜。但天游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在实际攀登的队伍中,我看到老人,也看到小孩,他们的勇敢大大减缓了我的恐高心理,使我的脚步迈得不再颤抖,尽管我还没有胆量在峭壁高耸处驻足凭栏观赏,但我毕竟在前行中增大的信心,不知不觉间,让我遂成了登峰的理想。上了高高的天游峰平地,我还是不敢回首来时的路,可我知道,那是一条洒落一路惊魂和汗水的路,也是一条考验意志与鼓舞信心的路,当我坐在峰顶石阶远望武夷山如画般的山山水水时,我已经有了大餐一顿的满足。驻足山尖,我忽然悟出一个道理:人的信心其实可鼓,人的欲望其实可达,当你找到一种参照物时,信心也就自然而增,当你感到收获时,你的欲望也就自然而达。只是,你需要一个感应的场,需要一个不曾老化的心态,需要一个能够平衡心理的自足。

          武夷美景数不胜数,没有人能够穷极它的奥妙,武夷三章也无法表达美丽的全部,我钟情武夷,梦想还有再次的探寻,并再次舒发出心底的又一个三章。

    武夷三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夷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lm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