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从16年底开始写作,于17年8月份加入线上写作社群,督促自己一周交稿一篇,到成为拆书家,完成对应过级拆书稿,期间断断续续,简单统计一下,目前文字输出已累计11万字。
看过一些写作书籍,比如《七十二堂写作课》、《一本小小的写作书》、《大师们的写作课》、《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有写作的“道”——写作者的心态,也有写作的“术”——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提升文笔,如何提高文学审美等。
付费学习一些写作课程、写作直播课,那些写作的前辈都是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写作,掰开了揉碎了分析给你看,讲给你听。
把所有的内容梳理一遍,一边感叹互联网时代学习的便捷,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一边对于自己投入到写作这件事情进行一些思考,既然我学了这么多内容,不如按照古典老师在《跃迁》里提到的,打造个人的知识IPO:
输入问题——如何不断提升个人写作能力/如何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写作高手/如何打造个人写作优势
解决问题——结合个人写作经历和思考,同时不断学习,整合学习到的写作知识及技巧
输出产品——输出倒逼输入,以体系化的方式写成一本书,搭建知识框架,不断完善补充内容
是的,我打算连载【写作课系列】,将吸收到的写作方面的知识和自己的所思所感结合起来,以下是几点简单说明:
1、尽量坚持周更,期间可能会穿插拆书稿(读一本书的片段,然后进行解析及细化出行动步骤)或者其他临时想写的主题内容;
2、这个系列连载是初步的想法,希望各位能够督促我坚持完成下去,我的成长离不开各位的支持!
3、这个写作课系列的框架/目录如下,仅供参考,最后以实际产生的文字内容提炼的标题为准。
01 关于写作的两个底层问题和一个基础模型
02动笔前必备的三种思维方式
03如何选题
04搭建逻辑框架
05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06 训练你的文笔
07 如何拟出一个吸引用户点击的标题
08 排版和修改
09 几种场景写作——工作汇报、工作总结、PPT、文案
10 关于文案技巧
好,正式开始第一课!
在进入正题,讲如何找选题,如何搭架子填内容之前,我觉得有一件事更为重要,那就是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01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写作
写作能提升职场技能,帮助我们消化吸收学到的知识,倒逼输入,情感依托等等,这些好处自不必说,但自省这个问题,写作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未来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对内,是对个体的激励。
一点一点的积累,你会发现终于有一样个人的优势突显出来,有一样不同于别人的核心竞争力。这是靠数据说话的时代,你说你的特长是写作,有什么东西、作品拿出来证明吗?至少现在别人问到我,我可以有底气地说出写作是我个人的优势或者标签,因为沉淀在个人公众号以及简书上的文章记录了我的思考频度和深度!
其次,向外,提升个人的影响力。
注意力稀缺时代,人人都很忙,如果还靠过去我们受的教育“酒香不怕巷子深”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路线,想实现个体的崛起,真的,很难!我们必须通过一种方式持续深耕技能,同时对外发声主动分享,别人才可能知道你的存在和价值。
最后,你会发现,当你能在别人脑海里形成一个属于你的标签的时候,聚集在自己身边的机会越来越多。于是生活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按部就班一眼望穿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生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写作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发声方式。你要说拍视频啊,额,至少我学不来,而且和我本人的价值观有一点冲突,我还是想当一个有内涵的“网红”/IP。(并没有诋毁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的含义哈!)
所以开始写作之前的你,问问自己问什么写作?才不会避免后期写作过程动力不足,半途而废!
02 一个基础模型
既然我们理清了写作的动力是提升个人的影响力,让未来有更多可能,那么写作本质是什么呢?我们首先来弄透一个沟通模型。
借鉴信息传递模型,无论是写作和沟通演讲,本质上是让你的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被对方接收,即使是写给自己的日记,也是让具象的文字最大程度地还原内心抽象的感受。
在这个模型当中,从信息的输入到输出到被接收者吸收并采取行动,一共有六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传输都会造成信息的折损。
来一步步分析,在这个过程哪些因素会造成信息干扰,然后我们再对症下药!
环节1:积累搜集外部信息,转化为我们自己的信息。
对应写作:日常积累过程,这个积累可以是体验生活、阅读书籍、浏览网页、一次对话等等
干扰因素:环境单一、缺乏与外界人事的交流互动、自我封闭、感官迟钝等都能成为这个环节的干扰因素。
举个栗子:一个每天过着重复生活工作的上班族和一个行万里路的背包客,想必后者接收到的信息会更加丰富;另外,即使是两人去同一个地方经历同一件事情,也可以接收到不同的信息,产生不同程度的经验积累和感官刺激。
对策:多读书、多阅人、体验不同的活动,同时在写作上有意识开始积累自己的素材库,才能做到“家中有粮 心中不慌”,不会在开始提笔时无话可写。
素材积累会在后面几讲中详细讲到方法途径!
环节2:整理和加工信息
对应写作:动笔前进行框架的构思,将头脑中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
干扰因素:没有逻辑,思路混乱
对策:学习基本的逻辑知识,掌握几个基础的写作逻辑框架,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梳理大脑中杂乱的信息
环节3:将整理好的信息以某种载体形式传递出去
对应写作:有了基础框架之后,我们开始落笔成文,同时可以以word(包括简书、头条、微信公众号等)、PPT、图片配文字等载体方式将自己的信息传播出去
干扰因素:载体方式和渠道、场景、受众不匹配
举个栗子:年度工作汇报,需要你上台对着各位领导present,这个场景和受众,PPT就是比较好的形式,如果你长篇大论进行口述,或者直接给每位领导发几页你的文稿打印纸,无论你写的文字多么精彩,估计效果都会打折扣吧!
这一点对于广告文案就有更明显的区别效果了,同一个产品投在地铁站和投在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面对的受众群体及受众接收场景不同,文案绝对是不一样的。
环节4:信息被接收者看见
对应写作:前面三步我们完美跳过几个大坑,写出了一篇华丽的文章或者是干货文,但是一推出去,根本没有人点击去看,没被看见,那么前面的几步努力都白费了
干扰因素:没有点击阅读量,个人的影响力是一方面;那对于没有流量的草根而言,起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就尤其重要
对策:学习一点心理学,掌握爆款文章的标题套路
举个栗子:比如一篇公众号运营的干货文,如果标题是《如何从零开始一个优秀的微信公号》,还不错是吧,目标群体——想学公号运营的小伙伴点进去的可能性还比较大;《这个微信公号,如何在单点上比“罗辑思维”还牛逼?》是不是只要是知识学习群体,或者熟悉“罗辑思维”的用户都会点开看一看?
是的,通过一些套路技巧是可以快速优化文章标题,提升文章的打开率和点击阅读量。
环节5:信息被接收者理解吸收
对应写作:对方接收之后,还有一个转化吸收的过程,虽然通过标题吸引用户点击进来了,但如何让他完整地浏览,甚至点赞留言加打赏,这一步也至关重要
干扰因素:文章晦涩难懂,读者难以理解;文章枯燥无聊,读者读不下去
对策:回到第二步,在整理加工信息时运用逻辑框架,使文章条理清晰;增加文章的故事性、趣味性、生动性
环节6:最终促使接收者产生行动
对应写作:如果是文案,那么写作的最终目的可能是促使读者行动——转发、打赏、下单购买等;如果是其他类型的文章,那么这个促使行动可以是读者开始改变他的旧观念、错误理解,开始运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对于第二点,我觉得就是写作者能体现出的最大价值了。
干扰因素:前面五步都能成为最终行动的障碍,无论是你的文章是否条理清晰、是否生动有趣、是否有价值有启发,都能导致读者走到最后一步戛然而止!
对策:以终为始,建立用户思维,一开始就站在读者、受众的角度来确定我们的写作目标
好,六个环节分析完,可以看到,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一篇文章从开始的酝酿到落笔、排版、起标题到传播推广给读者,每一个环节都会面临信息传输中的信息折损,每个环节都会或多或少损失一定的信息量。
03第二个问题: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时候回到“写作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抛开文学类等虚构类写作,写作的本质就是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流失。那我们的整个写作课就基于这套模型建立一套系统的思路方法。
下一讲,我们谈谈正式写作之前需建立的三种思维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