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清史的人多了去了,拍摄清朝的电视剧更是位于其它朝代之首,电视剧可以依托史实再进行一番艺术化的加工创造,人们不会说什么。但如果是纯粹的历史叙述,应该还是要准确和严谨。准确和严谨就要求我们不要妄加推断和猜测,孤证就是孤证,不一定是史实,史实一定能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检验。
史料很多,可谓浩瀚,我们跟在研究者后面,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的学术成果随意应用是迫不得已行为,没有人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及条件把所有的史料重新验证。因此在此向那些默默无闻潜心研究的前辈们致敬,向史学领域所有默默耕耘的同道们致敬,但我们也不要因为已经向他们致敬了而随意剽窃他们的成果,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力量和帮助,产生自己的观点。
清朝皇帝史载个个勤政,不论是盛世,还是慢慢走向末路时,他们都对大清帝国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我不由想到大清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是他将这优秀的传统告诫子孙后代一代代继承和传扬;我又不由想到民间的家训,不论是孔子、颜子、朱子还是曾国藩,他们都将家族优良的传统一代代传承,是他们影响了中国民族温良敦厚的优秀品质。
康熙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14岁亲政,亲手拿下权臣鳌拜,表现出过人胆识和谋略。
公元1673年,康熙坚决撤藩,三藩叛乱。公元1681年,三藩全部平定;公元1683年和1684年,统一台湾;公元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公元168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公元1688年和1698年,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贵族的叛乱,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它代表一个盛世的力量,一位开明皇帝强有力的统治。
公元1722年,康熙帝病逝,胤禛继承皇位,公元1723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初年,雍正帝平定了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屐的叛乱,占领部分西康地区,又在西宁与拉萨分别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统治青海和西藏。
雍正帝对朝政采取了一些列改革,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为改善民生,实行摊丁入亩,使中国人口的暴增。
公元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确立中俄中段边界。公元1729年,雍正帝听从张廷玉建议,以傅尔丹与岳钟琪兵分二路于科布多大败于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公元1732年,噶尔丹策零东征喀尔喀蒙古,兵至杭爱山,被喀尔喀亲王策棱击败。公元1734年,清准和谈,以阿尔泰山为界,西北大致和平。
公元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继位,即乾隆帝。这位最长寿的皇帝共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权力长达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
公元1757年,乾隆帝粉碎了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公元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乱。公元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公元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清朝,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这是大清的最鼎盛时期,当然鼎盛不会永远,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六下江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政治日渐腐败。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白莲教于公元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公元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八年后被清军镇压。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公元1787年发动林爽文事件。
而且西方工业早在十七世纪初就浩大展开,而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
公元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子颙琰,即嘉庆帝。嘉庆帝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乾隆于公元1799年去世,嘉庆帝得以亲政,马上逮捕了和坤,并立即处死。但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同样在其它方面,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落。
公元1820年,嘉庆帝崩,旻宁继位,为道光帝。
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公元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损害大英帝国利益。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被迫求和。公元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屈辱史。
公元1850年,道光帝驾崩,皇太子奕詝即皇帝位,是为咸丰帝。咸丰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
公元1851年,洪秀全于广西金田起义,联和天地会、三合会北伐。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陷并定都江宁,并且发动两次西征。咸丰帝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公元1856年,英国和法国共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罗斯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公元1861年,咸丰帝崩,六岁载淳继位,是为同治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公元1864年,太平军被湘军、淮军以及外国军团围攻之下而亡。公元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公元1868年捻军灭。
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奕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部分汉臣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大清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
公元1875年,同治帝崩,载湉继位,是为光绪帝。然而,中兴并没有阻挡多事之秋的到来,命运多舛的光绪帝接连面对欺凌和打击。公元1884年,清朝和法国为越南主权爆发中法战争。清朝失去藩属国越南。公元1885年,英国入侵缅甸,清朝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抗议无效,隔年被迫签订《中英缅甸条约》。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惨败。
公元1895年,清政府于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失去藩属国朝鲜。洋务派李鸿章建立的北洋舰队全面瓦解,也宣告自强运动最终失败。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
公元1896年,清廷为联俄制日,签订《中俄密约》,列强鉴于清朝已无力自卫,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清朝长期受列强欺辱,在冀鲁地区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欲借此排外,暗中默许义和团,向十一国宣战。为保华中华南,东南各行省总督巡抚,不服从清廷对外宣战的敕命,发起东南自保,义和团事件引发西方列强的报复。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很快占领北京。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西逃,慈禧认为此祸乃义和团引起,遂颁布剿灭义和团的命令。最终义和团运动在清军与八国联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公元1901年,清朝同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廷赔偿重款、划定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清朝于八国联军后国势大坠,知识分子纷纷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主要分成立宪派与革命派两种改革路线。1901年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立宪运动,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希望让光绪帝成为立宪君主。而慈禧太后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欧日的改革而推行清末新政。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宪、建立清朝新军、废除科举、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改革。而革命派对清廷的改革失望,他们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孙文于公元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建立兴中会、黄兴于公元1904年在长沙成立的华兴会、蔡元培于公元1904年在上海成立光复会,此外还有其他革命团体。
公元1905年,孙文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革命派联合旧有反清势力如三合会、洪门等,在华南地区发起十次起事,并将势力渗入华中、华南的清朝新军。
公元1908年,光绪帝暴崩,溥仪继位,即宣统帝,其父载沣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公元1911年,清廷组成由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
同年,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革命派于湖北发起武昌起义,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廷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军。袁世凯一方面于阳夏战争压迫革命军,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南北议和。公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公元1911年清朝灭亡后,蒙古宣布独立,但未得到国际承认。公元1915年,中国政府于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协约》,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国宗主权,中国则承认外蒙古自治。公元1919年,外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与中国北洋政府开始关于取消“自治”的谈判。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销并呈请恢复旧制,中国政府同意这一请求,宣布中俄之间关于外蒙古自治的文件无效,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博格多汗,并派西北守边使徐树铮率军进入外蒙古,恢复了领土主权。但没过多长时间,徐军主力从蒙古调回关内参加军阀混战。
公元1921年,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在苏俄的恰克图成立蒙古人民革命党,并组织起以苏赫巴托尔为总司令的人民军司令部。又在恰克图成立临时人民政府,作为准备实行武装起义的机关。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在苏俄红军援助下,解放库伦,击溃温甘伦白匪军,在库伦正式宣布成立人民革命政府。
公元1924年,中国政府与苏俄政府签订《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仍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享有领土主权。公元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公元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跟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另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
公元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公元1932年,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公元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洲国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北方只有与内蒙古接壤的外蒙古,其余东北与西北均集中到一个叫苏联的国家。此刻再没有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再也没有了“夷”、或“胡”的概念,国家的概念尚存,民族的概念尚存,但世界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走向和平。虽然还有战争和纷争,但人们改变了对外国或外民族的冷漠或歧视,变得更加友善和富有爱心。尤其是中国北方,这么多的民族,这么多的部落群体,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回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欢乐祥和,可以说是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最接近人类善良和敦厚的品质。
历史没有结束,仍在一天天延续。几百年、几千年或几万年过后,我们的后人在记述历史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历史的天空不会越来越模糊,而是变得更加清晰和明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