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被大学同学认为是特别寡情的人,只是因为毕业之后我很少参加同学聚会。
聚会这种东西多可怕啊!
前五分钟一定是相互问好,十分钟之后是忆当年,吃吃喝喝之后就开始说近况,尤其是男生喝完酒之后,不是比着吹牛X,就是负面情绪大开,狂骂现在的上司。
所谓“没吃过猪肉一定见识过猪跑”,好多这样的场合,我每次看到都觉得很无语。
好在我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本来就是小班教学,最多一个班也就20个人,我们当时的班13个人,10个都是女生。
很多女生毕业之后不是随夫奔波,就是失联很久。
我们那一届的艺术生算上不同专业的一百人上下,有时候大家上文化课会有一些人遇到,有一些人算是点头之交,还有一些在社团活动有过来往,但是这样的人因为毕业大家从事的行业不同,加上我毕业不久后又转行了,所以联系也几乎没有。
学艺术的人本来性格就比较奇怪,应酬和人情世故本来就会稍差一些,加上我自己本身就很晚熟,毕业很久还带有一种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文艺气息。我来到北京之后,把工作稳定了,才和一位好友取得了联系,不想这位大姐真的是非常热心肠,时不时就在家里办酒局,招呼那些同届但是不同专业的朋友来吃吃喝喝,这种和不太熟的人在一种貌似很热络的气氛里吃饭是非常别扭的,尤其是因为有些人还做的是同一类工作,所以酒桌上就难免彼此称兄道弟拉拉关系,希望以后有好的设计工作彼此照应,这让已经转行的我更是有点尴尬。
后来这样的酒局我就不参加了,和好友说明了情况,她甩给了我一句:你啊!就是矫情,不知道这叫多条朋友多条路么?我就笑嘻嘻地说,朋友是不能用“条”来形容的,汪汪叫的那种才能“条”形容。
其实我是很怕今日大家一起吃肉,他日为财大家抢的头破血流,自古同行是冤家,同学也很难例外。
不过拜这位大姐没事儿总打电话和我汇报其他人的近况所赐,我大概知道谁和谁打算开公司赔了钱,谁去谁的婚礼非常小气,随份子随了两百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算是成了她给我打电话时候不咸不淡的谈资。
我毕业三年后参加的第一次聚会就是她的婚礼。
她的好人缘换来的是看着满当当的一屋子人,她老公我们之前在她家吃饭见过,很斯文的一个人,但是同事都无比疯狂,各种口哨尖叫喝彩的出难题,基本上三俗的游戏玩了一个遍。
我被她很贴心的安排到了“同学桌”,大部分人都见过,也有印象。每个人彼此的开场客套方式都是:最近怎么样啊?
新郎新娘在玩游戏的时候,饭桌上已经有人在偷偷交流这次要给多少份子钱的事儿了。新郎新娘敬酒之后,一桌人就多少开始没话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她的朋友,但是却不代表我们之间一定是朋友。
有的人开始端起酒杯敬酒,带着社会上常有的那种客套生疏的外交辞令,希望借由酒精的催化能让气氛热络点。女生开始聚在一起聊天,聊找没找男朋友,是不是打算结婚,打算买房子,男生几个比较熟一点的凑在一起聊目前开多少钱,未来的打算。
偶尔他们为了照顾到一下我,也会问问我现在干什么工作,每个月开多少工资,在我回答完现在做图书出版,一个月开的钱不到三千之后,基本就没有下文了。
我觉得我开始有些坐不住,希望这个聚会越早散场约好,那些喜宴的汤汤水水,似乎被这气氛感染了一样冷的特别快,我其实更想赶快回家,吃上一碗舒舒服服的鸡蛋面,应该会觉得比这些要更美味和踏实。
渐渐地人们讨论的声音开始大了起来,几个喝多了酒的人开始说话不找边际,都是上百万的项目开始运作的节奏了,旁边几个聚在一起说悄悄话的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笑点忽然降低了,好像每一句都是一个笑话一样,频频爆发出高频率的笑声。
然后有人开始又站起来敬酒,之后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也让我敬那位一杯酒,对方喷着酒气说,你一定要和他干一个,他可是目前我们这里面第一个买房子,工资赚最多,最有出息的人,来来来,你们走一个。
我把拿起的酒杯端起又放下,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什么词可以去恭喜和祝贺,他赚多少钱那是他的本事,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自己赚钱自己养活自己,也没觉得自己没出息啊!所以我实在找不到什么可以去和他碰杯的借口和理由。
最后我还是端起杯说了一句,恭喜恭喜啊!这话说得好像今天结婚的是他一样……
那杯酒喝完,我就借口抽身,几乎是落荒而逃。
我把好友叫到门口,塞给了她六百块钱,告诉她说这是我今天的贺礼。我说,刚刚看几个同学都在询问应该随多少份子钱,我实在不好意思太高调,所以现在单独给你!你还记得当年你说谁很小气,不论多好的朋友都随礼只随两百块,我当时和你说,以后你结婚,我一定随六百,而且是从进门就大声喊,让大家都听到,用金钱证明咱俩是好朋友,这事儿我今天可是办完了。
好友迷迷糊糊地看着我说,有这事儿?我怎么不记得了?我也懒得再和她争辩,就把钱塞在她手里,之后打车走了。
那天的聚会对我当时的世界观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我原本以为很多人或许会和我一样,还在理想和现实当中徘徊,却不成想看到的都只是活生生的现实。大学时代里的那些灵感和想法,最后都泯灭在酒桌的推杯换盏当中。
我们就好像一个还没准备好长大的孩子,在被急速推入这个成人世界之后,不得不以最快的速度去模仿成人世界里的礼仪方式,用这些来伪装自己还没能成熟的部分。
我们陷入了这个快速运转的世界,被它独有的标准去衡量,之后丧失了原本世界观里一切的判别方式,似乎不抓点什么当做自己的附属标签,就不足以证明自己成功一样。
房子、票子、高薪的收入,这些原本以为离自己很远的事情,忽然在今天变成了你身边衡量你的尺子。
这种比较带来的难受,就好像小时候你听到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在比较谁的孩子更优秀一样,就好像每次家长总爱提到的那个学习好、工作优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样。
为什么老拿我去和别人比呢?我又不是他,有什么好比的呢?
那是我第一次开始直面自己的处境,第一次问自己,这样的日子你还希望过多久?
尽管我自己不乐于承认,但是我都清楚地意识到:我们都变了,我们都在长大。
就像那句自始至终我都没办法喊出的用六百元来证明我们关系最好一样。
在我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开始尝试去做一个“别人喜欢的自己”。和他们比起来,我几乎是活的又自我又任性。
这件事成为了后来催生我定下“三十岁之前努力尝试,三十岁之后慢慢靠谱”的理由,也因为有这件事,后来遇到人生分水岭的时候,我才能更理智客观的考虑,最终选择放弃了编辑、放弃了出版圈,而选择坚持留在地产领域。
面对现实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而可以直面残忍,这才是长大的开始。
我常常听到很多人喜欢毕业之后的聚会,似乎那是和同学和大学唯一的联系和纽带,有时候你对它的依赖就好像断奶之后咬在嘴里的那个奶嘴,那只不过是一个习惯。
当然或许也有我这种,在毕业两三年之后,在毕业聚会上饱受刺激的人,明明是同一个起点出发,却因为能力际遇的问题有了各自天差地别的区分,这种强烈的对比感几乎是一些内心不乐意长大的人难以接受的,尤其是看到那些早年资质不如你的人因为提前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而获得的成功,内心的酸楚和妒忌着实是非常折磨人的。
那种忿忿不平多数都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做不到。
毕业之后的聚会,原本是老同学的重逢,却很容易在客套和攀比之间走了样。
我觉得真的好友不会等到毕业聚那天才见面,而很多时候为了照顾所谓的全班聚的形式,一定会把那些半生不熟或者压根看彼此不顺眼的人凑在一起,这样客套和攀比也就难免。
其实人生没有可比性,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得。
有的人在二十岁就买房买车,或许你要到四十岁才能交得起首付,入住新家。人生的得到和获取其实不过是一个早晚的问题,那些你少年时代认为的很了不起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你也会得到,而得到之后的空虚才是最无趣的。
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有一个阶段在疯狂追求物质,尤其是在我们还没有得到的时候,那时候的同学就很像你身边的镜子,它们映射出来的或许都是许许多多的你,也许你当年坚持留在这里就会像今天这样,也许你当年早一点也会和他一样……
这许许多多的假想和可能或许会打乱我们人生的步调,也许还会带给你一场你认为的风暴。
可当这些超过了某个时间界限,或者是你人生的阅历到达了某个层面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原本追求的那些并没有什么,你不过是选择了在某个阶段加速、某个阶段放缓罢了。也许那些加速和放缓你并不自知,不过生活是最好的调节师。
你或许开始一直都在放缓,到了某个阶段它一定会逼着你急速生长。
你或许一开始都在拼命争取,到了某个阶段,它一定会警示你放慢。
这才是生活里的奇妙之处。
当我毕业十年之后,和班上的四位同学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那一刻你才能发现,原来过了十年,其实大家得到和失去的,都差不多。这个时候你会第一次有了一种看淡身份、收入、甚至许多外在的符号,老同学今天还能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才是一份真的难得。
网友评论
这一串下来,砸的人眼晕。。。这不光是父母问,亲戚朋友也会问,还有昔日的同窗好友也会如此,真是防不胜防啊。。。。